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42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所述中框结构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沿处设置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适于引导流经所述出风口上沿处的风的流向,以避免在所述出风口上沿处产生凝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框结构,通过在出风口上沿处设置导风面,且导风面与底座风道的上出风面的倾斜角度一致,这样延长了风的导向距离,避免从风道出来的风在出风口上沿处产生死角,从而导致出现回风、凝露现象。

A middle frame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常见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其中框与底座的装配通常通过底座上的卡扣与中框上对应开设的扣孔相扣合来实现,其中,中框上的出风口与底座风道适配连接形成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通道。但现有的中框出风口处为直平面,也即中框的出风口上沿与底座的风道上出风面形成有钝角,这样使得从出风通道流出的冷风或热风在出风口处会与室内的热风冷风混合,从而产生凝露水,且容易出现回风现象,影响室内机的换热效率,降低整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中框的出风口上沿与底座的风道上出风面形成有钝角,使得从出风通道流出的冷风或热风在出风口处会与室内的热风冷风混合,从而产生凝露水,且容易出现回风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框结构所述中框结构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沿处设置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适于引导流经所述出风口上沿处的风的流向,以避免在所述出风口上沿处产生凝露。通过设置导风面,从风道出来的风可以沿着导风面流出,不会由于在出风口上沿处形成有死角而导致出现回风、凝露现象。可选的,所述中框结构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导风面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侧边与中框底板所在平面的最小距离L2大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中框底板所在平面的最小距离L1。这样,使得导风面不与中框结构的底板平行,且导风面相对于中框底板向前下方倾斜,与上出风面倾斜角度一致,保证风可以没有障碍的直接流出。可选的,所述中框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接,适于引导空调器出风。这样,从空调器内的风机出来的风可以在风道的导向下流向出风口,进而从出风口吹出。可选的,所述导风面为有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下沿方向凹陷。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风的流向。可选的,所述导风面与所述风道的上出风面相切。这样,使得从上出风面流出的风可以平滑过渡到导风面上。可选的,所述导风面为平面,且所述导风面与所述风道的上出风面共面或相切。这样,使得从上出风面流出的风可以平滑过渡到导风面上。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卡接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卡筋,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卡筋配合连接,以对所述下底座进行限位。这样不仅使中框结构与底座的连接更为牢靠,还可以提高导风面与上出风面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出风口的上沿处产生凝露。可选的,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中框结构的结构强度,避免长时间使用而产生变形现象。可选的,所述导风面与所述中框结构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零件加工制造和空调器整机装配的成本,且提高了中框结构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在出风口处易产生凝露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调器,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中框结构。所述空调器与上述中框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中框结构与底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中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面与上出风面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导风面与上出风面装配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中框结构与底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0为图9中D处放大图;图1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框结构与底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框结构,11-导风面,12-出风口,13-加强筋,14-卡接结构,15-中框底板,16-中框前板,17-中框顶板,18-第一侧边,19-第二侧边,2-底座,21-风道,211-上出风面,212-下出风面,22-卡筋,11’-直平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后”、“上”、“下”、“左”、“右”、“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外部”指空调器使用状态下中框靠近用户的一侧,“内部”指空调器使用状态下中框远离用户的一侧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结合图1-2、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框结构,包括中框结构1,中框结构1上设有用于空调器出风的出风口12,出风口12的上沿处设置有导风面11,导风面11适于引导流经出风口12上沿处的风的流向,以避免在出风口12上沿处产生凝露。具体的,中框结构1包括有中框顶板17、中框底板15、中框前板16和两侧板(图中未标出)。其中,中框顶板17与中框底板15平行,中框前板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中框顶板17和中框底板15垂直固定连接,并与两侧板共同围合成中框结构,中框结构还包括一底座2,底座2设置在中框结构1内部并与中框底板15固定连接。为提高空调器的空间利用率和美观度,中框前板16与中框顶板17和中框底板15的连接处弧形设置,中框顶板17通常设置有进风格栅用于进风,出风口12位于中框前板16与中框底板15的连接处便于出风。底座2上设有风道21,中框结构1与底座装配时,风道21与出风口12相配合,用于引导从风机出来的风沿风道21流向出风口12,风道21包括上出风面211和下出风面212;在中框结构1与底座2的装配状态下,上出风面211与导风面11紧密贴合,下出风面212与中框的下出风面贴合,共同形成空调器的出风通道。结合图11所示,在现有的导风结构中,出风口12上沿处设置有与中框底板15平行的直平面11’,由于底座2上风道21的出风特性,该直平面11’与风道21会形成一钝角,也即上出风面211与直平面11’的连接处朝向出风口12处凸出,这样使得,当风沿着风道21的上出风面211方向流出后,风与出风口12上沿处的直平面11’之间会形成一死角,在压力作用下,沿上出风面211方向流动的风会改变方向并沿着直平面11’进入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框结构,所述中框结构(1)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设置有导风面(11),所述导风面(11)适于引导流经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的风的流向,以避免在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产生凝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结构,所述中框结构(1)上设有用于出风的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设置有导风面(11),所述导风面(11)适于引导流经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的风的流向,以避免在所述出风口(12)上沿处产生凝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结构包括第一侧边(18)和第二侧边(19),所述第一侧边(18)和所述第二侧边(19)位于所述导风面(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且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侧边(18)与中框底板(15)所在平面的最小距离L2大于所述第二侧边(19)与所述中框底板(15)所在平面的最小距离L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风道(21),所述风道(21)与所述出风口(12)连接,适于引导空调器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11)为弧面,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出风口(12)的下沿方向凹陷。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柳尚彬黄家柏张坤鹏霍彪许超魁王杰杰王千广贺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