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202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底部开设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均与壳体相固定连接,壳体内设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均铰接有卡爪,卡爪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空腔延伸至壳体外,卡爪上设有凹陷部和倾斜部,凹陷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杆相卡接,倾斜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相适配,横杆上方设有移动拉杆,移动拉杆穿过壳体延伸至壳体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便捷的将坩埚底从炉内取出,大大减少等待炉内降温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有效保证工人操作安全,不被烫伤。

A hoisting tool for graphite crucible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
本技术涉及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单晶硅炉用组合式坩埚,具有超高的性价比,该坩埚的上体为炭-炭的筒,下体为等静压石墨的底,然而这种组合式坩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完成单晶硅拉制后,坩埚需要从设备内取出以便对设备内部进行维护和清理,而设备开炉时,炉内温度一般在300℃左右,由于坩埚的上体可以高出炉外壳,在佩戴耐高温手套的情况下,可以瞬间将上体取出,而位于发热体下部的石墨坩埚底确不方便取出,这是因为石墨坩埚底温度较高,而外围的发热体温度更高,在无保护措施情况下人无法靠近进行搬取,如果等炉内温度冷却至合适温度,至少需要3-5小时,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另外,即使温度冷却到合适温度进行搬运时,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烫伤工人的情况,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人利用该装置能够快速搬运工件,大大减少了待炉体降温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护工人不被烫伤,提高安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6),所述第一限位杆(5)和所述第二限位杆(6)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横杆(2),所述横杆(2)的两端均铰接有卡爪(4),所述卡爪(4)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6)之间的空腔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卡爪(4)上设有凹陷部(11)和倾斜部(12),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第一限位杆(5)相卡接,所述倾斜部(12)与所述第二限位杆(6)相适配,所述横杆(2)上方设有移动拉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坩埚底用吊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一对呈对称设置的通孔(13),所述通孔(13)内设有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6),所述第一限位杆(5)和所述第二限位杆(6)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横杆(2),所述横杆(2)的两端均铰接有卡爪(4),所述卡爪(4)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杆(5)和第二限位杆(6)之间的空腔延伸至壳体(1)外,所述卡爪(4)上设有凹陷部(11)和倾斜部(12),所述凹陷部(11)与所述第一限位杆(5)相卡接,所述倾斜部(12)与所述第二限位杆(6)相适配,所述横杆(2)上方设有移动拉杆(3),所述移动拉杆(3)穿过所述壳体(1)延伸至壳体(1)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鑫王栋梁邹昌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