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946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1
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其包括用于固定引流液容器的固定结构以及用于过滤引流液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结构的上方,过滤结构与固定结构一体连接;通过固定结构将用于盛放引流液的量杯固定,过滤结构在量杯上方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引流液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与现有技术的引流液过滤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引流液容器固定在固定结构上,将过滤网固定在支撑柱上,过滤网覆盖引流液容器开口,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上,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流入过滤网,经过滤网过滤之后进入引流液容器内,整个过滤过程不需要专人手持引流袋和过滤网,节省人力,且整体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广泛推广使用。

A device for filtering drainage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
技术介绍
临床护理过程中某些疾病的患者需要每日将自体引流出来的胃液或胆汁等引流液,在体外进行过滤,之后再进行回输,例如: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因腹部创伤、炎性肠道疾病、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导致消化液、食物残渣漏至切口或腹腔外,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由于消化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消化酶以及电解质等物质,严重者常因大量消化液丢失,肠内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病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为解决消化液外漏的问题,需要对消化液进行引流过滤以及回输。目前临床引流液过滤过程中,因缺乏相应过滤装置及组件,常常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操作,一人手提引流袋,另一人手持纱布,覆盖量杯口部。胃液等引流液往往较为粘稠,过滤过程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力,并且容易出现引流液遗漏遗撒等情况,污染环境。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相应的过滤器械,常常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操作,一人手提引流袋,另一人手持纱布,覆盖量杯口部进行过滤。胃液等引流液往往较为粘稠,过滤过程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力,并且容易出现引流液遗漏遗撒等情况,污染环境问题,提供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因缺乏相应的过滤器械,常常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操作,一人手提引流袋,另一人手持纱布,覆盖量杯口部进行过滤。胃液等引流液往往较为粘稠,过滤过程耗费时间也耗费人力,并且容易出现引流液遗漏遗撒等情况,污染环境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其包括用于固定引流液容器的固定结构以及用于过滤引流液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结构的上方,过滤结构与固定结构一体连接;通过固定结构将用于盛放引流液的量杯固定,过滤结构在量杯上方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引流液再回输至患者体内。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及放置引流液容器的放置盘,放置盘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底座的面积大于放置盘的面积;所述底座与放置盘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分别与底座及放置盘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固定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底座设置为圆环形底座,放置盘设置为圆形盘;底座的直径大于放置盘的直径;放置盘与底座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10-15cm;此种设置可使引流液容器距离放置过滤器械的平面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在所述底座内侧设置用于加强底座牢固性的加固结构,增强底座的稳定性,防止底座变形。进一步,所述加固结构设置为十字形加固板,十字形加固板与所述底座内侧壁一体连接;十字形加固板的设置可以保证底座形状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倒“L”形连接杆,倒“L”形连接杆设置在底座上端,倒“L”形连接杆底部与所述底座一体连接,倒“L”形连接杆上端与所述放置盘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通过倒“L”形连接杆将底座和放置盘牢固连接。进一步,设置2-4个倒“L”形连接杆,充分保证底座和放置盘的稳定性。进一步,在所述放置盘上方设置一引流液容器防倾倒结构,防倾倒结构与放置盘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5-10cm;防倾倒结构与放置盘一体连接;此种防倾倒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引流液容器不倾倒,避免引流液撒出。进一步,所述防倾倒结构设置为圆环形固定环,固定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放置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底座的直径;临床常用量杯作为引流液容器,此种设置可以保证量杯的稳定性。进一步,在所述固定环与放置盘之间设置倾斜连接杆,倾斜连接杆上端与固定环一体连接,下端与放置盘一体连接;通过倾斜连接杆可以将放置盘与固定环牢固连接,保证稳定地固定引流液容器。进一步,所述过滤结构包括过滤网及支撑结构,所述过滤网与支撑结构组合连接,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方且与固定环一体连接。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一设置在固定环上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上方的悬挂环,用于悬挂引流袋的挂钩;支撑柱与固定环一体连接,悬挂环与支撑柱一体连接,挂钩与悬挂环一体连接;使用时,将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上进行过滤。进一步,所述悬挂环设置为圆形环,悬挂环的直径等于所述固定环的直径;此种设置方便放入引流液容器。进一步,所述支撑柱设置为可伸缩杆,其包括容纳管,设置在容纳管内的调节杆,设置在容纳管侧壁上且与容纳管内部连通的螺纹筒,以及设置在螺纹筒内的带有螺纹的拧紧把手;调节杆上端与所述悬挂环一体连接,容纳管底部与所述固定环一体连接;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悬挂环的高度,从而调整引流袋的合适高度;将螺纹筒内的拧紧把手拧紧,则将调节杆的位置锁定。进一步,所述过滤网设置为上端开口的袋子状过滤网,过滤网开口两侧各设置一个两端开口的容纳筒,容纳筒内设置过滤网支撑架;通过过滤网支撑架将过滤网撑开,方便进行过滤。进一步,所述过滤网支撑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外围的转环,设置在转环两侧的弧形支撑杆,转环与弧形支撑杆一体连接;弧形支撑杆能够置入所述容纳筒内,弧形支撑杆的长度大于容纳筒的长度;此种设置的弧形支撑杆可以撑起过滤网,转环的设置可以使支撑架上下移动及360度转动,转环设置在支撑柱外围则在使用时不需要专人固定过滤网,节省人力。使用时,首先将过滤器械放在桌面或者地面上,然后将引流液容器放在放置盘上,将过滤网安装在过滤网支架上,引流袋安装在挂钩上,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流入过滤网,经过滤网过滤之后进入引流液容器内,引流液容器内的引流液可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与现有技术的引流液过滤器械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引流液容器固定在固定结构上,将过滤网固定在支撑柱上,过滤网覆盖引流液容器开口,引流袋悬挂在挂钩上,引流袋内的引流液流入过滤网,经过滤网过滤之后进入引流液容器内,整个过滤过程不需要专人手持引流袋和过滤网,节省人力,且整体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设置有过滤网和量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的固定结构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的过滤结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过滤网支撑架与容纳管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的过滤网支撑架的整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的悬挂环及挂钩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的拧紧把手与容纳管连接处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十字形加固板;12、倒“L”形连接杆;121、放置盘;2、固定环;21、倾斜连接杆;3、支撑柱;31、容纳管;311、螺纹筒;312、拧紧把手;32、调节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其包括用于固定引流液容器的固定结构以及用于过滤引流液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结构的上方,过滤结构与固定结构一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液过滤器械,其包括用于固定引流液容器的固定结构以及用于过滤引流液的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固定结构的上方,过滤结构与固定结构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液过滤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1)及放置引流液容器的放置盘(121),放置盘(121)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底座(1)的面积大于放置盘(121)的面积;所述底座(1)与放置盘(121)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分别与底座(1)及放置盘(121)一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液过滤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为圆环形底座(1),放置盘(121)设置为圆形盘;底座(1)的直径大于放置盘(121)的直径;放置盘(121)与底座(1)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10-1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液过滤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倒“L”形连接杆(12),倒“L”形连接杆(12)设置在底座(1)上端,倒“L”形连接杆(12)底部与所述底座(1)一体连接,倒“L”形连接杆(12)上端与所述放置盘(121)一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液过滤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置盘(121)上方设置一引流液容器防倾倒结构,防倾倒结构与放置盘(121)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为5-10cm;防倾倒结构与放置盘(121)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