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24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所述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且转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杆,且螺杆与转筒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有护壳,并在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螺杆、调节旋钮、内螺环、限位槽、支撑杆与支撑块组成的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的使用能够对不同的线圈进行限位,并与护壳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线的缠绕,使用更加方便,放线管内部通槽的设置,通过通槽内部滑杆的移动,能够控制压轮的升降,便于对不同深度的线槽进行使用,并通过压轮能够确保电线紧密的贴合的线槽的内部,节省了人工劳动力,操作更加方便,实用性更高。

A safe auxiliary wiring device for electric wires in construction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而在装饰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内部的电线进行走线,传统的走线方式采用人工走线,由于线槽的深度不同,采用人工走线需要将电线按到线槽的内部,费事费力,且由于线圈拆开之后容易导致电线缠绕,使用较为不便,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所述护壳的内部设置有转筒,且转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转筒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壳(6)的内部设置有转筒(5),且转筒(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14),所述转筒(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杆(11),且螺杆(11)与转筒(5)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1)的顶部延伸至转筒(5)的外侧,且螺杆(11)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旋钮(12),所述转筒(5)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环(13),且内螺环(13)与螺杆(11)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环(13)的外侧均匀铰接有支撑杆(15),且支撑杆(15)皆通过限位槽(14)并延伸至放线管(4)的外侧,所述支撑杆(15)远离内螺环(13)的一端皆铰接有支撑块(16),所述护壳(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建筑内电线安全辅助走线装置,包括护壳(6),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壳(6)的内部设置有转筒(5),且转筒(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限位槽(14),所述转筒(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杆(11),且螺杆(11)与转筒(5)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1)的顶部延伸至转筒(5)的外侧,且螺杆(11)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旋钮(12),所述转筒(5)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环(13),且内螺环(13)与螺杆(11)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环(13)的外侧均匀铰接有支撑杆(15),且支撑杆(15)皆通过限位槽(14)并延伸至放线管(4)的外侧,所述支撑杆(15)远离内螺环(13)的一端皆铰接有支撑块(16),所述护壳(6)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移动轮(10),且护壳(6)底部远离移动轮(10)的一侧设置有放线管(4),所述放线管(4)内部远离护壳(6)的一侧设置有通槽(17),且通槽(17)的内部设置有滑杆(3),所述滑杆(3)的底部设置有压轮(1),所述放线管(4)远离护壳(6)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18),且固定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显赵鹏张可乐田超韩宝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