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年默专利>正文

废弃热气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028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处理废弃热气的设备,包括:第一热回收部分,通过鼓风机将处理室内的废气送到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气管,处理室具有入口和出口,第一热交换器具有吸收端口和排气端口,排气端口设有鼓风机并和与处理室连接的输送管连接;具有吸收端口和排水端口的第二热交换部分设在处理室的排气端口上,泵a设在吸收端口上;温度控制部分,第三热交换器设在第一热交换器的吸收端口上,第三热交换器的吸收端口和排气端口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排水端口相连,阀a和阀b位于排水端口和第三热交换器的排气端口及吸收端口之间,温度传感器设在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气端口上并与阀a、阀b连接;和湿式净化部分,与处理室排气管连接的吸收管设于净化主体的一侧,净化主体的上部被隔开,下部容纳清洁剂,带有鼓风机C的排气管设在净化主体的另一侧,带有排水阀的排水管形成在净化主体的下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废弃热气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为各种目的而回收并再次使用废热的废弃热气处理设备,例如,用于提供热水,提高气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废气处理装置110包括旋风式湿式涤气器主体111,清洁剂注入口115设在所述湿式涤气器主体111的内部上方,以便注入清洁剂,喷雾过滤器设在清洁剂注入口115之上。清洁剂注入口115与清洁剂储存容器112和吸入管113连接,在吸入管113上设置一个泵113a,因此,运转泵113a可将清洁剂储存容器112中的清洁剂提供到清洁剂注入口115处。排气装置114连接在湿式涤气器111的上部,鼓风机111b设在排气装置111上,因此,通过操作鼓风机111b将湿式涤气器主体111内的气体从排气装置114中排出,位于湿式涤气器111下部的排水管112b与清洁剂储存容器112相连。按照这种传统装置,通过鼓风机的运转,处理室100中的高温废气被送到排气管111a,然后被释放到湿式洗涤器主体111内。被释放到湿式洗涤器主体111内的废气被从清洁剂注入口115注入的清洁剂分为气体和污染物。分离的气体流入喷雾过滤器116内,然后流入排气装置114而被排出,而污染物通过与入口111下部相连的排水管112b送到清洁剂储存容器112中储存。通过清洁剂储存容器112的排水管112b,把储存的废水转移和储存在水罐车117内,所述的清洁剂储存容器112带有排水阀112a。然而,按照如图5所示的传统装置,由于处理室100中的高温气体和外部低温气体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处理室100的入口101和出口102内的空气受到冷凝作用,并且,冷凝水与工艺材料的接触引起处理效果不佳。传统技术具有一个缺点,即为生产工艺材料进行的预热花费时间多,从而引起不方便、效率差和低的生产力。因为预热耗费的能量引起生产成本提高,不能再次利用废热,因此传统技术不经济、节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处理废弃热气的设备,包括第一热回收部分,其中通过操作鼓风机a将处理室内的废气送到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气管,所述处理室具有一个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具有一吸收端口和一排气端口,所述排气端口设有鼓风机b并且与处理室连接的输送管连接;第二热交换部分,其中,具有吸收端口和排水端口的第二热交换部分设在所述处理室的排气端口上,泵a设在所述吸收端口之上;温度控制部分,其中,第三热交换器设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吸收端口上,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吸收端口和排气端口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排水端口相连,阀a和阀b位于排水端口和第三热交换器的排气端口及吸收端口之间,温度传感器设在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气端口上,所述阀a和阀b与温度传感器相连;和湿式净化部分,其中,与处理室排气管连接的吸收管设于净化主体的一侧,所述净化主体的上部被隔开,下部容纳清洁剂,带有鼓风机C的排气管设在所述净化主体的另一侧,带有排水阀的排水管形成在净化主体的下部。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废弃热气的设备,其中,设有泵b的主馈料管与所述净化主体下部连接,所述主馈料管与第一馈料支管和第二馈料支管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馈料支管分别朝向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交换器设置,并分别具有阀c和阀d,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馈料支管和第二馈料支管的端部,带有第一排气装置的第一收集容器和带有第二排气装置的第二收集容器分别位于第一馈料支管和第二馈料支管的下部,所述第一排气装置和第二排气装置和带有排水管的旋流器连接,所述排水管包括泵c,所述泵c的排水管b和净化主体的排水管a包括一个与储存室连接的净化部分。