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包括电缆进出导管、柔性锥形套、锁紧压环和锁紧螺栓,电缆进出导管与箱体进出口固定连接,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内侧设置成锥形扩口结构,柔性锥形套内侧设置成圆柱形通孔,其外侧设置成与锥形扩口结构匹配的锥形,且柔性锥形套轴向长度要大于锥形扩口结构轴向长度,锁紧螺栓通过锁紧压环上的螺栓通孔与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则柔性锥形套在锁紧螺栓作用下,由锁紧压环压紧在电缆进出导管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柔性锥形套与电缆之间设有自塑密封层。还公开了采用该密封机构的水下电力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电缆与箱体的良好密封,为真正达到长期浸泡于水下安全运行的水下电力变压器提供可靠保障。
A cable interface sealing mechanism and underwater power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及水下电力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电力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及水下电力变压器。
技术介绍
10/0.4kV电力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配电系统的安全。我国沿海地区及南方的多雨气候和台风灾害经常给配电网络及量大面广的电力变压器带来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电网改造提出了地下变压器的概念,以期减少气候的影响,但这类产品目前只能做到简易防水、短时过水,尚不能解决变压器长期在水下运行的问题,更不能耐受洪水长时间浸泡。现有的地下变压器为解决变压器浸水的难题需要将其置入封闭的地坑中,并且需要不间断地依靠水泵将地坑中的积水排出。但在现实运行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电网停电时,水泵无法工作,变压器就会长时间被水淹而损毁。据统计在我国巨量的变压器产能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每年的损毁变压器更换,经济损失巨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地下电力变压器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及水下电力变压器,使其防水性能良好,真正实现变压器在水下长期运行的目的,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使其防水性能良好,为实现变压器在水下长期运行提供可靠保证,从而克服现有的地下电力变压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用于实现电缆与箱体进出口处的密封,包括电缆进出导管、柔性锥形套、锁紧压环和锁紧螺栓。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所述箱体进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内侧设置成锥形扩口结构,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内侧设置成圆柱形通孔,其外侧设置成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相匹配的锥形,且所述柔性锥形套的轴向长度要大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的轴向长度,所述柔性锥形套和锁紧压环均套设在电缆上,所述柔性锥形套位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处,所述锁紧压环位于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栓通过所述锁紧压环上的螺栓通孔与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则所述柔性锥形套在所述锁紧螺栓的作用下,由所述锁紧压环压紧在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的底部设有沉孔平台。进一步改进,所述沉孔平台处设置有挡圈。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锥形套采用由硅橡胶材质制成的可变形的密封套。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锥形套的邵氏硬度为45度。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锥形套与电缆之间的自塑密封层。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塑密封层采用强拉伸自粘型交互橡胶材料。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压环上设有至少3个均匀分布螺栓通孔。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压环在所述锁紧螺栓的紧固下,所述锁紧压环与所述电缆进出导管外端面之间的缝隙为2~5mm,较优为3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下电力变压器,包括箱体和进出所述箱体的电缆,所述电缆与箱体进出口处的密封采用上述的电缆接口密封机构。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可变形的柔性锥形套,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带锥形扩口结构的电缆进出导管、锁紧压环和锁紧螺栓,该楔形密封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电缆与箱体进出口处的良好密封效果。2.还通过设置自塑密封层,由于自塑密封层的强拉伸自粘型交互作用,能实现该自塑密封层与电缆外表和柔性锥形套内侧之间的化学融合,更好的实现电缆与柔性锥形套之间的密封,进一步的提升电缆接口密封效果,为水下电缆接口实现真正密封提供可靠的保障。3.还通过设置沉孔平台和金属挡圈,能尽可能的保证柔性锥形套在电缆进出导管与电缆之间的填充,又防止柔性锥形套被无限制挤压。4.还通过设定锁紧压环与电缆进出导管外端面之间的缝隙为2~5mm,能起到金属密闭防鼠啮的效果,为电力变压器用于地下提供可靠保证。5.