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2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包括下端板、上端板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和膜电极组件;所述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限位杆和螺栓组件,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装配定位,所述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该电堆能够实现无需装配台进行装配,组装方便快捷,便于柔性生产及售后维修,且端板设计不受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限制,端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A fuel cell s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带定位的燃料电池电堆。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电堆主要由端板、绝缘板、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膜电极组件、紧固螺栓组成;其中双极板、密封垫、膜电极组件的数量重复越多,对应的燃料电池电堆功率越大,三者的数量也就越多。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所有的零件整齐归一的堆叠起来,然后进行压紧并锁紧;零件数量越多,对堆叠的要求越高。现有的电堆装配主要依托专用的装配台进行装配。装配台主要由底板、限位挡板等组成,限位挡板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到底板上,至少在相邻的两面都设置限位挡板,确保电堆零部件的长边和窄边都能同时依靠,然后依次堆叠电堆的零部件。如专利CN201510839778.6中所述,装配前组装好装配用工装,包括底板固定板、限位部件、固定框,然后将电堆零部件依次放进去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在拆解装配工装。现有技术中的电堆在装配过程中都需要借助装配台,而装配台成本高,组装要求也非常高,组装耗时较长,同时一个装配台只能装一个类型的电堆,不利于多工位同时工作和柔性生产,离开装配台无法进行装配,不利于售后维修;由于借助装配台进行装配,电堆的端板与双极板在长边和窄边上都设计有尺寸相同的区域,用于装配过程中依靠在装配台的限位挡板上,使端板的设计受到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电堆在组装时必须依赖装配台,而装配台成本高,组装耗时长,不利于柔性生产及售后维修,且使端板的设计受到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该电堆能够实现无需装配台进行装配,组装方便快捷,便于柔性生产及售后维修,且能够实现端板设计不受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限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包括下端板、上端板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和膜电极组件;所述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限位杆和螺栓组件,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装配定位,所述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本技术通过在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置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在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置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装配时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零件定位,并采用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该电堆通过在各零部件上设计限位孔或限位槽,并设置少量的限位杆,从而实现可无需依赖装配台进行装配,组装方便快捷,装配成本较低,且便于柔性生产及售后维修,同时能够实现端板设计不受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限制,端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为圆柱体,所述限位槽为与限位杆适配的半圆槽。通过采用圆柱体限位杆以及半圆形限位槽,从而在电堆装配时实现对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的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槽的圆心位于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对应的长边或窄边的边线上。在装配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时,便于限位槽卡在限位杆上实现定位。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包括杆头、杆体和杆尾三段,其中,所述杆头连于下端板上的限位孔中,所述杆体与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的限位槽配合。通过将限位杆设计为杆头、杆体和杆尾三段,而杆头用于与下端板上的限位孔相连,杆体用于与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的限位槽接触配合,杆尾用于在电堆装配完毕后将限位杆从电堆取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减磨涂层或者套管,用于装配定位时减少电堆各零件与杆体之间的磨损。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杆头与下端板上的限位孔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在电堆装配完毕后将限位杆从电堆取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杆体的直径大于杆头的直径,且杆体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杆尾的直径,杆尾的直径小于上端板上的限位孔直径,使限位杆能够便捷的从限位孔中穿过,便于电堆装配完毕后取出限位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杆头的长度小于下端板上限位孔的深度,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大于电堆所有零部件堆叠完成以后的高度,且杆尾位于上端板以外,既满足限位杆与下端板的连接,又便于用工具拆卸限位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流板为覆铜板,用于收集电流及阻断电流传向下端板和上端板。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置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在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置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装配时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零件定位,并采用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该电堆通过在各零部件上设计限位孔或限位槽,并设置少量的限位杆,从而实现可无需依赖装配台进行装配,组装方便快捷,装配成本较低,且便于柔性生产及售后维修,同时能够实现端板设计不受装配台和双极板等零部件尺寸限制,端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2、通过将限位杆设计为杆头、杆体和杆尾三段,而杆头用于与下端板上的限位孔相连,杆体用于与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的限位槽接触配合,杆尾用于在电堆装配完毕后将限位杆从电堆取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装配完成后的电堆轴向视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的下端板的正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装置的集流板的正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装置的双极板的正向视图;图5是本技术装置的膜电极组件的正向视图;图6是本技术装置的上端板的正向视图;图7是本技术装置的限位杆的第一种结构的轴向视图;图8是本技术装置的限位杆的第二种结构的轴向视图;图9是本技术装置的装配开始时的轴向视图;图10是本技术装置的装配过程中的轴向视图;图11是本技术装置的装配结束时的轴向视图。图中标记:下端板1,限位孔11、安装孔12、物料通道13、密封槽14、下端板体15;集流板2,限位槽21、物料通道22、集流板体23;双极板3,限位槽31、物料通道32、流道33、密封槽34、双极板体35;膜电极组件4,限位槽41、物料通道42、密封边框43、活性区域44;上端板5,限位孔51、安装孔52、物料通道53、上端板体55;螺栓组件6,螺杆61、螺母62;限位杆7,杆头71、杆体72、杆尾73;密封垫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板、上端板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和膜电极组件;所述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限位杆和螺栓组件,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装配定位,所述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板、上端板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集流板、双极板、密封垫和膜电极组件;所述下端板和上端板上对应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分布在下端板和上端板的相邻长边和窄边上,且每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上设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多个限位槽;还包括限位杆和螺栓组件,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限位槽配合实现电堆装配定位,所述螺栓组件对装配后的电堆进行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为圆柱体,所述限位槽为与限位杆适配的半圆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圆心位于集流板、双极板和膜电极组件对应的长边或窄边的边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包括杆头、杆体和杆尾三段,其中,所述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正龙宋翔苏鑫鑫刘毫刘征陈启章
申请(专利权)人: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