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49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上风腔,下壳体上设置有下风腔,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机,外壳在连接架的外侧设有风道,风道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开口,风道、下风腔、安装腔和上风腔之间构成循环风路,下风腔与安装腔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灭蚊器,其能实现灭蚊虫操作,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
本技术涉及灭蚊设备
,尤其是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
技术介绍
在公共场合或是家里常会有各种蚊虫,蚊虫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也会携带病菌,因此需要灭杀蚊虫。一般的灭蚊器是放置某块区域,通过引诱蚊虫进行灭蚊,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防护网,防护网内设有灭蚊电网,外壳上设有可吸引蚊虫的诱蚊灯,外壳上设有电路组件,通过外接电源或是电池给灭蚊电网供电,通过电路组件控制灭蚊器的开启或关闭实现自动引诱灭蚊。然而这类采用电网的灭蚊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电网漏电或是人为碰触,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其能实现灭蚊虫操作,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上风腔,下壳体上设置有下风腔,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机,外壳在连接架的外侧设有风道,风道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开口,风道、下风腔、安装腔和上风腔之间构成循环风路,下风腔与安装腔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壳内可设置电路板给风机供电或控制风机运行,风机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在本文中不具体介绍,当风机运行时,风机能带动外壳内的空气进行流动,气体可依次经下风腔、安装腔、上风腔和风道循环流动,蚊虫飞至开口处,会被吸入风道内,再由气流带至下风腔处,由于下风腔与安装腔之间设有过滤网,蚊虫不能通过过滤网上的孔,使得蚊虫一直留在下风腔内,直至蚊虫死亡,其中通过连接架的设置,可将安装腔和风道隔开,并不一定要完全的隔离密封,也可以是风道与安装腔相通的,只不过不会影响循环风路的流通,并且由于风机设置在安装腔内,手指不容易伸入安装腔,使用更加安全,诱蚊灯能够吸引并引诱蚊虫接近外壳的开口处,使得灭蚊效果更佳。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在靠近风道处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壳体在靠近风道处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设置使得风从第一斜面处吹至第二斜面处构成循环风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成弧形面设置,当风吹至上风腔时,可由第一斜面引导风朝下风腔的第二斜面处流动,风再由第二斜面引导朝向下风腔,这样就能构成循环的风路,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连接架成环形密闭设置,所述风道成环形分布,并围设在连接架的外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道和安装腔的位置设计合理,进一步增大了吸蚊的区间,并且由于连接架密闭设置,使得风只能沿循环风路流动,灭蚊效果更佳,也更加安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截面成弧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导流板一体设置在上壳体的内壁上,其可对气体起到导流作用,便于上风腔的气体流动至风道。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壳体在靠近上壳体的一侧设有支架,支架卡扣连接在下壳体上,支架上设有供蚊虫穿过的通道,支架通过旋接螺钉与连接架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壳体上固定或一体设置有支撑座,支架插设于支撑座,并且支架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在下壳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架在靠近支架的一侧设有螺纹孔,可通过旋接螺钉实现支架与连接架的固定连接,当然连接架也可直接与下壳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安装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下壳体在下风腔的底面处开设有清理口,下壳体在清理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底盖,所述过滤网成圆锥形设置,包括小口部和大口部,底盖上设有供过滤网的小口部套设的环形凸块,过滤网的大口部的端面与支架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底盖可通过旋接的方式或是转动限位或脱离下壳体的方式连接在下壳体的清理口处,便于拆装,可进行清理死亡的蚊虫,过滤网整体成圆锥形设置,过滤网的大口部抵设在支架的下端面,过滤网的小口部套设在底盖的环形凸块上,当底盖安装在下壳体上,能够实现过滤网的稳定安装,同时也便于拆装过滤网,过滤网上设有若干个孔,可供气体流通,不能供蚊虫飞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在远离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电路板,诱蚊灯和风机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供诱蚊灯安装的容腔,容腔的上端口延伸至电路板处,容腔的下端口延伸至风道处,所述连接架上套设有导光板,导光板封堵住容腔的下端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容腔的上端口与上壳体外部相连通,容腔的下端口与风道相连通,诱蚊灯置于风道内,诱蚊灯和风机均通过导线与电路板连接,导光板成环形设置,导光板的上端抵设在容腔的下端口,诱蚊灯发出的光可经导光板传导,散发更加均匀,也可减小诱蚊灯的设置个数。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在远离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罩盖,罩盖与上壳体卡扣连接,电路板夹设于罩盖与上壳体之间,电路板上电连接有USB连接头,罩盖上在对应USB连接头处设有插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罩盖通过卡扣的方式罩设在上壳体上,便于拆装,对电路板起到隔离作用,USB连接头通过USB连接外部电源,当然可在电路板上安装充电电池,USB连接头连接USB进行充电。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上插设有上盖,上盖夹设于罩盖与上壳体之间,电路板置于上盖上,上盖上设有第一腔体,上壳体上设有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连通构成容腔设置,上盖的端面成内凹弧形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盖与上壳体分体设置,降低了整体加工的难度,并且上盖安装方便,当上盖安装在上壳体上,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连通,构成完整的容腔,上盖靠近电路板一侧的端面成内凹弧形面设置,上盖的内侧面对应成弧形凸面设置,这样对气流也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壳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壳体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架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3所示,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包括外壳1,外壳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上设置有上风腔111,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下风腔121,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通过连接架13连接,连接架13与上壳体11一体设置,当然也可采用分体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架13内设有安装腔131,安装腔131分别与上风腔111和下风腔121连通,安装腔131处安装有风机2,风机2通电后,其上的叶片转动带动气体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上风腔,下壳体上设置有下风腔,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机,外壳在连接架的外侧设有风道,风道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开口,风道、下风腔、安装腔和上风腔之间构成循环风路,下风腔与安装腔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上风腔,下壳体上设置有下风腔,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连接架连接,连接架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机,外壳在连接架的外侧设有风道,风道分别与上风腔和下风腔连通,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开口,风道、下风腔、安装腔和上风腔之间构成循环风路,下风腔与安装腔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在靠近风道处设有第一斜面,所述下壳体在靠近风道处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设置使得风从第一斜面处吹至第二斜面处构成循环风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成环形密闭设置,所述风道成环形分布,并围设在连接架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内间隔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截面成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循环风道的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在靠近上壳体的一侧设有支架,支架卡扣连接在下壳体上,支架上设有供蚊虫穿过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军林清宝林富强柯瑞焜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硕而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