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86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笔,包括笔头、笔杆、旋转组件及连接组件,笔头用于与触控屏接触,笔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前笔杆和后笔杆,旋转组件收容于笔杆内,旋转组件包括与笔头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与笔杆同轴设置,旋转轴可相对笔杆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笔头伸出或缩回笔杆,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前笔杆、后笔杆及旋转组件,后笔杆相对前笔杆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旋转轴相对笔杆向前移动以使笔头伸出前笔杆,后笔杆相对前笔杆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旋转轴相对笔杆向后移动以使笔头缩回前笔杆内。如此,电子笔不使用时笔头可缩回到笔杆内避免被磨损,延长了电子笔的使用寿命。

Electronic 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笔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笔。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替代手指对电子产品的触控屏进行操作书写的电子笔也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电子笔的笔头一般都暴露在外,笔头容易磨损,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需要提供一种电子笔。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笔,包括:用于与触控屏接触的笔头;笔杆,所述笔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前笔杆和后笔杆;收容于所述笔杆内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笔头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笔杆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笔杆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笔头伸出或缩回所述笔杆;及用于连接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及所述旋转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前移动以使所述笔头伸出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后移动以使所述笔头缩回所述前笔杆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笔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前笔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导轨件及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定位销,所述导轨件呈筒状,所述导轨件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及贯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中空部,所述导轨件的外周面开设有与所述中空部连通的螺旋导轨槽,所述定位销可在所述螺旋导轨槽导程内滑动以使所述旋转轴在所述中空部内往复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定位螺柱,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螺柱本体,及分别与所述螺柱本体两端连接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螺柱本体上,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轨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笔杆过盈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端形成有凸起的卡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凹槽,所述卡接部卡设于所述凹槽内;或所述第二端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端部凸出形成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设于所述凹槽内。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子笔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前笔杆内的定位塞,所述定位塞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定位塞与所述前笔杆过盈配合,所述定位塞与所述第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前笔杆过盈配合,所述螺柱本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一轴部连接的第二轴部,及沿所述旋转轴径向凸起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轴部与所述第二轴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轴部形成有第一外螺旋纹;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轴部上的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所述定位螺丝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外螺旋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连接螺柱,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螺柱本体,及与所述螺柱本体两端连接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螺柱本体上套设有弹簧夹及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笔杆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前笔杆过盈配合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子笔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前笔杆内的定位塞,所述定位塞套设于所述第一轴部上,所述定位塞与所述前笔杆过盈配合,所述旋转轴可在所述定位塞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往复运动。本技术的电子笔,由于旋转轴可相对笔杆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笔头伸出或缩回笔杆,电子笔不使用时笔头可缩回到笔杆内避免被磨损,延长了电子笔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笔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笔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笔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笔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子笔的另一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电子笔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电子笔的另一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电子笔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所公开的电子笔10,包括笔头11、笔杆12、旋转组件13及连接组件14,笔头11用于与触控屏接触,笔杆12包括同轴设置的前笔杆121和后笔杆122,旋转组件13收容于笔杆12内,旋转组件13包括与笔头11连接的旋转轴131,旋转轴131与笔杆12同轴设置,旋转轴131可相对笔杆12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笔头11伸出或缩回笔杆12,连接组件14用于连接前笔杆121、后笔杆122及旋转组件13,后笔杆122相对前笔杆12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旋转轴131相对笔杆12向前移动以使笔头11伸出前笔杆121,后笔杆122相对前笔杆12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旋转轴131相对笔杆12向后移动以使笔头11缩回前笔杆121内。其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具体地,前笔杆121的一端连接有铜圈15,该端为笔杆12的前端,笔头11可自该端伸出前笔杆121。后笔杆122的一端通过铜顶帽16固定有笔挂17,该端为笔杆12的末端。笔头11包括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笔,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与触控屏接触的笔头;/n笔杆,所述笔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前笔杆和后笔杆;/n收容于所述笔杆内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笔头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笔杆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笔杆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笔头伸出或缩回所述笔杆;及/n用于连接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及所述旋转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前移动以使所述笔头伸出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后移动以使所述笔头缩回所述前笔杆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触控屏接触的笔头;
笔杆,所述笔杆包括同轴设置的前笔杆和后笔杆;
收容于所述笔杆内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所述笔头连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笔杆同轴设置,所述旋转轴可相对所述笔杆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笔头伸出或缩回所述笔杆;及
用于连接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及所述旋转组件的连接组件,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前移动以使所述笔头伸出所述前笔杆,所述后笔杆相对所述前笔杆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笔杆向后移动以使所述笔头缩回所述前笔杆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笔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前笔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导轨件及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定位销,所述导轨件呈筒状,所述导轨件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及贯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中空部,所述导轨件的外周面开设有与所述中空部连通的螺旋导轨槽,所述定位销可在所述螺旋导轨槽导程内滑动以使所述旋转轴在所述中空部内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为定位螺柱,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螺柱本体,及分别与所述螺柱本体两端连接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螺柱本体上,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轨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笔杆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古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温酷数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