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理室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4为传统处理废弃热气过程的工艺流程图。图5为传统处理废弃热气设备的处理室的横截面图。其中标号代表如下部件1处理室;11入口;12出口;13排气管;14鼓风机a;2第一热回收部分;21第一热交换器;21a吸收端口;21b排气端口22鼓风机b;23输送管;3第二热回收部分;31第二热交换器31a吸收端口; 31b排水端口32泵a4温度控制部分41第三热交换器41a吸收端口41b排气端口42阀a 43阀b44温度传感 45控制器5湿式净化部分50净化主体 51吸收管52排气管 53排水阀54排水管a 55鼓风机c6净化部分61主馈料管 61a泵b62第一馈料支管 62a阀c63第二馈料支管 63a阀b64第一注入口65第二注入口66第一收集室 66a第一排气装置67第二收集室 67a第二排气装置68旋流器68a排水管b 68b泵c69a阀e 69b排水管c70水罐车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一个特定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结构的工艺流程图。从图1中可看到,本专利技术包括具有入口11和出口12的处理室1,处理室1的入口11和出口12与排气管13在处理室1内部连接,所述排气管13在处理室1的上部形成,其中,工艺材料在处理室内被加热或被处理。处理室1的排气管13包括第一热回收部分2,以回收从排气管13排出的高温废气的废热,第一热回收部分2包括具有吸收端口21a和排气端口21b的第一热交换气21,所述排气端口21b在排气管13上并且排气管13带有鼓风机a14,而且第一热交换器21的排气端口21b还包括鼓风机b22。为了将热量在第一热交换器21内变换的气体再次送进处理室1、入口11和出口12,在处理室1的上部形成输送管23,并且输送管23与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气端口21b相连。第二热回收部分3和第一热回收部分2一起形成在处理室1的排气管13之上,与第一热回收部分2相似,第二热回收部分3包括带有吸收端口31a和设在排气管13上的排水端口31b,并且泵a32设在第二热交换器31的吸收端口31a上。进一步,在第一热交换器21和第二热交换器31之间安有温度控制部分4,以控制热量在第一热交换器21中交换之后从输送管23再次馈送到处理室1中的气体的温度。温度控制部分4包括具有吸收端口41a和设在第一热交换器21的吸收端口21a上的排气端口41b的第三热交换器41,第三热交换器41的吸收端口41a和排气端口41b与第二热交换器31的排水端口31b连接。为达到开启和关闭的效果,阀a42设在第二热交换器31的排水端口31b上,所述排水端口31b位于第三热交换器41的排水端口41a和排气端口41b之间,与之相似,阀b43设在第三热交换器41的排水端口41a上。为了检测被热交换并通过输送管23输送到处理室1的气体的温度,第一热交换器21的排气端口21b包括一个温度传感器44,阀a42和阀b43同温度传感器44一起与控制器45相连。为了去除从处理室1的排气管13排出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在排气管52的末端设有一湿式净化部分5,所述湿式净化部分5包括空的净化主体50,所述净化主体50带有设在其一侧的用来吸收废气的吸收管51,排气管13用来排放从净化主体50中净化的废气。排气管52包括一鼓风机55,清洁剂装在分开的净化主体50内,具有排水阀53的排水管a54设在净化主体50的下部以便排水。现在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和特点。首先,通过开动排气管13上的鼓风机14,处理室1中的高温废气被吸收到排气管13。随后,吸收的高温气体流经排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弃热气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热回收部分(2),其中,通过运转鼓风机a(14)将处理室(1)内的废气送到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1)的排气管(13),所述处理室(1)具有入口(11)和出口(1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具有吸收端口(2 1a)和排气端口(21b),所述排气端口(21b)设有鼓风机b(22)并和与处理室(1)连接的输送管(23)连接;第二热交换部分(3),其中,具有吸收端口(31a)和排水端口(31b)的第二热交换器(31)设在所述处理室(1)的排气管( 13)上,泵a(32)设在所述吸收端口(31a)之上;温度控制部分(4),其中,第三热交换器(41)设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的吸收端口(21a)上,所述第三热交换器(41)的吸收端口(41a)和排气端口(41b)与第二热交换器(31 )的排水端口(31b)相连,阀a(42)和阀b(43)位于排水端口(31b)和排气端口(41b)及第三热交换器(41)的吸收端口(41a)之间,温度传感器(44)设在第一热交换器(21)的排气端口(21b)上,所述阀a(42)和阀b(43)和温度传感器(44)相连;和湿式净化部分,其中,与处理室(1)的排气管(13)连接的吸收管(51)设于净化主体(50)的一侧,所述净化主体(50)的上部被隔开,下部容纳清洁剂,带有鼓风机C(55)的排气管(52)设在所述净化主体(50) 的另一侧,带有排水阀(53)的排水管a(54)形成在净化主体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年默
申请(专利权)人:崔年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