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可实现共沉淀反应和陈化过程自动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共沉淀实验,在一个装置上完成多通道同时加料、混合、控温、陈化、反应监测(如PH值测量)等整个反应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用共沉淀方法进行材料制备合成的效率,且造价便宜,操作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能源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采用沉淀法是湿化学制备材料(如催化剂)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广泛用于制备高含量的非贵金属、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非负载型)。相关实验室或科研中心每天都需进行大量共沉淀实验以制备和遴选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或在沉淀剂中加入金属盐溶液),生成难溶性金属盐或金属水合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再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成型、活化等程序制得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市场现有共沉淀催化剂制备装置通常为大型成套设备,价格高昂,一般小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无力承担,同时针对一般性共沉淀实验,大型成套设备功能过剩,实验实际操作也不够灵活。一般实验室使用的共沉淀实验技术通常是手动单反应釜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单个实验缺乏对比性,结果经常受到人为错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优选的是,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金属支座上的非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非金属支座上的反应釜底座以及开设在所述反应釜底座上的用于安装反应釜的安装孔。优选的是,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温度警示灯;所述金属支座的侧围设置有侧隔热板,其底部设置有底隔热板;所述反应釜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垫,用于加热所述反应釜底座;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销。优选的是,所述冷却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隔热垫、设置在所述隔热垫上的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开设的冷凝安装槽内的冷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的顶盖。优选的是,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分配针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所述顶盖上还可旋转设置有用于对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分配针组件进行锁紧的拨片;所述顶盖上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向外围开设有若干第一切口。优选的是,所述隔热垫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釜上端对应的开口;所述冷却密封组件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贯通所述隔热垫、冷凝板和顶盖,以供所述第一定位销插入。优选的是,所述分配针组件包括配合设置在所述顶盖的凹槽内的分配针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分配针安装块上的液体分配针以及设置在所述分配针安装块上的管路卡夹。优选的是,所述分配针安装块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定位销配合插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分配针安装块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的第一切口位置对应的第二切口,通过所述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形成用于对所述分配针安装块进行操作的夹持空间;所述分配针安装块上还开设有PH探针通孔,所述PH探针通孔向下贯通所述顶盖、冷凝板至所述反应釜,以供PH探针插入到所述反应釜内;所述顶盖和冷凝板上还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反应釜的液体分配针通孔,以供所述分配针安装块上的液体分配针插入到所述反应釜内。优选的是,所述电磁搅拌组件用于与预先放置在所述反应釜中的磁搅拌子配合,以对所述反应釜中的反应溶液进行搅拌,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且处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主旋转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的驱动轮、若干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从动旋转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与若干从动旋转组件之间的用于带动所述从动旋转组件进行旋转的皮带。优选的是,所述从动旋转组件包括沿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若干从动旋转轴、设置在所述从动旋转轴上的从动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从动旋转轴上的若干副旋转臂;所述主旋转臂和若干副旋转臂上均设置有永磁体,所述主旋转臂和若干副旋转臂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反应釜的下方,所述主旋转臂和副旋转臂的旋转中心与各自对应的反应釜同轴,以驱动各自对应的反应釜中的磁搅拌子绕反应釜的中心轴旋转;所述皮带与所述驱动轮及若干从动轮均啮合,所述皮带的侧部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张紧所述皮带的惰轮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可实现共沉淀反应和陈化过程自动进行,本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共沉淀实验,在一个装置上完成多通道同时加料、混合、控温、陈化、反应监测(如PH值测量)等整个反应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用共沉淀方法进行材料制备合成的效率,且造价便宜,操作灵活。本技术的设备既可以使用单独一个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进行多通道共沉淀反应,同时也可以将多个同样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组合使用,实现更高的反应通量,还可以与自动化机械手平台相结合,实现全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密封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分配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分配针安装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磁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从动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10—散热孔;11—把手;2—散热风扇组件;3—加热组件;30—金属支座;31—非金属支座;32—反应釜底座;33—安装孔;34—温度警示灯;35—侧隔热板;36—底隔热板;37—加热垫;38—第一定位销;4—冷却密封组件;40—隔热垫;41—冷凝板;42—冷凝安装槽;43—顶盖;44—凹槽;45—第二定位销;46—拨片;47—第一切口;48—第一定位孔;49—液体分配针通孔;400—开口;430—V型切口;5—分配针组件;50—分配针安装块;51—液体分配针;52—管路卡夹;53—第二定位孔;54—第二切口;55—PH探针通孔;56—分配针孔;6—电磁搅拌组件;60—支撑板;61—电机;62—主旋转臂;63—驱动轮;64—皮带;65—从动旋转组件;650—从动旋转轴;651—从动轮;652—副旋转臂;66—永磁体;67—惰轮组件;68—卡簧;7—反应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金属支座上的非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非金属支座上的反应釜底座以及开设在所述反应釜底座上的用于安装反应釜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温度警示灯;所述金属支座的侧围设置有侧隔热板,其底部设置有底隔热板;所述反应釜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垫,用于加热所述反应釜底座;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隔热垫、设置在所述隔热垫上的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开设的冷凝安装槽内的冷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的顶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分配针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
所述顶盖上还可旋转设置有用于对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分配针组件进行锁紧的拨片;
所述顶盖上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向外围开设有若干第一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釜上端对应的开口;
所述冷却密封组件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贯通所述隔热垫、冷凝板和顶盖,以供所述第一定位销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军,牛群,李帅,曹炜,吴炎凡,刘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