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36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包括进料管、外壳、分流部,进料管与外壳连通,同时与上一工部连通,将待冷却的空心玻璃微珠通入外壳内,外壳内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将进料管的气流分流成多股,并分别经过吸附板,通过吸附板将气流中的空心玻璃微珠分离,由于气流被分流,每股气流的流量与速度降低,在经过吸附板时,提高了分离的效果,同时分流部利用康达效应将气流分流,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在分流部上,减少了空心玻璃微珠的损坏以及分流部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减轻剂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井钻探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水泥来固井,随着井深加深、地质条件差,就需要采用密度更低的水泥,现有技术是向水泥中添加减轻剂,其中空心玻璃微珠是广泛采用的一种,空心玻璃微珠是一种中空的微小圆球状粉末,具有重量轻、体积大、导热系数低、抗压强度高、分散性好等优点,还具有低吸油、绝缘、自润滑、隔音等普通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现有技术中多利用液滴法来生产空心玻璃微珠,通常采用液滴炉来进行生产,液滴炉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液滴发生器、封装区、烘干区、精炼区、收集区,液滴在封装区表面水分蒸发形成胶膜,在烘干区,内部的水分也渗出胶膜形成凝胶球,在精炼区,玻璃熔融依靠表面张力和球壳内残存气体的压力形成球壳,在收集区冷却并落在收集盘中,而收集方法多是采用传统的收集盘,冷却后的空心玻璃微珠随自身重力落在收集盘里,装满后需要停止液滴炉取出收集盘中的空心玻璃微珠,再将收集盘放入液滴炉中,才能继续进行,出料操作较为繁琐,不适于连续化生产,另外,在底部需要设置抽气装置,空心玻璃微珠质量很小,部分微珠会随气流进入抽气装置中,造成产品的丢失,同时可能影响抽气装置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不仅能够出料方便,而且能够减少空心玻璃微珠随气流逃逸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至少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包括进料管、外壳、分流部,所述进料管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底面为弧形且设置有出料口,靠近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条形的出气口,且外壳侧面也设置有吸附板,将空心玻璃微珠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所述分流部位于外壳内,包括分流凸、分流杆、导流板,所述分流凸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出气口所在面且彼此相对设置,分流凸是由一个凸部和一个过渡部组成,由于康达效应,靠近分流凸凸部的气体会沿着分流凸表面运动而被分流,所述分流杆固定在外壳内,分流柱的截面形状是枕形,分流柱与分流凸平行;所述导流板是两块相互连接成“屋檐形”的弧形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壳底面。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顶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圆柱形引流柱,引流柱与分流杆平行。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内还安装有放电极,使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带有电荷。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柱之间的间隙小于分流凸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柱整个外表面以及导流板整个外表面均为吸附板。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康达效应将气流分流,相比于物理分流,能够避免空心玻璃微珠与分隔板的直接碰撞,减少制备过程中的损伤。(2)利用静电吸附将空心玻璃微珠从流动的气流中分离出来,减少空心玻璃微珠的逃逸。(3)通过引流柱将气流方向弯曲而排出外壳,不需要设计物理引流装置,结构简单。(4)断电后,吸附板吸附的空心玻璃微珠落到外壳底部,打开出料口即可收集,收集方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侧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进料管,2-放电极,31-外壳,32-出气口,33-吸附板,34-引流柱,35-出料口,41-分流凸,42-分流杆,43-导流板,4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是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包括进料管1、外壳31、分流部,进料管1与外壳31连通,同时与上一工部连通,将待冷却的空心玻璃微珠通入外壳31内,外壳31内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将进料管1的气流分流成多股,并分别经过吸附板33,通过吸附板33将气流中的空心玻璃微珠分离,由于气流被分流,每股气流的流量与速度降低,在经过吸附板时,提高了分离的效果,同时分流部利用康达效应将气流分流,气流不会直接撞击在分流部上,减少了空心玻璃微珠的损坏以及分流部的磨损。如图1所示,外壳31顶面与进料管1连通,底面为弧形且设置有出料口35,弧形底面方便空心玻璃微珠滚落到出料口35的位置,靠近底面的一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条形的出气口32,如图2所示,出气口32顶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引流柱34,引流柱34是圆柱体,水平固定在出气口32顶部,由于分流后的气流部分会沿着外壳31内壁方向运动,根据康达效应,气流运动到引流柱34位置时,会离开本来流动的方向,改为随突出表面流动,也就是沿着引流柱34表面运动,从而直接从出气口32排出,而不需要额外设置导流板43,结构更加简单;如图1所示,进料管1内还安装有放电极2,放电极2在使用时会产生高压电晕,空心玻璃微珠是绝缘体,在经过放电极2产生的高压电晕后,表面带有电荷,在外壳31内壁还设置有吸附板33,吸附板33通电后表面带有电荷,其电荷极性与空心玻璃微珠的极性相反,因此能够吸附空心玻璃微珠,也就是静电除尘的原理,通过吸附板33将空心玻璃微珠从气流中分离。分流部位于外壳31内包括分流凸41、分流杆42、导流板43,其中分流凸41固定在外壳31顶部,如图1所示,分流凸41的截面形状可看做一个凸部和一个过渡部组成,凸部朝向进料管1的方向,过渡部将凸部与外壳31设置有出气口32的侧面平滑连接起来,过渡部能够减少气体流动的阻力,分流凸41有两个,彼此相对设置,当进料管1通入气体时,由于康达效应,靠近分流凸41凸部的气体会偏离原来运动方向,沿着分流凸41表面运动,分流凸41的平滑部上设置有吸附板33,在气流经过时,将其中的空心玻璃微珠吸附,由于分流凸41将进料管1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外壳、分流部,所述进料管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底面为弧形且设置有出料口,靠近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条形的出气口,且外壳侧面也设置有吸附板,将空心玻璃微珠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所述分流部位于外壳内,包括分流凸、分流杆、导流板,所述分流凸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出气口所在面且彼此相对设置,分流凸是由一个凸部和一个过渡部组成,由于康达效应,靠近分流凸凸部的气体会沿着分流凸表面运动而被分流,所述分流杆固定在外壳内,分流柱的截面形状是枕形,分流柱与分流凸平行;所述导流板是两块相互连接成“屋檐形”的弧形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壳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生产用快速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外壳、分流部,所述进料管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底面为弧形且设置有出料口,靠近底面的侧面上设置有条形的出气口,且外壳侧面也设置有吸附板,将空心玻璃微珠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所述分流部位于外壳内,包括分流凸、分流杆、导流板,所述分流凸有两个,分别固定在出气口所在面且彼此相对设置,分流凸是由一个凸部和一个过渡部组成,由于康达效应,靠近分流凸凸部的气体会沿着分流凸表面运动而被分流,所述分流杆固定在外壳内,分流柱的截面形状是枕形,分流柱与分流凸平行;所述导流板是两块相互连接成“屋檐形”的弧形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外壳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威科特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