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位于车架上方,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挡料板和后门拉杆,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尾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连杆首端活动连接后门拉杆,所述后门拉杆由挡料板顶端向车架前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后门拉杆的中部与车厢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处于举升卸料状态时,连杆组件拉动挡料板,促使挡料板与车厢卸料口之间形成供物料下落的敞口,所述车厢复位时,后门拉杆与挡料板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开合门方便可靠、运载效率高的特点,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矿物在运输时发生的泄漏现象。
A kind of multi link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used in min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
本技术属于运矿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地下运矿车主要运用于矿山井下,以装载、运输及倾倒作业为主,适合于工作条件恶劣、作业现场狭窄、低矮以及泥泞的作业面。当矿车在坑道作业时,受作业环境的限制,无法完成自卸,需借助人工卸车,人力推动翻转车厢卸矿,造成工作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而且车厢处于水平状态时,挡料板与车厢之间有间隙,不能严密关闭,容易引起矿物泄漏;在矿车行进时,后门关闭不紧也会与车厢撞击产生强烈的噪音。同时,由于作业人员站在翻转式矿车的旁边进行卸矿操作,卸矿时产生的大量粉尘会严重损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再者,作业人员在溜矿井的井口附近工作,有坠井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位于车架上方,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挡料板和后门拉杆,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尾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连杆首端活动连接后门拉杆,所述后门拉杆由挡料板顶端向车架前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料板位于车厢卸料口处,所述后门拉杆的中部与车厢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处于举升卸料状态时,连杆组件拉动挡料板,促使挡料板与车厢卸料口之间形成供物料下落的敞口,所述车厢复位时,后门拉杆与挡料板闭合。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通过固定槽安装在车架上。进一步,所述车厢位于车架上且与车架铰接,所述车厢还包括分置于车厢外壁处的液压升降柱。进一步,所述液压升降柱的缸体端铰接车架且其活塞杆端分别铰接于车厢外壁。进一步,车厢外壁与后门拉杆通过销轴和销孔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销孔与销轴间夹设有耐磨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简便,稳定性好。2、通过车厢卸料口的挡料板与后门拉杆设置闭合,形成密闭空间结构,不但增加了车辆单次运输的运载量,提高了其运作效率,同时也减少甚至避免了矿石在运输中颠簸泄漏问题,安全可靠性高。3、卸料操作整个过程,无需额外的辅助卸料元件,自身可自动动作,结构简单且卸料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处于举升卸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处于复位运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车厢、2-后门拉杆、3-挡料板、4-液压升降柱、5-第二连杆、6-第一连杆、7-车架、8-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卸矿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位于车架7上方,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挡料板3和后门拉杆2,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6的首端铰接第二连杆5的尾端,所述第一连杆6的尾端固定在车架7的固定槽8上,所述第二连杆5的首端活动连接后门拉杆2,所述后门拉杆2由挡料板3顶端向车架前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料板3位于车厢1卸料口处,所述后门拉杆2的中部与车厢1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车厢1处于举升卸料状态时,连杆机构拉动挡料板3,促使挡料板3与车厢卸料口之间形成供物料下落的敞口,所述车厢1复位时,后门拉杆2与挡料板3闭合。如图2所示,当车厢1处于复位状态时,即运矿车处于正常载料运输阶段时,其挡料板3位于车厢1卸料口并车厢1整体闭合以方便运输;当运矿车驶达货运目的地并开始卸料操作时,车厢1开始在液压升降柱4的作用下执行举升卸料动作,由于后门拉杆2前端被连杆组件着于车架7上,此时车厢1举升力、后门拉杆前后端重力以及连杆组件拉力的联合作用下,后门拉杆2必然被连杆组件牵动而不会与车厢1同步动作,从而导致后门拉杆2与车厢1口间由初始闭合状态变为两者逐渐出现配合间隙,车厢1继续举升动作,致使挡料板3与车厢1口间间隙最终被拉杆机构拉至达到足以卸料的程度,以实现其卸料操作,整个过程无需额外的辅助卸料元件,整个过程自动而方便,工作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且卸料效率高。本实例中为追求矿车卸料稳定性,连杆组件呈对称的分置于车厢1外壁处,同时,分置于车厢1外壁处的液压升降柱4铰接车架7且其活塞杆端分别抵压铰接于车厢1外壁设置,从而保证在车厢1作举升动作时连杆组件对于矿车的施力平衡性,最终使其工作性能满足实际所需。为具体实现车厢1与后门拉杆2转动连接关系,此处将车厢1外壁的与后门拉杆2配合处设置有销轴和销孔,后门拉杆2上相应位置处设置销孔和销轴,两者间构成转动连接配合;考虑到销孔与销轴间的直接配合必然伴随大量摩擦磨损现象,此处在销孔与销轴间夹设有耐磨套,以增加其使用寿命。从而确保不会由于铲运车停车装货时,因矿石正常入斗而导致的矿石砸坏铰接点的现象发生,其整体结构紧凑,工作可靠稳定,市场前景广阔。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位于车架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挡料板和后门拉杆,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尾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连杆首端活动连接后门拉杆,所述后门拉杆由挡料板顶端向车架前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料板位于车厢卸料口处,所述后门拉杆的中部与车厢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处于举升卸料状态时,连杆组件拉动挡料板,促使挡料板与车厢卸料口之间形成供物料下落的敞口,所述车厢复位时,后门拉杆与挡料板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位于车架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挡料板和后门拉杆,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尾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安装于车架上,所述第二连杆首端活动连接后门拉杆,所述后门拉杆由挡料板顶端向车架前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料板位于车厢卸料口处,所述后门拉杆的中部与车厢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处于举升卸料状态时,连杆组件拉动挡料板,促使挡料板与车厢卸料口之间形成供物料下落的敞口,所述车厢复位时,后门拉杆与挡料板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运矿车的多连杆式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尾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军强,罗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