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5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包括固定传导组件、固定板、接线端子和连接片,固定传导组件包括非金属固定座和传导极柱,传导极柱以垂直穿过非金属固定座的方式注塑在非金属固定座上,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配套穿过固定板的穿孔,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上端,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下端,连接片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之间留有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安全性、可靠性较高。

A conne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battery pack and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
技术介绍
电池包(含电池箱、电池模组)在使用中,与负载连接时一般都是通过极柱实现,通过极柱将电池包的电能传输至负载上。目前大多数电池包在制作时,其做法都是将总正端、总负端直接与壳体上的极柱相对应连接,极柱是电能传输的部件,其连接可靠性、安全性就非常重要。但由于使用环境、应用领域的变化,极柱的尺寸、形状会需要相对应的变化,这样就需要单独的开模制作,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而且也会影响研发进度。另外,电池包上的极柱一般都与外界空气直接相接触,一定时间后,极柱与负载相连接时容易出现短路、漏电或接触不良等事故,从而影响电池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可靠性、安全性较好的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包括固定传导组件、固定板、接线端子和连接片,所述固定传导组件包括非金属固定座和传导极柱,所述传导极柱整体呈圆柱形,所述传导极柱以垂直穿过非金属固定座的方式注塑在非金属固定座上,所述传导极柱下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分,所述传导极柱上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分,所述非金属固定座的下端面以传导极柱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块挡块且两块挡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配套穿过固定板的穿孔,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上端,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下端,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之间留有的间隙。实际制作时,连接片多数采用连接铜排。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上的挡块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如半月形、U型等。非金属固定座固定在固定板上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在固定板背面(即背向非金属固定座的一面)设置压铆螺母、焊接螺母或者注塑螺母,或者在固定板上开设螺纹孔,在非金属固定座上设置螺柱,通过非金属固定座上的螺柱与固定板上的压铆螺母、焊接螺母或注塑螺母相互配合锁止固定,或者非金属固定座上的螺柱穿过固定板上的螺纹孔后通过单独的螺母相互配合锁止固定,实现非金属固定座与固定板之间的固定。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第二凸起部分的现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上端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母和传导极柱的第二凸起部分上下夹紧固定,所述连接片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下端的一端通过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和第一螺母上下夹紧固定。实际制作时,所述传导极柱露出非金属固定座的两端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以便于与各螺母相配合旋紧。而为了满足各螺母的安装,传导极柱上端露出非金属固定座的螺纹长度一般不低于传导极柱的第二凸起部分、第二螺母、接线端子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上端的一端的厚度和再加上螺纹四倍牙距的值,传导极柱下端露出非金属固定座的螺纹长度一般不低于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第一螺母、连接片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下端的一端的厚度和再加上螺纹四倍牙距的值。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松结构件,所述防松结构件包括呈平板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圆孔,所述本体的一边垂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本体的另一边平行设置有可垂直弯折的第二挡板且第二挡板的弯折方向与第一挡板反向,所述防松结构件与传导极柱的安装位置关系在以下两种方式中择一进行:所述防松结构件的本体通过圆孔套装在传导极柱位于连接片与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之间的位置上,所述防松结构件的第一挡板依次与连接片、第一螺母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防松结构件的第二挡板垂直弯折后与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的外侧面相接触;或者所述防松结构件的本体通过圆孔套装在传导极柱位于连接片与第一螺母之间的位置上,所述防松结构件的第一挡板依次与连接片、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防松结构件的第二挡板垂直弯折后与第一螺母的外侧面相接触。防松结构件的设置,可起到挡住第一螺母径向转动的作用,实现防转、防松功能。进一步地,所述非金属固定座的挡块的高度不低于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厚度的1.5倍。挡块的设置,可满足传导极柱与固定板之间的爬电距离要求以及绝缘间隙要求,保证传导极柱与固定板之间绝缘;还可以将连接片与其他部件隔离开,防止接触短路等。同时,对下方连接片在安装的时候有一定的位置限制作用。进一步地,所述传导极柱的上端端部配套罩有防护套,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穿套在防护套上并部分外露。防护套的设置,可以防止传导极柱与外部部件的碰撞,并实现传导极柱上端端部与外界实现绝缘隔离,防止外界金属材质物体、各种液体以及粉尘等掉落至传导极柱上端端部及接线端子上,同时不妨碍接线端子与负载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拆卸方便,使用方便,直接将连接部件的连接片、接线端子分别与电池包的极端、负载的极端一一对应连接,即可实现电池包与负载之间的电连通,本技术的连接部件,传导极柱与非金属固定座注塑在一起形成固定传导组件,使得整个连接部件的连接可靠性更好,使用安全性好,其绝缘隔离性能较好,使用其连接电池包和负载,可满足高温高湿的使用条件,能更好地通过交热湿变试验,满足各行业用电安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的爆炸图;图3(a)为实施例1中固定传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b)为实施例1中固定传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a)为实施例1中防松结构件(原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实施例1中防松结构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如图1、图2所示,包括固定传导组件1、固定板2、接线端子3、连接片4、防松结构件5和防护套6,本实施例的连接片4为连接铜排;如图3(a)、图3(b)所示,固定传导组件1包括非金属固定座101和传导极柱102,传导极柱102整体呈圆柱形,传导极柱102以垂直穿过非金属固定座101的方式注塑在非金属固定座101上,传导极柱102下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101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分1021,传导极柱102上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101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分1022,传导极柱10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螺纹(图中未示意出螺纹),传导极柱102上端露出非金属固定座101的螺纹长度不低于传导极柱102的第二凸起部分1022、第二螺母7、接线端子3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1的传导极柱102上端的一端的厚度和再加上螺纹四倍牙距的值,传导极柱102下端露出非金属固定座101的螺纹长度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传导组件、固定板、接线端子和连接片,所述固定传导组件包括非金属固定座和传导极柱,所述传导极柱整体呈圆柱形,所述传导极柱以垂直穿过非金属固定座的方式注塑在非金属固定座上,所述传导极柱下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分,所述传导极柱上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分,所述非金属固定座的下端面以传导极柱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块挡块且两块挡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配套穿过固定板的穿孔,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上端,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下端,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之间留有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传导组件、固定板、接线端子和连接片,所述固定传导组件包括非金属固定座和传导极柱,所述传导极柱整体呈圆柱形,所述传导极柱以垂直穿过非金属固定座的方式注塑在非金属固定座上,所述传导极柱下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分,所述传导极柱上端紧靠非金属固定座的位置的周边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分,所述非金属固定座的下端面以传导极柱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块挡块且两块挡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固定在固定板上且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配套穿过固定板的穿孔,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上端,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固定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的下端,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穿过固定传导组件的非金属固定座的两块挡块之间留有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通电池包与负载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上端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母和传导极柱的第二凸起部分上下夹紧固定,所述连接片套装在固定传导组件的传导极柱下端的一端通过传导极柱的第一凸起部分和第一螺母上下夹紧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高徐国昌郭军团张旭辉马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