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支重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004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挖掘机设备技术领域,一种耐磨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和端盖,所述轮体通过轴套装设于所述轮轴上,所述端盖装设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端盖与所述轮体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浮封环和O型圈,所述轮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上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分别由两个所述耐磨件拼接套设,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之间设有减震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支重轮,有效解决现有结构轮体连接方式简单,易磨损,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支重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支重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投入,而挖掘机是常见的施工设备,支重轮是挖掘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称重和导向的重要部件。支重轮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设备重量,让履带沿着轮子前进,装设于行走部与履带链之间,运行时形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小设备行走时的摩擦阻力。现有支重轮结构通常由两个轮体通过简单焊接固定,强度不够,当支重轮持续受到较大应力时容易发生断裂;而轮体因钢材质量未达标或热处理工艺存在差异,导致轮体在使用过程中圆径变小,转动的线速度加快,轴套承受的摩擦加剧,从而导致轴变形或者断掉,而现有结构当轮体出现磨损时需要支重轮整体更换,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支重轮,有效解决现有结构轮体连接方式简单,易磨损,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和端盖,所述轮体通过轴套装设于所述轮轴上,所述端盖装设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端盖与所述轮体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浮封环和O型圈,所述轮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上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分别由两个所述耐磨件拼接套设,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之间设有减震结构。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和弹簧;所述左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左减震腔,所述右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右减震腔,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轮廓尺寸一致并呈对称关系布置,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内均装设有弹簧;所述左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还均布有若干个左螺纹孔,所述右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还均布有若干个右螺纹孔,所述左螺纹孔和所述右螺纹孔分别与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错开设置;所述耐磨件上设有与所述左螺纹孔和所述右螺纹孔相匹配的沉孔,用来装设所述沉头螺钉。优选地,所述耐磨件上设有防滑纹。优选地,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处设有螺纹部。优选地,所述轮轴两侧套设有轴头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轮体内设有油腔。与传统结构相比,本技术在传统支重轮的结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左轮体和右轮体的连接位置设计螺纹部,两者先通过螺纹装配预连接,再进行焊接固定,能够有效提高连接强度;本技术在轮体上套设耐磨件,采用高硬度耐磨材质提高支重轮的使用寿命,当耐磨件磨损后只需更换耐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支重轮,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耐磨件与轮体之间设计减震结构,在收力状态下,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功能,进一步保护支重轮的内部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半剖视图;图中标注:1-左轮体11-左减震腔12-左螺纹孔2-右轮体21-右减震腔22-右螺纹孔3-轮轴31-轴头密封圈4-端盖41-安装孔5-轴套6-密封件61-浮封环62-O型圈7-耐磨件71-沉孔72-防滑纹8-沉头螺钉9-弹簧10-油腔20-螺纹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耐磨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3和端盖4,所述轮体通过轴套5装设于所述轮轴3上,所述端盖4装设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端盖4上设有安装孔41,用来与行走部连接固定,所述端盖4与所述轮体之间设有密封件6,所述密封件6包括浮封环61和O型圈62,用来防止润滑油外泄,所述轮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轮体1和右轮体2,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的连接面为阶梯面,能够卡套配合,提高连接强度;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上设有耐磨件7,所述耐磨件7为半圆环结构,采用高硬度的合金材质,有助于提高支重轮的使用寿命,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分别由两个所述耐磨件7拼接套设,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保护层,通过沉头螺钉8连接固定,所述耐磨件7与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之间设有用来缓冲减弱支重轮所受到的应力的减震结构。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和弹簧9,所述弹簧9装设在减震腔内,一侧顶住减震腔底部,一侧撑住所述耐磨件7;所述左轮体1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左减震腔11,所述右轮体2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右减震腔21,所述左减震腔11和所述右减震腔21轮廓尺寸一致为圆孔结构,并呈对称关系布置。所述左轮体1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还均布有若干个左螺纹孔12,所述右轮体2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还均布有若干个右螺纹孔22,所述左螺纹孔12和所述右螺纹孔22分别与所述左减震腔11和所述右减震腔21错开设置;所述耐磨件7上设有与所述左螺纹孔12和所述右螺纹孔22相匹配的沉孔71,用来装设所述沉头螺钉8,所述沉头螺钉8装设后位于所述左螺纹孔12和所述右螺纹孔22内,不会对所述耐磨件7与履带链之间的接触产生影响。优选地,所述耐磨件7上设有防滑纹72,所述防滑纹72为波浪线结构的凸起或凹槽,能够避免支重轮与履带链的接触发生打滑。优选地,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的连接处设有螺纹部20,在现有结构上增设螺纹连接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所述左轮体1和所述右轮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轮轴3两侧套设有轴头密封圈31,放置润滑油沿着所述轮轴3与所述端盖4之间的缝隙外漏。优选地,所述轮体内设有油腔1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和端盖,所述轮体通过轴套装设于所述轮轴上,所述端盖装设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端盖与所述轮体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浮封环和O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上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分别由两个所述耐磨件拼接套设,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之间设有减震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支重轮,包括轮体、轮轴和端盖,所述轮体通过轴套装设于所述轮轴上,所述端盖装设于所述轮体两侧,所述端盖与所述轮体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浮封环和O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面为阶梯面;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上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分别由两个所述耐磨件拼接套设,通过沉头螺钉连接固定,所述耐磨件与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之间设有减震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支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和弹簧;所述左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左减震腔,所述右轮体外圆周面上沿中心轴线均布有若干个右减震腔,所述左减震腔和所述右减震腔轮廓尺寸一致并呈对称关系布置,所述左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友枝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重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