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37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可实现共沉淀反应和陈化过程自动进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共沉淀实验,在一个装置上完成多通道同时加料、混合、控温、陈化、反应监测(如PH值测量)等整个反应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用共沉淀方法进行材料制备合成的效率,且造价便宜,操作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能源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采用沉淀法是湿化学制备材料(如催化剂)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广泛用于制备高含量的非贵金属、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非负载型)。相关实验室或科研中心每天都需进行大量共沉淀实验以制备和遴选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或在沉淀剂中加入金属盐溶液),生成难溶性金属盐或金属水合物,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再经陈化、过滤、洗涤、干燥、焙烧、成型、活化等程序制得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市场现有共沉淀催化剂制备装置通常为大型成套设备,价格高昂,一般小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无力承担,同时针对一般性共沉淀实验,大型成套设备功能过剩,实验实际操作也不够灵活。一般实验室使用的共沉淀实验技术通常是手动单反应釜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单个实验缺乏对比性,结果经常受到人为错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可独立进行反应的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所述共沉淀合成反应模块包括框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散热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的反应釜、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下方的电磁搅拌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应釜上方的冷却密封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上的分配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金属支座上的非金属支座、设置于所述非金属支座上的反应釜底座以及开设在所述反应釜底座上的用于安装反应釜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温度警示灯;所述金属支座的侧围设置有侧隔热板,其底部设置有底隔热板;所述反应釜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垫,用于加热所述反应釜底座;所述金属支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上的隔热垫、设置在所述隔热垫上的冷凝板、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开设的冷凝安装槽内的冷却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凝板上的顶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分配针组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销;
所述顶盖上还可旋转设置有用于对安装在所述凹槽内的分配针组件进行锁紧的拨片;
所述顶盖上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向外围开设有若干第一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上开设有与所述反应釜上端对应的开口;
所述冷却密封组件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贯通所述隔热垫、冷凝板和顶盖,以供所述第一定位销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沉淀合成反应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军牛群李帅曹炜吴炎凡刘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