本技术水下电力变压器通过采用本申请改进的电缆接口密封机构,能良好的实现电缆与水下电力变压器箱体之间的密封,保证箱体的防水功能,达到真正的能长期浸泡于水下安全运行的水下电力变压器,彻底解决我国沿海和南方多雨气候下的全国性难题。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缆接口密封机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缆接口密封机构中柔性锥形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电缆接口密封机构,用于实现电缆1与变压器箱体2进出口处的密封,其包括电缆进出导管3、柔性锥形套4、锁紧压环5和锁紧螺栓6。该电缆进出导管3与该箱体2的进出口固定连接,且该电缆进出导管3与箱体2的连接处设置成直角台阶状,增加导管外壁与箱体进出口边缘的接触面积,提升密闭性。本实施例中该电缆进出导管3采用不锈钢管,与由耐候钢板制成的箱体2进出口处通过焊接固连。该电缆进出导管3的外端内侧设置成锥形扩口结构。该电缆进出导管3的外端面上设有多个螺栓固定孔。该柔性锥形套4的内侧设置成圆柱形通孔,其外侧设置成与该锥形扩口结构相匹配的锥形,且该柔性锥形套4的轴向长度要大于该锥形扩口结构的轴向长度。该柔性锥形套4采用由硅橡胶材质制成的可变形的密封套。该柔性锥形套4的邵氏硬度为45度,还具有阻燃隔爆功能。该锁紧压环5采用不锈钢压环,其上设有多个与电缆进出导管3外端面上的螺栓固定孔相对应的螺栓通孔。本实施例中该锁紧压环5上设有4个均匀分布的螺栓通孔。该锁紧螺栓6采用高强不锈钢螺栓。使用时,该柔性锥形套4和锁紧压环5均套设在电缆1上,该柔性锥形套4位于该锥形扩口结构处,该锁紧压环5位于该柔性锥形套4的外侧,该锁紧螺栓6通过该锁紧压环5上的螺栓通孔与该电缆进出导管3外端面上的螺栓固定孔连接,实现将锁紧压环5固定在电缆进出导管3上,与此同时将柔性锥形套4压紧在电缆进出导管3与电缆1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较优实施例为,该锥形扩口结构的底部设有沉孔平台。该沉孔平台处设置有金属挡圈7,能尽可能的保证柔性锥形套4在电缆进出导管3与电缆1之间的填充,又防止柔性锥形套被无限制挤压。更优实施例为,该电缆接口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该柔性锥形套4与电缆1之间的自塑密封层8。本实施例中该自塑密封层8采用强拉伸自粘型交互橡胶材料。该强拉伸自粘型交互橡胶材料在使用时,通过拉伸包裹在电缆1与柔性锥形套4相对应的位置处,实现该交互橡胶材质与电缆外皮的融合反应,完成对电缆外皮的柔性密封,再通过固定在柔性锥形套4的内侧,与锥形套内壁融合反应,形成既防水又防气的良好密封效果。本实施例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可用于地下电力变压器的电缆与变压器箱体进出口处的密封,其良好的密封效果能使地下电力变压器达到长期浸泡水下安全运行的功能,真正实现水下电力变压器的使用目标。还有,该水下电力变压器采用将多条电缆并列安装的方式,以将每根电缆设置在独立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用于实现电缆与箱体进出口处的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进出导管、柔性锥形套、锁紧压环和锁紧螺栓,/n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所述箱体进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内侧设置成锥形扩口结构,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内侧设置成圆柱形通孔,其外侧设置成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相匹配的锥形,且所述柔性锥形套的轴向长度要大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的轴向长度,所述柔性锥形套和锁紧压环均套设在电缆上,所述柔性锥形套位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处,所述锁紧压环位于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栓通过所述锁紧压环上的螺栓通孔与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则所述柔性锥形套在所述锁紧螺栓的作用下,由所述锁紧压环压紧在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口密封机构,用于实现电缆与箱体进出口处的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进出导管、柔性锥形套、锁紧压环和锁紧螺栓,
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所述箱体进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内侧设置成锥形扩口结构,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内侧设置成圆柱形通孔,其外侧设置成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相匹配的锥形,且所述柔性锥形套的轴向长度要大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的轴向长度,所述柔性锥形套和锁紧压环均套设在电缆上,所述柔性锥形套位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处,所述锁紧压环位于所述柔性锥形套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栓通过所述锁紧压环上的螺栓通孔与所述电缆进出导管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则所述柔性锥形套在所述锁紧螺栓的作用下,由所述锁紧压环压紧在所述电缆进出导管与电缆之间形成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扩口结构的底部设有沉孔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接口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平台处设置有挡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刚,秦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环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