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6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5
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和导线,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卡接于壳体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线路板的穿线孔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线路板的穿线孔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该导线架带有支撑于线路板的支撑结构,且在邻近后盖的一方设有若干个限位导线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通过在后盖与线路板之间增设一个导线架,导线架的限位结构将导线有效限定在固定的位置,方便客户的安装使用,同时,在继电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导线架的支撑结构可以阻挡导线被压入产品内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线被压入内部后造成使用不便甚至使产品失效的问题。

Electronic overload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子式过载继电器是常用的开关电器,该产品需要为客户提供外露的导线用于接线,这个导线外露的一端为进线端,导线的另一端需要与内部的线圈端或回路接线端子接触板连通。现存于市面的产品通常将这个导线直接插入线圈骨架限位或者直接悬空依靠导线自身强度支撑,这种缺乏导线支撑限位结构的继电器常因导线位置不一而影响装配定位。此外,这种结构在经受外力作用时,导线很容易会被压入产品内部,不仅不利于使用,而且会有因挤压电子元件而造成产品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和导线,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卡接于壳体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线路板的穿线孔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线路板的穿线孔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该导线架带有支撑于线路板的支撑结构,且在邻近后盖的一方设有若干个限位导线的限位结构。进一步,所述导线架的主体为一个载物板,该载物板的一面设有支撑结构,另一面设有高于板面的限位结构。进一步,所述若干个限位结构平行且等距排列,每个限位结构为一个两侧壁高于载物板板面的弧形槽。进一步,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分别与穿线孔、进线孔相对应。进一步,所述弧形槽的槽底与载物板的板面保持齐平且弧形槽的长度小于载物板的长度,且在邻近穿线孔的一侧,弧形槽的端壁与载物板的端壁保持齐平。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腿、多个支脚和一个条形的支撑筋;所述支腿设置于邻近线路板的一面,支脚沿邻近穿线孔一侧的载物板的端壁设置,支撑筋沿邻近进线孔一侧的载物板的端壁设置。进一步,所述支腿对应的位于限位结构的下方。进一步,所述支脚位于载物板与穿线孔之间且与限位结构形成交错排布,支脚的一端向载物板弯折并与载物板邻近穿线孔一侧的端壁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筋由载物板邻近进线孔一侧的端壁弯折而成,支撑筋的两侧端壁分别向两侧延伸形成定位凸起,该定位凸起与壳体上的定位凹槽相配合。进一步,所述定位凸起设有卡位插脚,该卡位插脚与线路板的卡位凹槽相配合。本技术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通过在后盖与线路板之间增设一个导线架,导线架的限位结构将导线有效限定在固定的位置,方便客户的安装使用,同时,在继电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导线架的支撑结构可以阻挡导线被压入产品内部,解决导线被压入内部后造成使用不便甚至使产品失效的问题。此外,支撑结构采用支腿、支脚及支撑筋三种结构,为导线架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作用,也保证了导线架与继电器的连接稳定性,特别是支撑筋上的定位凸起、卡位插脚分别配合连接继电器壳体、线路板,进一步保证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导线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2和导线3,所述外壳由壳体1和卡接于壳体1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3的一端穿过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该导线架带有支撑于线路板2的支撑结构,且在邻近后盖的一方设有若干个限位导线3的限位结构。本技术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通过在后盖与线路板2之间增设一个导线架,导线架的限位结构将导线3有效限定在固定的位置,方便客户的安装使用,同时,在继电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导线架的支撑结构可以阻挡导线3被压入产品内部,从根本上解决了导线3被压入内部后造成使用不便甚至使产品失效的问题。如图1-3所示,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2和导线3,所述外壳由壳体1和卡接于壳体1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3的一端穿过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导线架的主体形状结构可以是任意选定,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板面、弧面,导线架上具有能支撑结构及限位结构,由于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的空间有限,同时为保证在穿线孔2a与进线孔之间的导线3具有一个稳定的支持面,导线架的主体优选为一个带有支撑结构的载物板4,且在载物板4靠近后盖的一面设有用于限位导线3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可以高于板面,如在板面设置凸起的结构,当然也可以低于板面,如在板面设置凹槽,但为保证具有良好的限位功能,限位结构优选为高于板面的且彼此平行等距排列的弧形槽5,弧形槽5的两侧壁高于板面而槽底与板面保持齐平,弧形槽5的两端与进线孔、穿线孔2a相对应,有效保证导线3被平顺且规整的引入弧形槽5并被限位于其中。这个弧形槽5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技术优选的弧形槽5的长度为小于载物板4的长度,且要在邻近穿线孔2a的一侧使弧形槽5的端壁与载物板4的端壁保持齐平,这样在保证导线3平顺引入弧形槽5的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导线架的支撑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但为保证为导线架具有稳定支撑作用,优选的支撑结构由支腿6、支脚7和支撑筋8三种共同组成,支腿6设置于邻近线路板2的一面且分别对应于弧形槽5两端的下方,支脚7沿邻近穿线孔2a一侧的载物板4的端壁设置且位于载物板4与穿线孔2a之间,支脚7的一端向载物板4弯折并与载物板4邻近穿线孔2a一侧的端壁连接,为避免导线3被支脚7所阻碍而无法平顺进入弧形槽5内,支脚7与支腿6采用交错布置,图中所示,支脚7的数目与弧形槽5的数目均为三个,支脚7的数目可以多于弧形槽5的数目。条形的支撑筋8沿邻近进线孔一侧的载物板4的端壁设置,这个支撑筋8优选的由载物板4邻近进线孔一侧的端壁弯折而成,并且支撑筋8的两侧端壁分别向两侧延伸形成定位凸起9,定位凸起9设有向下凸出的卡位插脚10,定位凸起9、卡位插脚10分别与壳体1侧边上的定位凹槽,线路板2上的卡位凹槽相配,有效保证了导线架的连接稳定性。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2)和导线(3),所述外壳由壳体(1)和卡接于壳体(1)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3)的一端穿过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其特征在于: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该导线架带有支撑于线路板(2)的支撑结构,且在邻近后盖的一方设有若干个限位导线(3)的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包括安装于外壳内部的线圈、线路板(2)和导线(3),所述外壳由壳体(1)和卡接于壳体(1)上的后盖组成,该后盖设有贯穿后盖的进线孔,所述导线(3)的一端穿过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出进线孔作为进线端,其特征在于:线路板(2)的穿线孔(2a)与后盖的进线孔之间设有一个导线架,该导线架带有支撑于线路板(2)的支撑结构,且在邻近后盖的一方设有若干个限位导线(3)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架的主体为一个载物板(4),该载物板(4)的一面设有支撑结构,另一面设有高于板面的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限位结构平行且等距排列,每个限位结构为一个两侧壁高于载物板(4)板面的弧形槽(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5)的两端分别与穿线孔(2a)、进线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式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5)的槽底与载物板(4)的板面保持齐平且弧形槽(5)的长度小于载物板(4)的长度,且在邻近穿线孔(2a)的一侧,弧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鸣胡建国林铸鑫徐胜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