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257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利用内置的导流管和导气管将沉淀室、集气室、气升室和缺氧区反应器连通,形成了自循环回流系统,使沉淀室内的含硝酸盐废水能够稳定回流至缺氧区反应器内,提高了装置运行的脱氮效能。此外,内置结构减少了装置的占地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An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氨氮废水是在化肥、焦化、石化、制药和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含氮废水,氨氮废水若排入水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并造成水体黑臭,不仅增加水体处理的难度,还增加水体处理的成本,因此,氨氮废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脱氮处理。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传统的单一工艺处理效果有限,将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耦合,以改善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结构合理,能使反硝化、部分亚硝化和厌氧氧化高效耦合,改善了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运行的效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按照废水流向,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2-1,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通过导流板M2分为集气室2-2和好氧区反应室2-3;所述集气室2-2与好氧区反应室2-3通过导流板M2上设置的穿孔相通;所述厌氧区反应器3分为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所述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相通;所述沉淀室3-2的侧壁设有排水口3-1;所述集气室2-2通过导气管4与气升室6相通;所述气升室6通过第I导流管5-1与缺氧区反应器1相通;所述沉淀室3-2通过第II导流管5-2与导气管4相通;所述第I导流管5-1和第II导流管5-2水平设置,且第I导流管5-1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3-1,第II导流管5-2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水口3-1。优选的,所述第II导流管5-2的周向设置有穿孔。优选的,所述穿孔竖向排列,且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所述导气管4出气端口的高度高于第I导流管5-1的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缺氧区反应器1内设置有多廊道通道1-2。优选的,所述气升室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一边固定于气升室6,形成可活动盖板,所述盖板6'上设置有出气孔。优选的,所述厌氧区反应器3具有漏斗结构,漏斗口为沉淀室3-2,漏斗径为厌氧区反应室3-3。优选的,所述沉淀室3-2内设置淹没式出水孔板,防止漂浮污泥随水流出。优选的,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通过导流通道2-4相通。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2-4由隔板2'和厌氧器反应器3侧壁形成,所述隔板2'的高度占好氧区反应器高度的1/2~3/4。本技术提供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利用内置的导流管和导气管将沉淀室、集气室、气升室和缺氧区反应器连通,形成了自循环回流系统,使沉淀室内的含硝酸盐废水能够稳定回流至缺氧区反应器内,提高了装置脱氮效能。此外,内置结构减少了装置的占地空间,进一步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缺氧区反应器,1-1为进水口,1-2为多廊道通道,1-2'为隔板,1-2”为隔板,M1为导流板,2为好氧区反应器,2-1为曝气装置,2-2为集气室,2-3为好氧区反应室,2-4为导流通道,2'为隔板,M2为导流板,3为厌氧区反应器,3-1为排水口,3-2为沉淀室,3-3为厌氧区反应室,M3为排水口阀门,4为导气管,5-1为第I导流管,5-2为第II导流管,6为气升室,6'为盖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按照废水流向,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2-1,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通过导流板M2分为集气室2-2和好氧区反应室2-3;所述导流板M2为可活动隔板,以使集气室2-2与好氧区反应室2-3相通;所述厌氧区反应器3分为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所述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相通;所述沉淀室3-2的侧壁设有排水口3-1;所述集气室2-2通过导气管4与气升室6相通;所述气升室6通过第I导流管5-1与缺氧区反应器1相通;所述沉淀室3-2通过第II导流管5-2与气升室6相通;所述第I导流管5-1和第II导流管5-2水平设置,且第I导流管5-1的高度高于排水口3-1,第II导流管5-2的高度低于排水口3-1。