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37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壳体、及活动安装于壳体内的启瓶器;壳体包括底板、及连接于底板的背面的背盖;背盖与底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贯穿背盖的底端,容纳腔不贯穿背盖的顶端;背盖还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连通容纳腔;启瓶器包括手柄、及连接于手柄一面上的限位部;手柄滑动安装于容纳腔内,限位部对应穿设限位滑槽,手柄远离限位部的一端设有启瓶孔;通过推动限位部在限位滑槽中滑动,可驱动手柄凸伸超出背盖,以利用启瓶孔开启瓶盖。上述多功能手机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壳体内自带启瓶器,通过控制限位部可驱动手柄凸伸超出滑槽,利用启瓶孔开启瓶盖,提供便利性。

Multi function mobile 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壳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的多样化,家庭聚会和外出聚会成为了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聚会时常会涉及到饮料、酒类、金属罐装食物等饮食,由于饮料、酒类和金属罐装食物需要良好的密封性以保证品质,因此启瓶器的出现,对于力气小的女士、小孩和老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很少有人会随身携带启瓶器,在聚会时没有启瓶器,需要另外购买,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机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带启瓶器,提供便利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壳体、及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启瓶器;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背面的背盖;所述背盖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背盖的底端,所述容纳腔不贯穿所述背盖的顶端;所述背盖还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启瓶器包括手柄、及连接于所述手柄一面上的限位部;所述手柄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限位部对应穿设所述限位滑槽,所述手柄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有启瓶孔;通过推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滑槽中滑动,可驱动所述手柄凸伸超出所述背盖,以利用所述启瓶孔开启瓶盖。上述多功能手机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壳体内自带启瓶器,通过控制限位部可驱动手柄凸伸超出滑槽,利用启瓶孔开启瓶盖,提供便利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对应所述限位部的中部还设有操作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呈圆形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容纳腔的高度,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部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容纳腔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顶端呈弧形设置;所述手柄远离所述启瓶孔的一端呈弧形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呈圆环状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瓶孔呈腰圆形设置,所述启瓶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正面周缘上的边框;所述边框的顶端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边框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顶端设有摄像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手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手机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多功能手机壳中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手机壳中启瓶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手机壳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注说明:10-壳体,11-底板,12-背盖,13-容纳腔,14-限位滑槽,15-边框,16-第一缺口,17-第二缺口,18-摄像孔;20-启瓶器,21-手柄,22-限位部,23-启瓶孔,24-操作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手机壳,包括壳体10及活动安装于壳体10内的启瓶器20。壳体10包括底板11、及连接于底板11的背面的背盖12。背盖12与底板11之间形成容纳腔13,容纳腔13贯穿背盖12的底端,容纳腔13不贯穿背盖12的顶端。背盖12还设有限位滑槽14,限位滑槽14连通容纳腔13。启瓶器20包括手柄21及连接于手柄21一面上的限位部22。手柄21滑动安装于容纳腔13内,限位部22对应穿设限位滑槽14,手柄21远离限位部22的一端设有启瓶孔23。通过推动限位部22在限位滑槽14中滑动,可驱动手柄21凸伸超出背盖12,以利用启瓶孔23开启瓶盖。上述多功能手机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壳体10内自带启瓶器20,通过控制限位部22可驱动手柄21凸伸超出限位滑槽14,利用启瓶孔23开启瓶盖,提供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滑槽14呈长条状的腰圆形设置,限位滑槽14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一致,手柄21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滑槽14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连接于底板11正面周缘上的边框15,手机安装于边框15与底板11之间。边框15的顶端设有第一缺口16,第一缺口16用于对应手机的电源键;边框15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17,第二缺口17用于对应手机的侧键。进一步地,底板11的顶端还设有摄像孔18,摄像孔18用于对应手机的摄像头。如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3的顶端呈弧形设置,手柄21远离启瓶孔23的一端呈弧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1的厚度小于等于容纳腔13的高度,手柄21与限位部22的厚度之和大于容纳腔13的高度。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呈圆环状设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1上对应限位部22的中部还设有操作孔24,操作孔24呈圆形设置,方便手指穿设操作孔24来推动手柄21滑出背盖12,以露出手柄21及启瓶孔23进行开瓶操作。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启瓶孔23大致呈腰圆形设置,启瓶孔23的长度方向与手柄1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上述多功能手机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壳体10内自带启瓶器20,通过控制限位部22可驱动手柄21凸伸超出限位滑槽14,利用启瓶孔23开启瓶盖,提供便利性。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启瓶器;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背面的背盖;所述背盖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背盖的底端,所述容纳腔不贯穿所述背盖的顶端;所述背盖还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启瓶器包括手柄、及连接于所述手柄一面上的限位部;所述手柄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限位部对应穿设所述限位滑槽,所述手柄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有启瓶孔;通过推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滑槽中滑动,可驱动所述手柄凸伸超出所述背盖,以利用所述启瓶孔开启瓶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启瓶器;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背面的背盖;所述背盖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背盖的底端,所述容纳腔不贯穿所述背盖的顶端;所述背盖还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启瓶器包括手柄、及连接于所述手柄一面上的限位部;所述手柄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限位部对应穿设所述限位滑槽,所述手柄远离所述限位部的一端设有启瓶孔;通过推动所述限位部在所述限位滑槽中滑动,可驱动所述手柄凸伸超出所述背盖,以利用所述启瓶孔开启瓶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对应所述限位部的中部还设有操作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长杰邹宏宇丛一军孙宏强王盛伟邓亮
申请(专利权)人:沈机智享东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