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19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包括井道、吊绳、轿厢和配重装置,轿厢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井道顶部中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钢架,支撑钢架两端均与井道垂直相连接,支撑钢架从一段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绳锁、第一引导轮、第二导向轮、曳引机、第二绳锁和第二引导轮,轿厢两侧各自设置有一对导轨,导轨顶部与支撑钢架相连接,导轨底部与地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井道顶部设置支撑钢架代替传统机房,降低成本;支撑钢架设置在井道中间位置,与传统的曳引机设置于井道边缘位置相比,使得曳引机受力均匀,能够承受更重的重量。

A traction driven car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城市空间容纳有限,现在汽车数量急剧增多,为了提高单位空间的利用率,停车场已经有多层式的结构出现,而把汽车升到高层或者放到地面就需要用到升降机电梯。升降机电梯驱动的主要动力源一般都需要配备机房,但是配备机房缺点很多,不仅要增加建筑面积和空间,还会增加工程造价,提高成本,施工技术难度增加,而且汽车重量较重,如果采用无机房电梯方案,电机受力较大,容易产生倾斜、变形或者移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包括井道、吊绳、轿厢和配重装置,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所述井道顶部中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两端均与所述井道垂直相连接,所述支撑钢架从一段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绳锁、第一引导轮、第二导向轮、曳引机、第二绳锁和第二引导轮,所述轿厢两侧各自设置有一对导轨,所述导轨顶部与所述支撑钢架相连接,所述导轨底部与地面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架两端均连接至所述井道两侧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吊绳为多股钢丝绳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轮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轿厢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钢架与所述第一引导轮、所述第二引导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的连接处均具有镂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轮和所述第二引导轮的中心线在竖直方向高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中心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支撑钢架插入井道内部,受力部位为井道的两侧内壁,结构稳固且降低成本;轿厢采用4:1悬挂比,提高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安全性能;由于支撑钢架安装在井道的中间位置,曳引机设置在支撑钢架上,使得曳引机受力均匀,避免由于汽车过重或者长时间使用导致曳引机发生倾斜或者移位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吊绳的路径示意图。图中:1-井道、2-吊绳、3-轿厢、4-配重装置、6-支撑钢架、9-曳引机、10-导轨;501-第一导向轮、502-第二导向轮、701-第一绳锁、702-第二绳锁、801-第一引导轮、802-第二引导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包括井道1、吊绳2、轿厢3和配重装置4,轿厢3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501,井道1顶部中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钢架6,支撑钢架6两端均与井道1垂直相连接,支撑钢架6从一段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绳锁701、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导向轮502、曳引机9、第二绳锁702和第二引导轮802,轿厢3两侧各自设置有一对导轨10,导轨10顶部与支撑钢架6相连接,导轨10底部与地面相连接。支撑钢架6两端均连接至井道1两侧的内部,使得支撑物支撑力稳固,提高安全性能;吊绳2为多股钢丝绳组成,提高吊绳的强度,使吊绳能够承受更重的拉力;轿厢3采用3:1悬挂比,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第一导向轮501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在轿厢3的底部;支撑钢架6与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引导轮802和第二导向轮502的连接处均具有镂空,第一引导轮801和第二引导轮802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高于第二导向轮502的中心线,曳引机9的中心线高于第一引导轮801和第二引导轮802的中心线的水平高度,在保证吊绳2拉动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同时提高曳引机9的输出,使得曳引机9能够高效率的将动力输出在吊绳2上。工作原理:吊绳2从第一绳锁701开始依次穿过配种装置4、第一引导轮801、曳引机9、第二引导轮802、轿厢3底部一侧的两个第一导向轮501、第二引导轮502、轿厢3底部另一侧的两个第一导向轮501最后连接至第二绳锁702;曳引机9旋转带动吊绳2拉动,通过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引导轮802传、第一导向轮501和第二引导轮502配合传动,使得轿厢上升时配重装置下降,反之,轿厢下降时配重装置上升,节省消耗;由于支撑钢架设置在轿厢的正上方,曳引机设置在支撑钢架上,曳引机两侧的支撑钢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引导轮,使得曳引机受力均匀,能够承受更重的轿厢的重量,避免由于轿厢过重导致曳引机发生移位变形的安全隐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包括井道(1)、吊绳(2)、轿厢(3)和配重装置(4),所述轿厢(3)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50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顶部中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钢架(6),所述支撑钢架(6)两端均与所述井道(1)垂直相连接,所述支撑钢架(6)从一段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绳锁(701)、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导向轮(502)、曳引机(9)、第二绳锁(702)和第二引导轮(802),所述轿厢(3)两侧各自设置有一对导轨(10),所述导轨(10)顶部与所述支撑钢架(6)相连接,所述导轨(10)底部与地面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包括井道(1)、吊绳(2)、轿厢(3)和配重装置(4),所述轿厢(3)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轮(50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1)顶部中间水平设置有支撑钢架(6),所述支撑钢架(6)两端均与所述井道(1)垂直相连接,所述支撑钢架(6)从一段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绳锁(701)、第一引导轮(801)、第二导向轮(502)、曳引机(9)、第二绳锁(702)和第二引导轮(802),所述轿厢(3)两侧各自设置有一对导轨(10),所述导轨(10)顶部与所述支撑钢架(6)相连接,所述导轨(10)底部与地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曳引驱动汽车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6)两端均连接至所述井道(1)两侧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儒泉冯儒斌倪赛忠邓宁
申请(专利权)人:西威电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