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5257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从小溪上游至下游,包括源头、景观净化系统、溪尾和第一抽水装置,所述溪尾通过第一抽水装置与源头相连接,景观净化系统,包括沟渠,水生植物和多个过滤网,沟渠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混泥土层、泥土层、细沙层和鹅卵石层,过滤网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与沟渠的两侧壁连接,沟渠还设有限制过滤网高度的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上限位件设置于过滤网顶部且高于水面,下限位件将过滤网固定于沟渠底部,沟渠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使水循环流动,并对水起到净化的作用,形成类似流动的溪流,有美观的作用。

An artificial stream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区,绿化区普遍存在人工溪流,但大部分人工溪流无法引入活水,造成溪流生态脆弱,自净能力缺乏,生态系统十分单一,还未能为城市提供应有的景观功能;又不能为水生生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并且河道内的水体缺乏流动性,导致市民在岸上几乎感受不到溪流及水面的存在,使得市民对溪流的亲切感丧失。目前,这种人工溪流治理多采用截污、清淤、调水引水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善水质,但是长期而言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景观功能并没有显著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人工溪流缺乏自净能力和景观功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从小溪上游至下游,包括源头、景观净化系统、溪尾和第一抽水装置,所述溪尾通过所述第一抽水装置与所述源头相连接,所述景观净化系统,包括沟渠,水生植物和多个过滤网,所述沟渠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混泥土层、泥土层、细沙层和鹅卵石层,所述过滤网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与沟渠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沟渠还设有限制过滤网高度的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过滤网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下限位件将过滤网固定于所述沟渠底部,所述沟渠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架。进一步,所述源头、景观净化系统和溪尾,延伸方向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进一步,所述景观净化系统设置有第二抽水装置,可将所述景观净化系统的水抽至所述溪尾,加快水体流动。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荷花、芦苇、茭草、香蒲、鸢尾、美人蕉中的任意一种、任意两种、任意三种、任意四种或者任意五种类型的植物,或者同时种荷花、芦苇、茭草、香蒲、鸢尾和美人蕉。进一步,所述沟渠断面结构为U型、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的任一种。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固定架为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水生植物固定架材料为塑料或木材。进一步,所述过滤网为聚乙烯绳网或尼龙绳网。本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抽水装置将溪尾和源头连接起来,使死水变成了活水,增加了水的流动性和活力,增强了景观作用。2、通过在溪底设置砂石和种植水生植物,提高了溪流的净化能力,保持水质和清澈度,同时也增强了景观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沟渠截面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源头;2、景观净化系统;3、溪尾;4、第一抽水装置;21、沟渠;22、过滤网;23、上限位件;24、下限位件;25、第二抽水装置;211混泥土层、212、泥土层;213、细沙层;214、鹅卵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如图1~2,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包括源头1、景观净化系统2、溪尾3和第一抽水装置4;源头1、景观净化系统2和溪尾3,延伸方向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溪尾3通过第一抽水装置4与源头1相连接,第一抽水装置4将溪尾3的水抽至源头1,再由源头流1向景观净化系统2,通过景观净化系统2后,到达溪尾3,使水流不断循环流动;景观净化系统2和溪尾3之间设置有第二抽水装置25,当溪尾3的水量过少时,第二抽水装置25启动,将景观净化系统2里的水快速抽至溪尾3,保证溪尾3有足够的水量;景观净化系统2包括沟渠21、水生植物和多个过滤网(22),沟渠2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混泥土层211、泥土层212、细沙层213和鹅卵石层214,防止溪水渗入地下,保持水量,同时能够使溪水保持清洁干净;过滤网22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与沟渠21的两侧壁连接,过滤网22为聚乙烯绳网,用于水中的杂物过滤,保持水体的清洁,沟渠21还设有限制过滤网22高度的上限位件23和下限位件24,过滤网22为上限位件23设置于过滤网22顶部且高于水面,当水位上升时上限位件23可以往上调,防止水面高于上限位件23影响其过滤功能,下限位件24将过滤网22固定于所述沟渠21底部,沟渠21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架。可选地,过滤网22还可以是尼龙绳网。可选地,沟渠21断面结构可以为U型、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的任一种;沟渠21种植有水生植物,可根据净化和景观的需要选择水生植物的品种;可选地,水生植物可选荷花、芦苇、茭草、香蒲、鸢尾、美人蕉中的任意一种、任意两种、任意三种、任意四种或者任意五种类型的植物,或者同时种荷花、芦苇、茭草、香蒲、鸢尾和美人蕉,这些景观净化植物改善了溪流的景观,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由于水生植物在水中不固定,在沟渠21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塑料制成的固定架,防止水生植物随意移动而影响景观和沟渠21的通畅;可选地,固定架也可以为密度低于水的木材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溪流循环系统增加了水的流动性和活力,提高了溪流的净化能力,保持了水质和清澈度,同时也增强了景观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个目的。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从小溪上游至下游,包括源头(1)、景观净化系统(2)、溪尾(3)和第一抽水装置(4),所述溪尾(3)通过所述第一抽水装置(4)与所述源头(1)相连接,所述景观净化系统(2),包括沟渠(21),水生植物和多个过滤网(22),所述沟渠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混泥土层(211)、泥土层(212)、细沙层(213)和鹅卵石层(214),所述过滤网(22)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与沟渠(21)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沟渠(21)还设有限制过滤网(22)高度的上限位件(23)和下限位件(24),所述上限位件(23)设置于所述过滤网(22)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下限位件(24)将过滤网固定于所述沟渠(21)底部,所述沟渠(21)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溪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从小溪上游至下游,包括源头(1)、景观净化系统(2)、溪尾(3)和第一抽水装置(4),所述溪尾(3)通过所述第一抽水装置(4)与所述源头(1)相连接,所述景观净化系统(2),包括沟渠(21),水生植物和多个过滤网(22),所述沟渠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混泥土层(211)、泥土层(212)、细沙层(213)和鹅卵石层(214),所述过滤网(22)沿水平方向两端分别与沟渠(21)的两侧壁连接,所述沟渠(21)还设有限制过滤网(22)高度的上限位件(23)和下限位件(24),所述上限位件(23)设置于所述过滤网(22)顶部且高于水面,所述下限位件(24)将过滤网固定于所述沟渠(21)底部,所述沟渠(21)水面设置有固定水生植物的固定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溪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头(1)、景观净化系统(2)和溪尾(3),延伸方向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财华徐鼎威骆毅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方直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