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06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臭氧传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包括中空柱、底盘和顶盖,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柱,所述底盘位于所述中空柱的上方,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中空仓;通过在所述底盘上开设所述中空仓、所述顶盖上开设所述空腔,且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盘时,从而可以将臭氧在所述中空仓与所述空腔组成的空间中留存,且所述外环通道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空腔相通,可以将臭氧通过所述外环通道的所述排气孔进行外排,中空柱可以对接其它的物件,使之与臭氧相配合,避免了两个结构的单独设置,精简优化了结构,避免了单独设置臭氧传输结构的冗余,更加有利于使用。

An ozone trans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传输装置
本技术属于臭氧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臭氧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传输装置是内部开设有通道让臭氧进行传输的装置,臭氧灭菌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动;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去活性;破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目前在对臭氧的利用中臭氧传输装置的设置浪费了大量的空间,造成整个使用物件的结构臃肿,不利于整个装置的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臭氧传输装置,旨在解决目前在对臭氧的利用中臭氧传输装置的设置浪费了大量的空间,造成整个使用物件的结构臃肿,不利于整个装置的结构优化。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包括中空柱、底盘和顶盖,所述底盘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柱,所述底盘位于所述中空柱的上方,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中空仓,所述底盘的侧底面开设有进氧孔,所述底盘的顶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盘,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外环通道和缺口,所述空腔和所述外环通道通过所述缺口相连通,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孔。优选的,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外环通道相连通,且所述排气孔设置有六个且环绕分布于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盘,且形成的容腔与所述空腔重合。优选的,所述缺口设置有四个,且所述缺口等距分布于所述空腔的外环。优选的,所述进氧孔与所述中空仓相连通,且所述进氧孔与外部臭氧发生器的外接管对接。优选的,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中空柱内部的中空相连通。优选的,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底盖位于所述底盘的下表面,所述底盖的下表面开设有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臭氧传输装置,通过在所述底盘上开设所述中空仓、所述顶盖上开设所述空腔,且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盘时,从而可以将臭氧在所述中空仓与所述空腔组成的空间中留存,且所述外环通道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空腔相通,可以将臭氧通过所述外环通道的所述排气孔进行外排,臭氧通过所述底盘侧面的所述进气孔通入到所述中空仓中,中空柱可以对接其它的物件,使之与臭氧相配合,避免了两个结构的单独设置,精简优化了结构,避免了单独设置臭氧传输结构的冗余,更加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侧视拆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盖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空柱;2、底盘;3、中空仓;4、进氧孔;5、进气孔;6、底盖;7、螺孔;8、顶盖;9、空腔;10、外环通道;11、缺口;12、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包括中空柱1、底盘2和顶盖8,底盘2固定连接于中空柱1,底盘2位于中空柱1的上方,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中空仓3,底盘2的侧底面开设有进氧孔4,底盘2的顶面开设有进气孔5,顶盖8盖合于底盘2,顶盖8位于底盘2的上方,顶盖8的内部开设有空腔9、外环通道10和缺口11,空腔9和外环通道10通过缺口11相连通,顶盖8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孔12。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腔9通过缺口11与外环通道10相连通,从而保证进入到中空仓3中的臭氧能够顺利的流淌到外环通道10中,并随着外环通道10的排气孔12进入到上方空间进行杀毒。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时,首先将臭氧发生器的外接管插接到底盘2的下方进氧孔4中,首先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臭氧通过进氧孔4进入到底盘2的中空仓3中,中空仓3与底盘2和顶盖8之间形成的空腔9相连通,空腔9通过缺口11与外环通道10相连通,从而臭氧顺利的进入到顶盖8的外环通道10中,然后沿着顶盖8外环通道10的排气孔12进入到上方进行扩散,进行臭氧杀菌。进一步的,排气孔12与外环通道10相连通,且排气孔12设置有六个且环绕分布于顶盖8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排气孔12与外环通道10相连通,外环通道10可以通过排气孔12与上方的空间相连通,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通通道,进而可以将下方的臭氧引导并外排到上方的空间中去,设置六个等距环绕布的排气孔12,可以加速外排的速度,提高臭氧的外排速度,保证消毒杀菌的效率。进一步的,顶盖8盖合于底盘2,且形成的容腔与空腔9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顶盖8与底盘2产生的容腔与空腔9相重合,且空腔9与中空仓3相连通,为臭氧的暂时性停留提供了空间。进一步的,缺口11设置有四个,且缺口11等距分布于空腔9的外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四个缺口11,可以加大内部的空腔9与外部的外环通道10之间的沟通面积,可以提升两者之间的臭氧流动的速度,加速了臭氧的流动为上方进行臭氧消毒。进一步的,进氧孔4与中空仓3相连通,且进氧孔4与外部臭氧发生器的外接管对接;进气孔5与空腔9相连通,且进气孔5与中空柱1内部的中空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进氧孔4与臭氧发生器的外接管进行对接,可以通过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通过外接管导入到进氧孔4中,然后进入到中空仓3,随后进入到空腔9中进行后续操作,中空柱1用于衔接其余的发生器,使得其余的发生器与臭氧相配合进行作业,例如超声波发生器通过中空柱1将超声波从进气孔5推送到空腔9中与臭氧汇合一起进行清洗和杀菌作业。进一步的,还包括底盖6,底盖6可拆卸连接于底盘2,底盖6位于底盘2的下表面,底盖6的下表面开设有螺孔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底盖6和底盖6上的螺孔7,可以通过螺栓贯穿螺孔7将底盖6固定在底盘2上,从而可以将整个底盘2牢牢的固定在整个使用的装置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臭氧发生器的外接管插接到底盘2的下方进氧孔4中,首先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然后臭氧通过进氧孔4进入到底盘2的中空仓3中,中空仓3与底盘2和顶盖8之间形成的空腔9相连通,空腔9通过缺口11与外环通道10相连通,从而臭氧顺利的进入到顶盖8的外环通道10中,然后沿着顶盖8外环通道10的排气孔12进入到上方进行扩散,进行臭氧杀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1)、底盘(2)和顶盖(8),所述底盘(2)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柱(1),所述底盘(2)位于所述中空柱(1)的上方,所述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中空仓(3),所述底盘(2)的侧底面开设有进氧孔(4),所述底盘(2)的顶面开设有进气孔(5),所述顶盖(8)盖合于所述底盘(2),所述顶盖(8)位于所述底盘(2)的上方,所述顶盖(8)的内部开设有空腔(9)、外环通道(10)和缺口(11),所述空腔(9)和所述外环通道(10)通过所述缺口(11)相连通,所述顶盖(8)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柱(1)、底盘(2)和顶盖(8),所述底盘(2)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柱(1),所述底盘(2)位于所述中空柱(1)的上方,所述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中空仓(3),所述底盘(2)的侧底面开设有进氧孔(4),所述底盘(2)的顶面开设有进气孔(5),所述顶盖(8)盖合于所述底盘(2),所述顶盖(8)位于所述底盘(2)的上方,所述顶盖(8)的内部开设有空腔(9)、外环通道(10)和缺口(11),所述空腔(9)和所述外环通道(10)通过所述缺口(11)相连通,所述顶盖(8)的上表面开设有排气孔(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2)与所述外环通道(10)相连通,且所述排气孔(12)设置有六个且环绕分布于所述顶盖(8)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传输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培恩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