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89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该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包括道闸机构、检测机构和禁行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道闸机构和禁行机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立柱,两个立柱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立柱上分别设有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道闸机构包括机箱和摆杆,摆杆通过转轴连接机箱;禁行机构包括槽体、地锁机构、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所述槽体开设于地面上,槽体顶部设有地锁机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禁行机构对非法通行的车辆起到阻碍和警告的效果,又不会对非法同行的车辆造成损伤,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Intelligent access control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
本技术属于安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
技术介绍
门禁系统包括能够通行的各种通道,包括人通行的门,车辆通行的门等。因此,门禁就包括了车辆门禁。在车场管理应用中,车辆门禁是车辆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以收取停车费为目的,主要是管理车辆进出权限。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车场管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最早出现网络化门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门禁系统应用范围的日渐广泛,人们对门禁系统的诉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出入口控制,而是要求其同时具备门禁控制、考勤管理、楼宇自控等多种控制功能,并对系统的整合和远程控制功能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然而,传统门禁基于RS485通讯方式,传输距离和节点数量都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基于以太网传输方式的网络化门禁应运而生,它不但解决了远距离的传输问题,在管理方面,也使更多服务器、工作站的参与成为可能,从而为客户提供多级、多模块的门禁管理。顺应应用需求变化,许多门禁厂商都纷纷推出网络门禁产品。所谓网络化门禁是指基于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门禁系统,控制中心服务器与前端控制器都采用网络化结构,管理系统中各服务器和工作站(PC)之间也都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无论是普通门禁和网络化门禁,道闸等机构都是主要的执行机构,而且存在车辆非法通行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摆杆式的道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避免车辆非法通行的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包括道闸机构、检测机构和禁行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道闸机构和禁行机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立柱,两个立柱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立柱上分别设有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与接收端对准,能够通过红外对射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道闸机构包括机箱和摆杆,摆杆通过转轴连接机箱。道闸机构与现有的道闸功能相同,用于阻碍车辆通行。禁行机构包括槽体、地锁机构、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所述槽体开设于地面上,槽体顶部设有地锁机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地锁机构包括锁板,锁板的前端通过支撑轴连接槽体两侧,锁板的前端设有与支撑轴间隙配合的轴套,该轴套套在支撑轴上;锁板的底部连接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滑座和滑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轴与锁板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座转动连接,滑座的底部设置于槽体底部的滑轨上,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座,驱动座的顶部设有两个耳板,第二支撑杆设于两个耳板之间,第二支撑杆和耳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驱动轴穿过第二支撑杆和耳板上的通孔,驱动轴与耳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驱动轴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设有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禁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的主动链轮。禁行电机通过链传动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杆联动,使第一支撑杆绕第二支撑杆转动的同时下端沿滑轨滑动,顶部顶起锁板或带动锁板复位,锁板绕支撑轴立起或伏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机箱内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蜗轮和蜗杆,其中蜗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固定设置于摆杆与机箱连接的转轴上。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和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摆杆绕转轴摆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滑座通过滑块连接滑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滑座的底部设有与滑轨间隙配合的滑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禁行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禁行机构对非法通行的车辆起到阻碍和警告的效果,又不会对非法同行的车辆造成损伤,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禁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中:立柱1、机箱2、摆杆3、槽体4、锁板5、支撑轴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滑座9、滑轨10、驱动座11、禁行电机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包括道闸机构、检测机构和禁行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道闸机构和禁行机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立柱1,两个立柱1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立柱1上分别设有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与接收端对准,能够通过红外对射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道闸机构包括机箱2和摆杆3,摆杆3通过转轴连接机箱2。道闸机构与现有的道闸功能相同,用于阻碍车辆通行。禁行机构包括槽体4、地锁机构、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12,所述槽体4开设于地面上,槽体4顶部设有地锁机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12,地锁机构包括锁板5,锁板5的前端通过支撑轴6连接槽体4两侧,锁板5的前端设有与支撑轴6间隙配合的轴套,该轴套套在支撑轴6上;锁板5的底部连接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滑座9和滑轨10,第一支撑杆7的上端通过转轴与锁板5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7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座9转动连接,滑座9的底部设置于槽体4底部的滑轨10上,第一支撑杆7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杆8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8的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座11,驱动座11的顶部设有两个耳板,第二支撑杆8设于两个耳板之间,第二支撑杆8和耳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驱动轴穿过第二支撑杆8和耳板上的通孔,驱动轴与耳板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机构、检测机构和禁行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道闸机构和禁行机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立柱,两个立柱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立柱上分别设有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n道闸机构包括机箱和摆杆,摆杆通过转轴连接机箱;/n禁行机构包括槽体、地锁机构、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所述槽体开设于地面上,槽体顶部设有地锁机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地锁机构包括锁板,锁板的前端通过支撑轴连接槽体两侧,锁板的前端设有与支撑轴间隙配合的轴套,该轴套套在支撑轴上;锁板的底部连接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滑座和滑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轴与锁板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座转动连接,滑座的底部设置于槽体底部的滑轨上,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座,驱动座的顶部设有两个耳板,第二支撑杆设于两个耳板之间,第二支撑杆和耳板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驱动轴穿过第二支撑杆和耳板上的通孔,驱动轴与耳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驱动轴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驱动轴的一端固定设有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禁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的主动链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技术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机构、检测机构和禁行机构,所述检测机构、道闸机构和禁行机构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立柱,两个立柱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立柱上分别设有红外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道闸机构包括机箱和摆杆,摆杆通过转轴连接机箱;
禁行机构包括槽体、地锁机构、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所述槽体开设于地面上,槽体顶部设有地锁机构,内部设有支撑机构和禁行电机,地锁机构包括锁板,锁板的前端通过支撑轴连接槽体两侧,锁板的前端设有与支撑轴间隙配合的轴套,该轴套套在支撑轴上;锁板的底部连接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滑座和滑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轴与锁板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滑座转动连接,滑座的底部设置于槽体底部的滑轨上,第一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驱动轴连接驱动座,驱动座的顶部设有两个耳板,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英特维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