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86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包括池体、沉淀底座和过滤通道;所述的沉淀底座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池体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池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通过沉淀板在池体底部的自然转动,加快液体中的物质沉淀,利用滤水支撑上的通水孔,加快液体在沉淀板之间的流通,从而提高沉淀速度,减小沉淀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
技术介绍
钢类线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冷却和润滑都需要,同时热处理也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水资源需要回收净化再利用,因此污水处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沉淀池是需要将污水放入静置的,为了保证净化效果,需要对污水进行较长时间的静置,对于企业是一项耗时的工作,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在不增加其他成本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净化效率是目前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利用污水中铁渣的特性,增加沉淀效果,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包括池体、沉淀底座和过滤通道;所述的沉淀底座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池体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池体的内部;所述的沉淀底座包括底板、沉淀支座和沉淀板;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支座位于所述的底板上,与所述的底板固定连接,沿所述的底板向上延伸;所述的沉淀板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相连接,在所述的沉淀支座上自由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板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池体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支座包括横向支座、纵向支座和承载支座;所述的横向支座位于所述的底板上,横向分布在所述的底板上,承载所述的纵向支座;所述的纵向支座位于所述的横向支座上,与所述的横向支座固定连接,沿所述的横向支座的表面向上延伸;所述的承载支座位于所述的纵向支座上,与所述的纵向支座固定连接,同时位于所述的沉淀板的一侧,与所述的沉淀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支座和纵向支座均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于所述的沉淀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板包括沉淀框架、沉淀膜和滤水支撑;所述的沉淀框架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膜位于所述的沉淀框架上,与所述的沉淀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滤水支撑位于所述的沉淀膜上,与所述的沉淀膜固定连接,同时两端与所述的沉淀框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膜采用吸附膜。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水支撑设置有多个,相互垂直分布在所述的沉淀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水支撑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所述的通水孔贯穿所述的滤水支撑,联通所述的沉淀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联通所述的池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通道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位于所述的过滤通道上,与所述的过滤通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通过沉淀板在池体底部的自然转动,加快液体中的物质沉淀,利用滤水支撑上的通水孔,加快液体在沉淀板之间的流通,从而提高沉淀速度,减小沉淀时间。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示出本技术的A向剖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的沉淀板放大剖视图。其中:1.池体、2.沉淀底座、3.过滤通道、4.底板、5.沉淀支座、6.沉淀板、7.横向支座、8.纵向支座、9.承载支座、10.沉淀框架、11.沉淀膜、12.滤水支撑、13.通水孔、14.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包括池体1、沉淀底座2和过滤通道3;所述的沉淀底座2位于所述的池体1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通道3位于所述的池体1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池体1的内部;所述的沉淀底座2包括底板4、沉淀支座5和沉淀板6;所述的底板4位于所述的池体1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支座5位于所述的底板4上,与所述的底板4固定连接,沿所述的底板4向上延伸;所述的沉淀板6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5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5相连接,在所述的沉淀支座5上自由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板6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池体1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支座5包括横向支座7、纵向支座8和承载支座9;所述的横向支座7位于所述的底板4上,横向分布在所述的底板4上,承载所述的纵向支座8;所述的纵向支座8位于所述的横向支座7上,与所述的横向支座7固定连接,沿所述的横向支座7的表面向上延伸;所述的承载支座9位于所述的纵向支座8上,与所述的纵向支座8固定连接,同时位于所述的沉淀板6的一侧,与所述的沉淀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支座9和纵向支座8均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于所述的沉淀板6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板6包括沉淀框架10、沉淀膜11和滤水支撑12;所述的沉淀框架10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5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5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膜11位于所述的沉淀框架10上,与所述的沉淀框架10固定连接;所述的滤水支撑12位于所述的沉淀膜11上,与所述的沉淀膜11固定连接,同时两端与所述的沉淀框架10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沉淀膜11采用吸附膜。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水支撑12设置有多个,相互垂直分布在所述的沉淀框架10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滤水支撑12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13,所述的通水孔13贯穿所述的滤水支撑12,联通所述的沉淀板6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通道3位于所述的池体1的底部,联通所述的池体1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通道3上设置有过滤网14,所述的过滤网14位于所述的过滤通道3上,与所述的过滤通道3固定连接。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沉淀底座和过滤通道;所述的沉淀底座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池体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池体的内部;/n所述的沉淀底座包括底板、沉淀支座和沉淀板;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支座位于所述的底板上,与所述的底板固定连接,沿所述的底板向上延伸;所述的沉淀板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相连接,在所述的沉淀支座上自由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沉淀底座和过滤通道;所述的沉淀底座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过滤通道位于所述的池体的一侧,联通所述的池体的内部;
所述的沉淀底座包括底板、沉淀支座和沉淀板;所述的底板位于所述的池体的底部,与所述的池体固定连接;所述的沉淀支座位于所述的底板上,与所述的底板固定连接,沿所述的底板向上延伸;所述的沉淀板位于所述的沉淀支座上,与所述的沉淀支座相连接,在所述的沉淀支座上自由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板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的池体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支座包括横向支座、纵向支座和承载支座;所述的横向支座位于所述的底板上,横向分布在所述的底板上,承载所述的纵向支座;所述的纵向支座位于所述的横向支座上,与所述的横向支座固定连接,沿所述的横向支座的表面向上延伸;所述的承载支座位于所述的纵向支座上,与所述的纵向支座固定连接,同时位于所述的沉淀板的一侧,与所述的沉淀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净化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支座和纵向支座均的数量和位置一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丁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强新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