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黄籽、花叶恢复系的选育及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29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甘蓝型油菜三系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选育方法以黄籽、圆叶的自交系为母本,黑籽、花叶恢复系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然后通过连续自交,结合种皮色泽和叶型的定向选育,获得黄籽、花叶自交系,再通过测交鉴定筛选出黄籽、花叶的恢复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甘蓝型油菜的叶片表型中花叶突变体受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这一性状应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即杂交种为双亲的中间型‑半花叶,假杂种则表现为花叶或圆叶,通过苗期铲除假杂种,能提高杂交种的纯度,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且选育出的新恢复系含油量显著提高。

Breeding and utilization of a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yellow seed and flower leaf restorer line in Brassica nap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黄籽、花叶恢复系的选育及利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甘蓝型油菜三系育种
,具体涉及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黄籽、花叶恢复系的选育及利用。
技术介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李树林等对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材料--宜3A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他认为:宜3A及其衍生系育性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Ms为显性不育基因,Rf为显性恢复基因,能抑制Ms不育基因的表达,使育性恢复可育。基于该遗传理论建立的“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方法”获国家专利技术专利《ZL89109310.9》。周熙荣等利用该专利技术专利选育了多个双低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其中‘核杂7号’《国审油2004019》和‘核杂9号’《国审油2008006》先后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另外,还有能有效提高杂交种纯度的研究成果“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及其应用”曾获国家专利技术专利《ZL200610029259.4》。随后,不同研究者针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宋来强等通过对另一个宜3A衍生系609AB的遗传分析认为,其育性受到同一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控制,即Ms为显性雄性不育位点,Mf为Ms的等位显性抑制位点,ms为正常可育位点,其显隐性关系为Mf>Ms>ms。洪登峰借助相同的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宜3A衍生系RS1046AB,证明了宜3A类雄性不育系是由复等位遗传模式调控,等。后续研究者为将该不育位点与油菜中其它的雄性不育位点区分开并系统命名,统一将该不育位点命名为BnMs5,其对应的复等位基因分别为BnMs5a(恢复基因型,对应Rf)、BnMs5b(不育基因型,对应Ms)和BnMs5c(正常可育或临保系基因型,对应原来的ms),并通过分子基础研究证明这3个等位基因型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BnMs5a>BnMs5b>BnMs5c。但是,利用目前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制备得到的杂交种中,假杂种难以识别,且得到的种子多为黑色种皮,含油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将黄籽性状和花叶性状导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中,利用所述恢复系,既可提高恢复系及其杂交种的含油量,又能在苗期有效铲除假杂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表型为黄籽和圆叶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母本,以表型为黑籽和花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2)将所述F1代中的个体进行自交,得F2代;(3)筛选F2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或半花叶的单株进行自交,得F3代;(4)筛选F3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F4代;(5)筛选F4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表型为黄籽和花叶。优选的,步骤(1)所述母本的品种包括13-3169,基因型为Ms5cMs5c。优选的,步骤(1)所述父本的品种包括13-3096,基因型为Ms5aMs5a。优选的,步骤(3)、(4)和(5)中所述筛选的方法包括粒选法。优选的,得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后,还包括对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鉴定。优选的,所述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内的不育株为母本,以所述F4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和叶型为花叶的个体为父本,进行测交;当所述测交的后代均表现为可育,则表示测交组合的父本为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优选的,所述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内的不育株的品种包括17-3281,基因型为Ms5bMs5c。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基因型为Ms5aMs5a。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选育方法在提高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以黄籽、圆叶的自交系为母本,黑籽、花叶恢复系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然后通过连续自交,结合种皮色泽和叶型的定向选育,获得黄籽、花叶自交系,再通过测交鉴定筛选出黄籽、花叶的恢复系。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甘蓝型油菜的叶片表型中花叶突变体受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圆叶和花叶杂交F1代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状态-半花叶。本专利技术将该性状应用于控制杂交种的纯度,即杂交种为双亲的中间型-半花叶,假杂种则表现为花叶或圆叶,通过苗期铲除假杂种,能提高杂交种的纯度,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恢复系选育出的新恢复系18-4243,含油量达到48.3%,明显高于原有恢复系13-3096的42.6%。生物保藏信息芸薹属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13-3169,于2019年08月29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具体地址为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No.P201915;芸薹属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13-3096,于2019年08月29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具体地址为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No.P201916;芸薹属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18-4243,于2019年08月29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具体地址为武汉市武昌珞珈山,保藏编号为CCTCCNo.P201917。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流程图;图2为显性核不育杂交种的生产模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甘蓝型油菜叶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杂交种中假杂种的表现。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表型为黄籽和圆叶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母本,以表型为黑籽和花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2)将所述F1代中的个体进行自交,得F2代;(3)筛选F2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或半花叶的单株进行自交,得F3代;(4)筛选F3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F4代;(5)筛选F4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表型为黄籽和花叶。本专利技术所述选育方法的流程优选如图1所示,以表型为黄籽和圆叶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母本,以表型为黑籽和花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本专利技术所述母本的品种优选包括13-3169,基因型为Ms5cMs5c。本专利技术所述13-3169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含油量为46.4%,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完成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No.P201915。本专利技术所述父本的品种优选包括13-3096,基因型为Ms5aMs5a。本专利技术所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表型为黄籽和圆叶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母本,以表型为黑籽和花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n(2)将所述F1代的个体进行自交,得F2代;/n(3)筛选F2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或半花叶的单株进行自交,得F3代;/n(4)筛选F3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F4代;/n(5)筛选F4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表型为黄籽和花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表型为黄籽和圆叶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母本,以表型为黑籽和花叶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
(2)将所述F1代的个体进行自交,得F2代;
(3)筛选F2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或半花叶的单株进行自交,得F3代;
(4)筛选F3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F4代;
(5)筛选F4代中表型为种皮黄褐色的籽粒单独播种,花期选择花叶的单株自交,得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所述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的表型为黄籽和花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母本的品种包括13-3169,基因型为Ms5cMs5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父本的品种包括13-3096,基因型为Ms5aMs5a。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熙荣张俊英朱吉风杨立勇蒋美艳李延莉王伟荣江建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