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5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线束,包括至少两个导线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别与导线连接的分线,每个所述导线一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分线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导电盒,所述导电盒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导线一端放入的开口,所述导电盒相邻开口的一侧内壁安装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通过压紧件与导电盒内壁连接。将分线的一端和导线的一端均放入导电盒内,再将导电板将导线和分线共同压紧在导电盒,即可将分线和导线相互连通,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A connecting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线束
本技术涉及线束的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线束。
技术介绍
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现在汽车线束一般都是采用端子接线端与导线压接,然后再将导线安装到专用的接插件上。公告号为CN2043335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结构,该线束包括端子、多根导线以及接插件,所述端子接线端与多根导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多根导线另一端与接插件连接,且所述端子接线端与多根导线连接处均包覆有注塑件。该线束将端子接线端与多根导线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这样端子接线端与多根导线接触可靠且接触电阻较小,在端子接线端与多根导线连接处均包覆有注塑件,使得整个汽车线束的防水性能较好。上述汽车线束存在以下缺陷:该线束的端子接线端通过焊接与导线连接,当其中一个端子接线端损坏需要更换的时候,难以与导线分离,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线束,接线端子上的分线与导线拆装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线束,包括至少两个导线(1)和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别与导线(1)连接的分线(2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线(1)一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分线(21)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导电盒(31),所述导电盒(3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导线(1)一端放入的开口,所述导电盒(31)相邻开口的一侧内壁安装有导电板(32),所述导电板(32)通过压紧件(33)与导电盒(31)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线束,包括至少两个导线(1)和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连接有至少两个分别与导线(1)连接的分线(2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线(1)一端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分线(21)的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导电盒(31),所述导电盒(31)的两端均设置有供导线(1)一端放入的开口,所述导电盒(31)相邻开口的一侧内壁安装有导电板(32),所述导电板(32)通过压紧件(33)与导电盒(31)内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3)包括与导电板(32)垂直连接的压紧杆(331),所述压紧杆(331)一端与导电板(32)侧壁连接,所述压紧杆(331)外壁上套设有压紧球(332),所述导电盒(31)的相向两内壁之间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别滑动连接有均与导电板(32)平行的限位条(333)和定位条(334),所述限位条(333)和定位条(334)相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槽(3331)和定位槽(3341),所述限位槽(3331)和定位槽(3341)形成供压紧杆(331)穿过的压紧孔(335),所述压紧孔(335)的直径小于压紧球(332)的直径,所述限位条(333)和定位条(334)之间通过固定件(336)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兵张慧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