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解决了现阶段皮卡车厢盖结构强度不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包括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安装于翻转主构件两侧的翻转副构件;所述翻转主构件包括横板、连接于横板底部中心处且垂直于横板的竖板以及对称连接于竖板的两块L形支撑板;所述翻转副构件包括供盖板安装的安装部和与翻转主构件配合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翻转槽孔配合的翻转轴、设于翻转轴底部的限位竖板以及连接限位竖板和安装框的圆弧连板;所述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通过翻转槽孔和翻转轴、导向弧面和圆弧面的配合实现了两者的翻转连接,上述翻转组件的结构强度较高,有助于提升皮卡车厢盖结构强度。
Flip over assembly of pickup compartment l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卡配件,特别是涉及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
技术介绍
皮卡车具有敞开式的后车厢,可以用来运输货物。在恶劣天气运输货物时,皮卡车通常会在后车厢的顶部安装一个厢盖用于保护运输的货物。现阶段的厢盖通常为多块并列的多块盖板,且相邻盖板通过合页连接配合,使得整个厢盖能够进行叠放,方便取放皮卡车后车厢内的货物。但是,厢盖中的相邻盖板通过合页连接的方式结构强度较低,因此现阶段需要研制出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所述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能够提升相邻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包括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安装于翻转主构件两侧的翻转副构件;所述翻转主构件包括横板、连接于横板底部中心处且垂直于横板的竖板以及对称连接于竖板的两块L形支撑板;所述翻转主构件在横板和竖板的连接处开设有翻转槽孔且在翻转槽孔远离横板和竖板的连接处的一侧设有翻转开口;所述横板具有与翻转开口上边沿相连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竖板具有与翻转开口下边沿相连的第一限位面;所述L形支撑板具有与翻转槽孔相对的导向弧面;所述翻转副构件包括供盖板安装的安装部和与翻转主构件配合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翻转槽孔配合的翻转轴、设于翻转轴底部的限位竖板以及连接限位竖板和安装框的圆弧连板;所述限位竖板与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配合实现对翻转副构件的翻转角度进行限制;所述圆弧连板具有与导向弧面相贴合的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通过翻转轴和翻转槽孔的配合、导向弧面和圆弧面的配合,实现了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之间的翻转连接关系,且该翻转组件的结构强度较高,不易发生损坏,从而保证了具有该翻转组件的皮卡车厢盖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该皮卡车厢盖发生损坏的概率。其中,当翻转副构件的限位竖板和第一限位面贴合时,翻转副构件处于下翻转的翻转角度最大处,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当翻转副构件上的限位竖板和第二限位面贴合时,翻转副构件处于上翻转的翻转角度最大处,翻转副构件处于开启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面垂直于第二限位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面垂直于第一限位面,使得翻转副构件的翻转角度为90°。在使用本技术中的翻转组件时,会在两个翻转副构件上安装盖板,上述对翻转副构件的翻转角度的限定有助于两块盖板的叠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副构件在圆弧连板和安装部之间形成有支撑槽,且支撑槽的形状与L形支撑板的形状相契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槽和L形支撑板的形状相契合,使得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之间的配合紧凑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也提升了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连板的顶部在朝向横板的一侧沿圆弧连板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密封槽且在密封槽内安装有与横板抵接的密封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副构件上的密封条抵接在翻转主构件的横板上,从而提升了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的防水性能,降低了雨水通过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之间的间隙从翻转组件的顶面进入到底面的概率,提升了具有该翻转组件的皮卡车厢盖对运输货物的防护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在其顶面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供密封条抵接的密封斜面,所述密封斜面沿靠近密封条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密封条抵接在横板的密封斜面上并且发生相对的形变,能够保证翻转组件的防水能力。