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421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包括内棒体、散热机构、外壳体、预留孔、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内棒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定位销,并且定位销上方的预留孔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内螺纹,所述内棒体底部的外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外螺纹,且内棒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孔,所述内棒体中部的外侧设有外壳体,且内棒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散热机构,并且散热机构的两侧壁上分别与内棒体和外壳体固定连接。该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不仅提高了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的装配效率,延长了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石墨电极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石墨电极
,具体为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石墨电极,其内部的主要材料包括石油焦与针状焦,并以煤沥青作为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以及机加工而制成,是一种应用于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并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现有的石墨电极在装配时多采用螺栓连接结构。但现有的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由于一般的石墨电极在进行螺纹连接时缺乏有效的辅助吊运与定位机构,因而容易发生偏移或错位,继而导致其装配效率的下降;2、一般情况下,备用的石墨电极直接堆放在仓库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端部保护与防潮结构,容易受到意外碰撞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螺纹破裂或表面氧化锈蚀,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大幅缩短;3、现有的石墨电极内部缺乏一定的隔离与散热机构,尤其在长期放电过程中,由于石墨电极运行时的电荷量过大且内部散热不及时,其稳定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包括内棒体(1)、散热机构(2)、外壳体(3)、预留孔(5)、内螺纹(6)和外螺纹(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棒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预留孔(5),且预留孔(5)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定位销(7),并且定位销(7)上方的预留孔(5)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内螺纹(6),所述内棒体(1)底部的外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外螺纹(11),且内棒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孔(12),所述内棒体(1)中部的外侧设有外壳体(3),且内棒体(1)与外壳体(3)之间设有散热机构(2),并且散热机构(2)的两侧壁上分别与内棒体(1)和外壳体(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包括内棒体(1)、散热机构(2)、外壳体(3)、预留孔(5)、内螺纹(6)和外螺纹(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棒体(1)顶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预留孔(5),且预留孔(5)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定位销(7),并且定位销(7)上方的预留孔(5)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内螺纹(6),所述内棒体(1)底部的外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外螺纹(11),且内棒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销孔(12),所述内棒体(1)中部的外侧设有外壳体(3),且内棒体(1)与外壳体(3)之间设有散热机构(2),并且散热机构(2)的两侧壁上分别与内棒体(1)和外壳体(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棒体(1)的两端皆套装有橡胶保护帽(10),且橡胶保护帽(10)的内侧壁皆与内棒体(1)的外侧壁弹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电极螺栓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天石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