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39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包括:底座;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第一装置室,所述第一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右侧,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加液装置,通过设置滴液头与输液管来代替人工对离心管滴加试剂,减轻了人工的工作量,通过设置水泵,将储液室中的试剂输送到输液管中,实现滴液,通过在滴液头的内部设置有流速传感器,可以控制试剂的流速及流量,增加了装置的精确度,通过设置防护垫,主要对输液管起到保护和限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加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加液装置。
技术介绍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在做实验的时候,有时需要将特定的试剂滴加到不同的试管中,一般需要使用移液管依次滴加,但是对于数量比较多的试管时,若是通过手动依次滴加试剂,使得任务量比较繁重,长时间进行滴加容易导致操作人员手臂疲劳,从而使得滴加试剂的量不尽相同,致使实验结果有所偏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种智能加液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智能加液装置,解决了一种智能加液装置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对于数量比较多的试管时,若是通过手动依次滴加试剂,使得任务量比较繁重,长时间进行滴加容易导致操作人员手臂疲劳,从而使得滴加试剂的量不尽相同,致使实验结果有所偏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包括:底座;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第一装置室,所述第一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右侧;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左端;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左侧;r>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套接于所述转动套管表面的底部;第二装置室,所述第二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室的左侧;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内部;储液室,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左侧;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的左侧;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底部的中间;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管的顶端;离心管套,所述离心管套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连通于所述水泵输出端的右侧;滴液头,所述滴液头连通于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操作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转动套管的顶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装置室的内部与所述套筒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套筒的顶端。优选的,所述操作箱的正面设置有数码显示器,所述储液室的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储液室的右侧连通。优选的,所述输液管贯穿所述转动套管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转动盘的顶部,所述转动套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输液管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垫。优选的,所述滴液头的内部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所述转动盘的内部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离心管套的数量为十个,所述套筒位于所述转动盘的底部与所述操作箱的顶部之间。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加液装置,通过设置滴液头与输液管来代替人工对离心管滴加试剂,减轻了人工的工作量,通过设置水泵,将储液室中的试剂输送到输液管中,实现滴液,通过在滴液头的内部设置有流速传感器,可以控制试剂的流速及流量,增加了装置的精确度,通过设置防护垫,主要对输液管起到保护和限位的作用,使得输液管在转动套管转动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操作箱,3、第一装置室,4、伺服电机,5、第一锥齿轮,6、转动套管,7、第二锥齿轮,8、第二装置室,9、水泵,10、储液室,11、加热管,12、温度检测器,13、转动盘,14、离心管套,15、输液管,16、滴液头,17、套筒,18、数码显示器,19、活塞,20、防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加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包括:底座1;操作箱2,所述操作箱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操作箱2的内部有第一装置室3、第二装置室8和储液室10,外部层为操作模块,内部与外部经过一定的处理,保证互不干扰;第一装置室3,所述第一装置室3设置于所述操作箱2的内部;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室3内壁底部的右侧,所述伺服电机4的转动根据试管的的距离间接转动,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转速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4输出轴的左端;转动套管6,所述转动套管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置室3内壁底部的左侧;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二锥齿轮7套接于所述转动套管6表面的底部,所述第二锥齿轮7与所述第一锥齿轮5是适配的;第二装置室8,所述第二装置室8设置于所述操作箱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室3的左侧;水泵9,所述水泵9设置于所述第二装置室8的内部;储液室10,所述储液室10设置于所述操作箱2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装置室8的左侧;加热管11,所述加热管11设置于所述储液室10内壁的左侧,所述加热管11可以对所述储液室10中的试剂加热,可以根据需要调接温度;温度检测器12,所述温度检测器12设置于所述储液室10内壁底部的中间,检测储液室10中试剂的温度,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转动盘13,所述转动盘13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管6的顶端;离心管套14,所述离心管套14设置于所述转动盘13上,所述离心管套14是与离心管适配的;输液管15,所述输液管15连通于所述水泵9输出端的右侧,所述输液管15从所述第二装置室8贯穿到所述底座1的内部然后延伸至所述转动套管6的内部;滴液头16,所述滴液头16连通于所述输液管15的一端,所述滴液头16的滴液量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所述操作箱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7,所述转动套管6的顶端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装置室3的内部与所述套筒17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套筒17的顶端。所述操作箱2的正面设置有数码显示器18,数码显示器18上可以显示液体的温度与流量,所述储液室10的顶部设置有活塞19,所述活塞19为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所述水泵9的输入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储液室10的右侧连通。所述输液管15贯穿所述转动套管6的内部且延伸至所述转动盘13的顶部,所述转动套管6的内部且位于所述输液管15的表面设置有防护垫20。所述滴液头16的内部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可以控制试剂的流量与流速,所述转动盘1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n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n第一装置室,所述第一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n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右侧;/n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左端;/n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左侧;/n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套接于所述转动套管表面的底部;/n第二装置室,所述第二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室的左侧;/n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内部;/n储液室,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左侧;/n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的左侧;/n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底部的中间;/n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管的顶端;/n离心管套,所述离心管套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n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连通于所述水泵输出端的右侧;/n滴液头,所述滴液头连通于所述输液管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第一装置室,所述第一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
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右侧;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左端;
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装置室内壁底部的左侧;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套接于所述转动套管表面的底部;
第二装置室,所述第二装置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装置室的左侧;
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内部;
储液室,所述储液室设置于所述操作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二装置室的左侧;
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的左侧;
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储液室内壁底部的中间;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管的顶端;
离心管套,所述离心管套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
输液管,所述输液管连通于所述水泵输出端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修鸿周铁莉刘骞刘玉伟张世威于亚龙刘旭平潘天缘吴思敏王璐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