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8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属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仪器配件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两端设有接口A(17)和接口B(18)的线缆一和一端设有接口C(19)的线缆二,线缆二的另一端与仪器(20)的线缆端部连接;所述线缆一的数量为一根以上,相邻线缆一之间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B(18)匹配连接,线缆一与线缆二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C(19)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线缆的端部设置互相匹配的接口,使线缆中间能够通过接口连接,在施工中能够分开铺设,加快工作效率,也可以将主机放在整线的两端,以及分开的MN同轴线中间的任意一点,给主机的位置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A kind of separation combined Mn electrode coaxi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属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仪器配件

技术介绍
传统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中3道MN共用的同轴线缆为一整根线缆,在野外测量实施过程中,经常因为整根的线缆过长导致工作实施效率低下;使用一整根的MN同轴线缆,主机位置只能选在整根线的两端,有时难以避开一些条件恶劣的地段,比如有水坑、泥坑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通过在线缆的端部设置互相匹配的接口,使线缆中间能够通过接口连接,在施工中能够分开铺设,加快工作效率,也可以将主机放在整线的两端,以及分开的MN同轴线中间的任意一点,给主机的位置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效地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含两端设有接口A和接口B的线缆一和一端设有接口C的线缆二,线缆二的另一端与仪器的线缆端部连接;所述线缆一的数量为一根以上,相邻线缆一之间通过对应的接口A和接口B匹配连接,线缆一与线缆二通过对应的接口A和接口C匹配连接;线缆一和线缆二均包含三根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端设有接口A(17)和接口B(18)的线缆一和一端设有接口C(19)的线缆二,线缆二的另一端与仪器(20)的线缆端部连接;所述线缆一的数量为一根以上,相邻线缆一之间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B(18)匹配连接,线缆一与线缆二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C(19)匹配连接;线缆一和线缆二均包含三根芯线,分别为一号线(1)、二号线(2)和三号线(3);接口A(17)由绝缘体二(13)、外金属接触片一(8)、外金属接触片二(9)和外金属接触片三(10)组成,绝缘体二(13)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相互连接的圆柱体一和圆柱体二,圆柱体一的直径大于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组合式MN电极同轴线缆,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端设有接口A(17)和接口B(18)的线缆一和一端设有接口C(19)的线缆二,线缆二的另一端与仪器(20)的线缆端部连接;所述线缆一的数量为一根以上,相邻线缆一之间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B(18)匹配连接,线缆一与线缆二通过对应的接口A(17)和接口C(19)匹配连接;线缆一和线缆二均包含三根芯线,分别为一号线(1)、二号线(2)和三号线(3);接口A(17)由绝缘体二(13)、外金属接触片一(8)、外金属接触片二(9)和外金属接触片三(10)组成,绝缘体二(13)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相互连接的圆柱体一和圆柱体二,圆柱体一的直径大于圆柱体二的直径,外金属接触片一(8)、外金属接触片二(9)、外金属接触片三(10)互相绝缘,并镶嵌在圆柱体二的侧壁上,分别与线缆一的一号线(1)、二号线(2)和三号线(3)对应连接;接口B(18)由金属导电外壳(4)、内金属接触片一(5)、内金属接触片二(6)和绝缘体一(12)组成,绝缘体一(12)形状为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内金属接触片一(5)和内金属接触片二(6)镶嵌在绝缘体一(12)的内侧壁上,内金属接触片一(5)和内金属接触片二(6)之间互相绝缘并且分别连接线缆一的二号线(2)和三号线(3),金属导电外壳(4)包裹设置在绝缘体一(12)的外侧,金属导电外壳(4)与线缆一的一号线(1)连接;接口C(19)由内金属接触片三(7)、内金属接触片四(14)、内金属接触片五(15)和绝缘体三(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陆伟彦杨文纪山青李红超李延康杜明龙张殿领包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