本技术提供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按照废水流向,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在本技术中,所述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优选设置在同一水平面。本技术对所述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的容积和形状无任何特殊要求,根据氨氮废水的处理量和占地地形确定即可;对各个反应器的材质无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质即可。在本技术中,所述缺氧区反应器1的侧壁下端设有进水口1-1(图1中以虚线表示),用于将氨氮废水通入至缺氧区反应器1内。在本技术中,所述缺氧区反应器1内优选设置有多廊道通道1-2,所述多廊道通道1-2中的每个廊道优选由高隔板、低隔板和缺氧区反应器1底板形成。以其中的一个廊道为例,如图1所示,所述廊道由隔板1-2'和隔板1-2”与缺氧区反应器1的底板形成;所述隔板1-2'的顶端不与缺氧区反应器1的顶板接触,为低隔板;所述隔板1-2”的顶端与缺氧区反应器1的顶端接触,为高隔板;所述隔板1-2'和隔板1-2”的底部优选设置有导流板M1,具体设置在隔板1-2”的底端;所述导流板M1上设置有穿孔,以使废水进入下一廊道(最后廊道的废水进入好氧区反应器),实现不同廊道的连通以及缺氧区反应器1和好氧区反应区2的连通。本专利技术对所述穿孔的设置方式和数目没有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即可。本技术对所述多廊道通道1-2中各个廊道通道的尺寸无特殊要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即可。本技术优选使用多廊道通道使氨氮废水在缺氧区运行,提高废水中污染物与污泥或生物膜的接触效果,提高反硝化反应效果。在本技术中,以远离好氧区反应器2的廊道为第一廊道,所述第一廊道的上端可作为废水进水口;或者如图1所示,在缺氧区反应器1侧壁的下端另设进水口1-1。在本技术中,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的底面设有曝气装置2-1,用于为好氧区反应器2内进行的亚硝化反应提供所需的氧气。在本技术中,好氧区反应器2通过导流板M2分为集气室2-2和好氧区反应室2-3,所述导流板M2为可活动分隔板,隔板上均匀布置有穿孔,用于将好氧区反应室2-3反应产生的气体富集至集气室2-2内。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好氧区反应室2-3内优选填充有悬浮料,所述悬浮料的填充量优选占好氧区反应室2-3容积的30~60%,更优选为35~55%,再优选为40~50%,所述填充料为废水进行亚硝化反应提供条件。在本技术中,所述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废水流向,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n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2-1),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通过导流板(M2)分为集气室(2-2)和好氧区反应室(2-3);所述集气室(2-2)与好氧区反应室(2-3)通过导流板(M2)上设置的穿孔相通;/n所述厌氧区反应器(3)分为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所述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相通;所述沉淀室(3-2)的侧壁设有排水口(3-1);/n所述集气室(2-2)通过导气管(4)与气升室(6)相通;/n所述气升室(6)通过第I导流管(5-1)与缺氧区反应器(1)相通;/n所述沉淀室(3-2)通过第II导流管(5-2)与导气管(4)相通;/n所述第I导流管(5-1)和第II导流管(5-2)水平设置,且第I导流管(5-1)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3-1),第II导流管(5-2)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水口(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废水流向,包括依次设置,且连通的缺氧区反应器(1)、好氧区反应器(2)和厌氧区反应器(3);
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的底端设有曝气装置(2-1),所述好氧区反应器(2)通过导流板(M2)分为集气室(2-2)和好氧区反应室(2-3);所述集气室(2-2)与好氧区反应室(2-3)通过导流板(M2)上设置的穿孔相通;
所述厌氧区反应器(3)分为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所述沉淀室(3-2)和厌氧区反应室(3-3)相通;所述沉淀室(3-2)的侧壁设有排水口(3-1);
所述集气室(2-2)通过导气管(4)与气升室(6)相通;
所述气升室(6)通过第I导流管(5-1)与缺氧区反应器(1)相通;
所述沉淀室(3-2)通过第II导流管(5-2)与导气管(4)相通;
所述第I导流管(5-1)和第II导流管(5-2)水平设置,且第I导流管(5-1)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水口(3-1),第II导流管(5-2)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水口(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导流管(5-2)的周向设置有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竖向排列,且等间距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李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