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体滑触线,包括:铁基,所述铁基顶部呈倒梯形结构且顶部设有固定槽,所述铁基的倒梯形连接块下部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槽和卡槽与铁基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铁基的倒梯形结构外部设有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内部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与铁基的倒梯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安装槽内顶部设有凸块且凸块与固定槽之间相互嵌合,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两侧设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之间相互嵌合,所述铁基底部为正梯形座体且正梯形座体底部设有滑触块,所述滑触块与铁基的正梯形座体之间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在铁基顶部设置固定槽和卡槽配合铜导体安装槽内部的凸块和卡块嵌合,增加了铜导体与铁基之间的稳定性。
A rigid sliding contact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体滑触线
本技术涉及滑触线
,更具体为一种刚体滑触线。
技术介绍
移动设备由于移动,需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每一个不同的位置上,移动设备又要随时能获得动力电源,否则就无法继续移动。这时,滑触线就应运而生了。沿着移动设备的运行轨道平行敷设了若干条导体,接通电源。在移动的设备上,又安装上可以从导体上取电的集电器。这样,当设备移动时,集电器随设备同步运行,并随时从导体上取得电源,提供给设备,以使设备可继续移动。这些导体和集电器组成的装置就称作滑触线。目前,刚体滑触线由梯型铜棒和槽钢或由“T”型铜排和槽型铝结合相构成,但现有的刚体滑触线以下问题:1、现有的刚体滑触线结构单一,铜导体与铁基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不足;2、现有的刚体滑触线需要借助装置进行防尘,且铁基底部的滑动容易造成磨损。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体滑触线,该刚体滑触线通过通过在铁基顶部设置固定槽和卡槽配合铜导体安装槽内部的凸块和卡块嵌合,增加了铜导体与铁基之间的稳定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刚体滑触线,包括:铁基,所述铁基顶部呈倒梯形结构且顶部设有固定槽,所述铁基的倒梯形连接块下部两侧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槽和卡槽与铁基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铁基的倒梯形结构外部设有铜导体,所述铜导体内部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与铁基的倒梯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安装槽内顶部设有凸块且凸块与固定槽之间相互嵌合,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两侧设有卡块且卡块与卡槽之间相互嵌合,所述铁基底部为正梯形座体且正梯形座体底部设有滑触块,所述滑触块与铁基的正梯形座体之间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铁基的正梯形座体内部设有减重槽且减重槽呈圆形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滑触块为波浪形凸起且与铁基的正梯形座体之间平滑过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铜导体为倒梯形结构且安装槽呈与铁基的安装部相匹配的倒梯形结构,所述安装槽呈倒扣结构与铁基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铁基顶部设置固定槽和卡槽配合铜导体安装槽内部的凸块和卡块嵌合,增加了铜导体与铁基之间的稳定性。(2)本技术的铜导体呈倒扣结构且卡块与卡槽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刚体滑触线的防尘能力,同时其底部设置的滑触块呈波浪形结构,在保证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铁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铜导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铁基-1、减重槽-2、铜导体-3、固定槽-4、卡槽-5、滑触块-6、安装槽-7、凸块-8、卡块-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刚体滑触线,包括:铁基1,所述铁基1顶部呈倒梯形结构且顶部设有固定槽4,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连接块下部两侧设有卡槽5,所述固定槽4和卡槽5与铁基1之间一体成型,铁基1的倒梯形安装部顶部设置的固定槽4与倒梯形安装部下两侧的卡槽5一体成型,减少连接结构保证了铁基1的强度,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外部设有铜导体3,所述铜导体3内部设有安装槽7且安装槽7与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相互匹配,铜导体3同样为倒梯形结构且通过安装槽7与铁基1的倒梯形安装部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铜导体3安装的稳定性,且倒扣结构减少了灰尘进入的风险,所述安装槽7内顶部设有凸块8且凸块8与固定槽4之间相互嵌合,所述安装槽7的安装孔两侧设有卡块9且卡块9与卡槽5之间相互嵌合,安装槽7内部的凸块8与固定槽4之间相互嵌合,且卡块9与卡槽5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铜导体3与铁基1的连接稳定性,所述铁基1底部为正梯形座体且正梯形座体底部设有滑触块6,所述滑触块6与铁基1的正梯形座体之间一体成型,滑触块6呈波浪形起伏结构,在保证了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了磨损。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铁基1的正梯形座体内部设有减重槽2且减重槽2呈圆形通孔,减重槽2的设置在保证铁基1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制造材料的使用,实现轻量化装配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本技术铁基1的倒梯形安装部顶部设置的固定槽4与倒梯形安装部下两侧的卡槽5一体成型,减少连接结构保证了铁基1的强度,铜导体3同样为倒梯形结构且通过安装槽7与铁基1的倒梯形安装部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铜导体3安装的稳定性,且倒扣结构减少了灰尘进入的风险,安装槽7内部的凸块8与固定槽4之间相互嵌合,且卡块9与卡槽5之间相互嵌合,增加了铜导体3与铁基1的连接稳定性,滑触块6呈波浪形起伏结构,在保证了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少了磨损。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滑触线领域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体滑触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铁基(1),所述铁基(1)顶部呈倒梯形结构且顶部设有固定槽(4),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连接块下部两侧设有卡槽(5),所述固定槽(4)和卡槽(5)与铁基(1)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外部设有铜导体(3),所述铜导体(3)内部设有安装槽(7)且安装槽(7)与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安装槽(7)内顶部设有凸块(8)且凸块(8)与固定槽(4)之间相互嵌合,所述安装槽(7)的安装孔两侧设有卡块(9)且卡块(9)与卡槽(5)之间相互嵌合,所述铁基(1)底部为正梯形座体且正梯形座体底部设有滑触块(6),所述滑触块(6)与铁基(1)的正梯形座体之间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体滑触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铁基(1),所述铁基(1)顶部呈倒梯形结构且顶部设有固定槽(4),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连接块下部两侧设有卡槽(5),所述固定槽(4)和卡槽(5)与铁基(1)之间一体成型,所述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外部设有铜导体(3),所述铜导体(3)内部设有安装槽(7)且安装槽(7)与铁基(1)的倒梯形结构相互匹配,所述安装槽(7)内顶部设有凸块(8)且凸块(8)与固定槽(4)之间相互嵌合,所述安装槽(7)的安装孔两侧设有卡块(9)且卡块(9)与卡槽(5)之间相互嵌合,所述铁基(1)底部为正梯形座体且正梯形座体底部设有滑触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