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包括充气嘴(1)、气缸底座(2)、活塞下端板(3)、电堆(6)和上端板(7);气缸底座(2)上侧中部下凹开有底槽(202),气缸底座(2)底面安装充气嘴(1),充气嘴(1)连通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底端嵌入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上侧安装电堆(6),电堆(6)上侧安装上端板(7)。采用气缸结构,保证均匀平衡施力于活塞,使得电堆安装品质显著提升,可精确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平面组装力,电堆压力均匀,组装力可控。
Cylinder assembly stack of PEMF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
本技术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创新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组装一般采用压机、扭矩扳子等设备或工具,以手工方法施力组装,在这一过程中,压机依赖控制组装施力,压机施力方式一般采用机械螺杆或液压,电堆放在施力平台上,可从压机上读出总组装力。电堆平面受力仅依赖计算或者组装压力传感器读出;而且,扭矩扳子需要依赖扭矩读数控制组装力,即使这样,也仅能读出固定螺栓受力,而不能控制电池平面上受力分布。因此,导致现有技术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高电堆安装精确度以及施力功效。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充气嘴、气缸底座、活塞下端板、电堆和上端板;气缸底座上侧中部下凹开有底槽,气缸底座底面安装充气嘴,充气嘴连通底槽,活塞下端板底端嵌入底槽,活塞下端板上侧安装电堆,电堆上侧安装上端板。尤其是,活塞下端板和上端板的外缘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尤其是,上端板外缘开有顶边螺栓孔,气缸底座外缘竖立开有底边螺栓孔。尤其是,活塞下端板有上、下两个端面,其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为活塞杆端面,在活塞杆外壁上开有环槽其中嵌入密封圈。尤其是,活塞下端板上端面对角位置分别有底定位孔;在上端板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顶定位孔,电堆上的对角位置分别竖立开有堆定位孔。尤其是,电堆上相对两边分别开有堆流体进出口,在上端板上相对两边分别开有顶流体进出口。尤其是,气缸底座底部安装压力计。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采用气缸结构,保证均匀平衡施力于活塞,使得电堆安装品质显著提升,可精确控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平面组装力,电堆压力均匀,组装力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端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电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活塞下端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气缸底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充气嘴1、2-气缸底座、3-活塞下端板、4-密封圈、5-紧固螺栓、6-电堆、7-上端板;201-底边螺栓孔、202-底槽、301-底定位孔、302-环槽、601-堆流体进出口、602-堆定位孔、701-顶边螺栓孔、702-顶定位孔、703-顶流体进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气缸底座2结合设计一种配合气缸结构,方便实现电堆采用气缸装堆,充气嘴1充气时,根据帕斯卡定律,充气嘴1工作保证底槽202内受力处处相等,均匀均衡施力于活塞3,从压力计上可读出组装力,即电池受力分布可从压力计读出。本技术包括:充气嘴1、气缸底座2、活塞下端板3、电堆6和上端板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至图5所示,气缸底座2上侧中部下凹开有底槽202,气缸底座2底面安装充气嘴1,充气嘴1连通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底端嵌入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上侧安装电堆6,电堆6上侧安装上端板7。前述中,活塞下端板3和上端板7的外缘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5。前述中,气缸底座2外缘竖立开有底边螺栓孔201。前述中,活塞下端板3有上、下两个端面,其上端面为平面,下端面为活塞杆端面,在活塞杆外壁上开有环槽302其中嵌入密封圈4,一般加工两道环槽302,安装二道密封圈4。活塞下端板3上端面对角位置分别有底定位孔301。前述中,电堆6上相对两边分别开有堆流体进出口601,电堆6上的对角位置分别竖立开有堆定位孔602。前述中,气缸底座2底部安装压力计。前述中,上端板7外缘开有顶边螺栓孔701,同时,在上端板7的对角位置分别开有顶定位孔702,而且,在上端板7上相对两边分别开有顶流体进出口703。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堆6和上端板7加工流体进出口,气缸底座2为盲板,上端板7加工螺栓孔及定位孔。理论上,电堆6组装在气缸结构上,气缸结构包括气缸底座2和活塞下端板3,活塞下端板3同时也作为电堆下端板。作为气缸底座2与电堆6上侧的上端板7用紧固螺栓5连接,活塞下端板3悬浮在气缸底座2上,气缸底座2底部引出充气嘴1和压力计。本技术实施例中,气缸底座2边缘加工底边螺栓孔201的位置与电堆6的上端板7的顶边螺栓孔701相对应,以便于穿过紧固螺栓5紧固电堆;气缸底座2上侧中部下凹开底槽202形成气缸体,充气嘴1按照所装电堆6安放位置而定。本技术实施例中,环槽302设置合适位置,与气缸底座2上的底槽202内壁深度相对应,充气嘴1充气时,在电堆6被挤压的同时,能确保气缸结构密封。本技术实施例在安装时,先将活塞下端板3的下端塞入气缸底座2的底槽202内,密封圈4挤紧底槽202内壁;接下来,在活塞下端板3的上端面的底定位孔301上插入定位杆,然后以定位杆将电堆6装入,然后在电堆6上侧压盖上端板7,卡入顶定位孔702,然后,以紧固螺栓5穿过顶边螺栓孔701和底边螺栓孔201,用手紧或力矩扳手紧固螺栓,确保电堆在预定的组装尺寸预紧;打开进气阀,充气嘴1向底槽202内通氮气,顶推活塞下端板3,直到达到预定的电堆组装力,锁紧气阀。电堆6压力均匀,组装力可控,通过压力表方便监控电堆6组装力和补充组装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包括充气嘴(1)、气缸底座(2)、活塞下端板(3)、电堆(6)和上端板(7);其特征在于,气缸底座(2)上侧中部下凹开有底槽(202),气缸底座(2)底面安装充气嘴(1),充气嘴(1)连通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底端嵌入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上侧安装电堆(6),电堆(6)上侧安装上端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包括充气嘴(1)、气缸底座(2)、活塞下端板(3)、电堆(6)和上端板(7);其特征在于,气缸底座(2)上侧中部下凹开有底槽(202),气缸底座(2)底面安装充气嘴(1),充气嘴(1)连通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底端嵌入底槽(202),活塞下端板(3)上侧安装电堆(6),电堆(6)上侧安装上端板(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其特征在于,活塞下端板(3)和上端板(7)的外缘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缸式组装电堆,其特征在于,上端板(7)外缘开有顶边螺栓孔(701),气缸底座(2)外缘竖立开有底边螺栓孔(2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宇,傅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