同时,密封斜面的设置使得密封条始终位于横板的上方,有助于降低密封条在旋转翻转副构件时发生损坏的概率,即有助于延长翻转组件中密封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密封条具有与密封槽配合的T型安装部和与横板抵接的密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密封条和密封槽的结构的限定,能够保证密封条在翻转副构件上的安装强度,使得密封条从密封槽中脱离的概率降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当两个所述翻转副构件均翻折至翻折主构件的顶部且使得两个翻转副构件的限位竖板与对应的第二限位面贴合时,相对的两个翻转副构件之间存在折叠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间隙的设置能够避免两块安装在翻转组件上的盖板发生撞击,降低了安装在两个翻转副构件上的盖板受损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具有供盖板安装的安装卡槽,所述安装部在安装卡槽的两内壁对称设有卡接凸部,所述卡接凸部沿安装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安装在安装部的安装卡槽内,且安装卡槽内的卡接凸部能够提升盖板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安装强度,降低了盖板从翻转副构件上脱落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结构通槽,所述竖板在结构通槽内设有连接其左右内壁的第一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通槽的设置能够减少竖板的重量,从而使得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的重量更轻。同时,第一加强板的设置能够保证竖板的结构强度,相较于实心竖板而言,具有结构通槽和第一加强板的竖板结构强度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结构通槽,所述竖板在结构通槽内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均设有连接结构通槽内底面的第二加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通槽的设置能够减少竖板的重量,从而使得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的重量更轻。同时,两个第二加强板的设置能够提升竖板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包括翻转主构件和两个翻转副构件,翻转主构件和翻转副构件通过翻转槽孔和翻转轴、导向弧面和圆弧面的配合实现了两者的翻转连接,且翻转组件的结构强度较高,提升了相邻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2、两个翻转副构件均处于开启状态时,相邻翻转副构件之间存在折叠间隙,能够降低翻转过程中翻转副构件发生受损的概率;3、翻转副构件上密封条的设置能够提升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的防水效果,且密封条与横板的密封斜面相配合,能够延长密封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在两个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翻转主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翻转副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在两个翻转副构件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在两个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在两个翻转副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翻转主构件;11、横板;111、第二限位面;112、密封斜面;12、竖板;121、第一限位面;122、结构通槽;123、第一加强板;123a、第一U形板;123b、第一连板;12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主构件(1)和翻转安装于翻转主构件(1)两侧的翻转副构件(2);/n所述翻转主构件(1)包括横板(11)、连接于横板(11)底部中心处且垂直于横板(11)的竖板(12)以及对称连接于竖板(12)的两块L形支撑板(13);所述翻转主构件(1)在横板(11)和竖板(12)的连接处开设有翻转槽孔(14)且在翻转槽孔(14)远离横板(11)和竖板(12)的连接处的一侧设有翻转开口(141);所述横板(11)具有与翻转开口(141)上边沿相连的第二限位面(111);所述竖板(12)具有与翻转开口(141)下边沿相连的第一限位面(121);所述L形支撑板(13)具有与翻转槽孔(14)相对的导向弧面(131);/n所述翻转副构件(2)包括供盖板(4)安装的安装部(21)和与翻转主构件(1)配合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翻转槽孔(14)配合的翻转轴(22)、设于翻转轴(22)底部的限位竖板(23)以及连接限位竖板(23)和安装框的圆弧连板(24);所述限位竖板(23)与第一限位面(121)和第二限位面(111)配合实现对翻转副构件(2)的翻转角度进行限制;所述圆弧连板(24)具有与导向弧面(131)相贴合的圆弧面(2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主构件(1)和翻转安装于翻转主构件(1)两侧的翻转副构件(2);
所述翻转主构件(1)包括横板(11)、连接于横板(11)底部中心处且垂直于横板(11)的竖板(12)以及对称连接于竖板(12)的两块L形支撑板(13);所述翻转主构件(1)在横板(11)和竖板(12)的连接处开设有翻转槽孔(14)且在翻转槽孔(14)远离横板(11)和竖板(12)的连接处的一侧设有翻转开口(141);所述横板(11)具有与翻转开口(141)上边沿相连的第二限位面(111);所述竖板(12)具有与翻转开口(141)下边沿相连的第一限位面(121);所述L形支撑板(13)具有与翻转槽孔(14)相对的导向弧面(131);
所述翻转副构件(2)包括供盖板(4)安装的安装部(21)和与翻转主构件(1)配合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包括与翻转槽孔(14)配合的翻转轴(22)、设于翻转轴(22)底部的限位竖板(23)以及连接限位竖板(23)和安装框的圆弧连板(24);所述限位竖板(23)与第一限位面(121)和第二限位面(111)配合实现对翻转副构件(2)的翻转角度进行限制;所述圆弧连板(24)具有与导向弧面(131)相贴合的圆弧面(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21)垂直于第二限位面(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副构件(2)在圆弧连板(24)和安装部(21)之间形成有支撑槽(27),且支撑槽(27)的形状与L形支撑板(13)的形状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卡车厢盖的翻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连板(24)的顶部在朝向横板(11)的一侧沿圆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科,
申请(专利权)人:沈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