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680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属于管束抽装设备技术领域。该接手装置包括由承重板、多个接手侧板、位于顶部的接手板围合形成的接手空腔,在接手空腔内设有用于顶起接手板的顶起装置。其中,两个相同的接手侧板并列设置,接手侧面的顶面为倾斜面。两个接手侧板在倾斜面的高端通过接手板轴将接手侧板和接手板串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接手板底部设置顶起装置,借助顶起装置抬升接手板高度,从而使接手板能够承接住不同直径的管束,并且可以在管束负载在接手板上后对管束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使管束外壳与管束同心,不必再使用吊装设备对管束的位置进行调整,可有效降低吊装操作的时间,降低施工的危险性。

A take over device for tube bundle pump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属于管束抽装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管束是在化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装备。由于需要定期检修所以需要在现场反复抽装。由于换热管束施工中存在长度长、重量大、高空作业等因素,现一般是在施工中使用抽装机进行作业(如图1)。装入管束操作流程是先使用吊车将抽装机与换热管束吊装至工作平面,抽装机与换热管束外法兰使用液压缸固定连接,再使用抽装机的主行车推动换热管束沿着抽装机轨道插入换热管束外壳。虽然通过抽装机加装固定能够起到提高效率作用,但因换热管束外壳法兰与抽装机固定连接的位置无法精确设定,换热管束前端与换热管束外法兰不能保证同心,现存换热管束不能一次推入的现象。使得抽装机要多次吊装与换热管束重新定位夹紧,使得工期加长给施工带来麻烦。同时,因增加支撑部件需要人工高空操作,会给施工带来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管束抽装机加装过程中无法准确保证管束外壳与管束同心,需要多次吊装定位,工期长,施工风险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该接手装置包括由承重板112、多个接手侧板102、位于顶部的接手板101围合形成的接手空腔,在所述接手空腔内设有用于顶起接手板101的顶起装置110。优选地,两个相同的所述接手侧板102并列设置,接手侧板102的顶面为倾斜面;两个接手侧板102在倾斜面的高端通过接手板轴116将接手侧板102和接手板101串接为一体;所述接手板101为两段弯折式板状结构。更优选地,顶起装置110设于接手板101底侧下部,并通过斜板铰链111与接手板101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顶起装置110为液压缸。更优选地,在所述液压缸上部,接手板101末端与后侧竖直设置的接手侧板之间活动安装有油缸防尘罩107。优选地,在所述接手板101的下侧还设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板I113、支撑立板II114以及安装在支撑立板I113和支撑立板II114上部的联手板115;所述支撑立板II114的高度高于支撑立板I113的高度;联手板115的倾斜方向与接手板101相同。更优选地,在所述支撑立板II1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侧平衡钢索溜道103;在所述侧平衡钢索溜道103的底部设有侧平衡钢索套环105,顶部设有溜道加强筋106。优选地,在承重板11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内护板104。更优选地,在所述内护板104的一端还设有油管护板109。优选地,在所述接手侧板102的外侧下部设有侧板加强筋1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接手板底部设置顶起装置,借助顶起装置抬升接手板高度,从而使接手板能够承接住不同直径的管束,并且可以在管束负载在接手板上后对管束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使管束外壳与管束同心,不必再使用吊装设备对管束的位置进行调整,可有效降低吊装操作的时间,降低施工的危险性。顶起装置可采用液压缸,接手装置的安装位置靠近抽装机的机座,有利于隐藏液压管线。液压顶起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布置隐蔽,不易损伤,故障率,易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管束抽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同心问题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接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接收装置的测试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手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图6为管束抽装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束外壳;2,管束;3,夹紧脚;4,主行车;5,接手;6,顶推装置;7,机座;101,接手板;102,接手侧板;103,侧平衡钢索溜道;104,内护板;105,侧平衡钢索套环;106,溜道加强筋;107,油缸防尘罩;108,侧板加强筋;109,油管护板;110,顶起装置;111,斜板铰链;112,承重板;113,支撑立板I;114,支撑立板II;115,联手板;116,接手板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接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2可知,该接手装置包括两个形状相同平行设置的接手侧板102,安装在两个接手侧板102顶部中间的呈弯折装的接手板101,位于底部的承重板112,安装在侧面的侧平衡钢索溜道103。在接手侧板102、接手板101和承重板112围合形成的接手空腔内安装有顶起装置110。在侧平衡钢索溜道1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侧平衡钢索套环105。在侧平衡钢索套环105同侧的下部,承重板112的上部安装有内部板104,在内护板104的一端安装有油管护板109,以保护安装后内侧存放的油管。同时,为增强结构强度,在侧平衡钢索溜道103的上部安装有溜道加强筋106,在接手侧板102的外侧面下部安装有侧板加强筋108。图3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接收装置的测试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接手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图。从图3~5可知,在接手装置的内部安装的顶起装置110为油缸结构。顶起装置110安装于接手板101的后侧下部,并通过顶部的斜板铰链111与接手板101的底部连接。由此,在顶起装置110顶起时可推动接手板101下端面抬高。同时,在接手板101的底侧设有支撑立板,支撑立板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板I113和支撑立板II114,以及安装在支撑立板I113和支撑立板II114上的联手板115。其中,支撑板II114的高度大于支撑板I113,从而使联手板115倾斜设置在接手空腔内,且其倾斜方向与外侧的接手板101的方向相同。支撑板I113和支撑板II114可直接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承重板(112)、多个接手侧板(102)、位于顶部的接手板(101)围合形成的接手空腔,在所述接手空腔内设有用于顶起接手板(101)的顶起装置(1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承重板(112)、多个接手侧板(102)、位于顶部的接手板(101)围合形成的接手空腔,在所述接手空腔内设有用于顶起接手板(101)的顶起装置(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同的所述接手侧板(102)并列设置,接手侧板(102)的顶面为倾斜面;两个接手侧板(102)在倾斜面的高端通过接手板轴(116)将接手侧板(102)和接手板(101)串接为一体;所述接手板(101)为两段弯折式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顶起装置(110)设于接手板(101)底侧下部,并通过斜板铰链(111)与接手板(1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装置(110)为液压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管束抽装机的接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压缸上部,接手板(101)末端与后侧竖直设置的接手侧板之间活动安装有油缸防尘罩(107)。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昱杨向东侯文献杨陈镜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白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