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7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该座椅在使用时不仅可当一座椅使用,且当将一坐背管结构向外拉出,并向外旋转一支撑结构后,则可形成一躺椅的形状,且该背管结构更可因背管调节结构来调整其角度,甚至可成为平坦的床组形态,以实现使用者不同的坐姿及使用需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床组、躺椅及座椅功能的座椅结构,以可依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而转换成所需的形态。
技术介绍
现今的生活愈来愈讲求所谓的多能性,尤其是在生活中所经常能使用的物品,其中,可供人休息的各种设备更是居家不可或缺的物品,如床组、座椅及躺椅,以往消费者购买时上述的物品时,就得需三样物品均购买,然而于现今房价高涨的时代,普通家庭所能容纳物品的空间逐渐显的不足,更何况上述所提及的产品均需占掉不小的空间,故,为搭配迎接未来将越来越拥挤的时代,未来使用的物品将有微小化的趋势,若无法缩减其体积时,则有附加的功能性也将为未来的趋势之一,因此专利技术人基于此远见,因此设计出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使用者在使用该座椅结构时,能以当时所需的条件以变化该座椅结构成为座椅、床组及躺椅等任一的形态,不仅可节省使用者的消费金额,且更能避免先前为三样物品而占据太大的空间。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中包括有一框体结构,包括有ㄇ字型的两支撑架,该支撑架更设有一第一横杆,以连接支撑架不相邻的两边,两端分别连结于该二支撑架的二连接杆及两端分别连结于两支撑架的该第一横杆的一第二横杆;一背管结构,为ㄇ字型形状的管件,其两端均以一第一枢接装置枢接于第二横杆;一坐背管结构,具有两ㄇ字型形状的管件,该两管件的两端以一第二枢接装置枢接,并进一步设有一第三横杆,该第三横杆一端枢接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其一管件,该第三横杆的另一端与该背管结构一同以该第一枢接装置连结;一支撑结构,枢接配置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另一管件上;一背管调节结构,连结于该背管结构上,且该背管调节结构上进一步设有复数个凹槽,该复数凹槽均可卡制于该框体构件的其一连接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使用者于使用该座椅结构时,能以当时所需的条件以变化该座椅结构成为座椅、床组及躺椅等任一的形状,且能搭配悬吊架构上,不仅可节省使用者的消费金额,且更能避免先前为三样物品而占据太大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于座椅型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于座椅型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换成躺椅型态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完成躺椅型态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本技术于座椅型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本技术于座椅型态的侧视示意图,本技术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中包括有一框体结构10,包括有ㄇ字型形状的两支撑架11,该支撑架更设有一第一横杆12,以连接该支撑架11不相邻的两边、两端分别连结于该二支撑架11的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及两端分别连结于两支撑架11的该第一横杆12的一第二横杆15;一背管结构20,主要为ㄇ字型形状的管件,其两端均以一第一枢接装置21枢接于该第二横杆15(本技术的枢接方式均为熟悉该项技术者所知,因此不再多加敖述);一坐背管结构30,具有两ㄇ字型形状的第一管件31及第二管件32,该第一管件31及该第二管件32的两端以一第二枢接装置33枢接,并更可设有一第三横杆34,该第三横杆34之一端枢接于该坐背管结构30的第一管件31,该第三横杆34的另一端与该背管结构20一同以该第一枢接装置21连结,且该坐背管结构30的具枢接该第三横杆34的第一管件31更枢接一卡制件35之一端,而该卡制件35的另一端具有一定位槽36,且该背管结构20设有可搭配于该卡制件35的定位槽36之一定位销22,并该坐背管结构30的第二管件32上可设有具一固定槽38的固定块37,该固定块37的固定槽38可卡制于该框体结构10的该第二连接杆14上;一支撑结构40,枢接配置于该坐背管结构30的第二管件32上;一背管调节结构50,枢接于该背管结构20上,且该背管调节结构50上更设有复数个凹槽51,该复数凹槽51均可卡制于该框体构件10的该第一连接杆13(如图2所示)。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图3本技术转换成躺椅型态时的侧视示意图,图4本技术完成躺椅型态的侧视示意图,首先使该卡制件35的卡制槽36与该定位销22及该固定块37的固定槽38与该第二连接杆14形成分离的形状,再将坐背管结构30往外移动,其移动主要利用第三横杆34两端分别枢接于该背管结构20与该坐背管结构30的第一管件31上,及该该坐背管结构30的第一管件31与第二管件32以第二枢接装置33连接而达成,当第三横杆34及坐背管结构30达到约水平的状态时则型成为躺椅的型态,此时再将支撑结构40向下旋转,以作为一可支撑该坐背管结构30的结构,而使用者可随自己的喜好调整该背管调节结构50的凹槽51与框体结构10的第一连接杆13的卡制位置,以可调整该背管结构20的倾斜角度,而本技术更可搭配一悬吊装置(图中未画)以形成可摆荡的秋千形状(运用于悬吊装置上为熟习该项技艺者可轻易得知,因此不再多加敖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一框体结构,包括有ㄇ字型的两支撑架,该支撑架更设有一第一横杆,以连接支撑架不相邻的两边,两端分别连结于该二支撑架的二连接杆及两端分别连结于两支撑架的该第一横杆的一第二横杆;一背管结构,为ㄇ字型形状的管件,其两端均以一第一枢接装置枢接于第二横杆;一坐背管结构,具有两ㄇ字型形状的管件,该两管件的两端以一第二枢接装置枢接,并进一步设有一第三横杆,该第三横杆一端枢接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其一管件,该第三横杆的另一端与该背管结构一同以该第一枢接装置连结;一支撑结构,枢接配置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另一管件上;一背管调节结构,连结于该背管结构上,且该背管调节结构上进一步设有复数个凹槽,该复数凹槽均可卡制于该框体构件的其一连接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另一管件上可设有具一固定槽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固定槽可卡制于该框体结构的另一连接杆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具枢接该第三横杆的管件更枢接一卡制件的一端,而该卡制件的另一端具有一定位槽,且该背管结构设有可搭配于该卡制件定位槽的一定位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该座椅在使用时不仅可当一座椅使用,且当将一坐背管结构向外拉出,并向外旋转一支撑结构后,则可形成一躺椅的形状,且该背管结构更可因背管调节结构来调整其角度,甚至可成为平坦的床组形态,以实现使用者不同的坐姿及使用需求。文档编号A47C17/00GK2754457SQ200420115760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宗信, 刘鑫祖, 刘祖坤 申请人:基胜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多功能性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有:    一框体结构,包括有ㄇ字型的两支撑架,该支撑架更设有一第一横杆,以连接支撑架不相邻的两边,两端分别连结于该二支撑架的二连接杆及两端分别连结于两支撑架的该第一横杆的一第二横杆;    一背管结构,为ㄇ字型形状的管件,其两端均以一第一枢接装置枢接于第二横杆;    一坐背管结构,具有两ㄇ字型形状的管件,该两管件的两端以一第二枢接装置枢接,并进一步设有一第三横杆,该第三横杆一端枢接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其一管件,该第三横杆的另一端与该背管结构一同以该第一枢接装置连结;    一支撑结构,枢接配置于该坐背管结构的另一管件上;    一背管调节结构,连结于该背管结构上,且该背管调节结构上进一步设有复数个凹槽,该复数凹槽均可卡制于该框体构件的其一连接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信刘鑫祖刘祖坤
申请(专利权)人:基胜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