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4281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整流模块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驱动模块基于控制模块提供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然后通过转换模块基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对预设距离内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解决了服务机器人在有线充电过程中“对位难”、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and system based on 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服务机器人,是指遥控设备或设定程序运行的及其装置,它可在无人控制的条件下自行工作,完成简单的服务或指引作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快速突破,智能机器人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并且在民用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领域体现了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前景不可限量。然而,服务机器人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其续航问题也成为制约服务机器人持续工作能力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服务机器人的续航问题,通常采用电池再充电的方式对服务机器人内的锂电池进行充电。然而,服务机器人在有线充电过程中“对位难”的问题,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又存在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及无线充电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与交流电源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分别与交流电源及反馈信号源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n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的整流模块;/n与所述反馈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源提供的反馈信号,并基于该反馈信号源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n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以及/n与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并基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对预设距离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分别与交流电源及反馈信号源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
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第一直流电压信号的整流模块;
与所述反馈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源提供的反馈信号,并基于该反馈信号源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以及
与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并基于所述驱动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以对预设距离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转换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与所述反馈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源提供的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限制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限幅单元;
与所述限幅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将所述反馈信号的交流正弦波转换为与其频率相同的交流方波的过零检测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幅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所述反馈信号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共接于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施密特触发器芯片以及第一工作电源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限幅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施密特触发器芯片的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施密特触发器芯片的电源端共接于所述第一工作电源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施密特触发器的接地端共接于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流放大芯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七二极管、第八二极管、第二工作电源端、第三工作电源端以及栅极驱动变压器;
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第一使能信号端、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第二使能信号端、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电源端以及第二电容共接于第二工作电源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舸朱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