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3023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散热器、节温器、水泵、膨胀水壶、暖风机、发动机水套,水泵设置在发动机水套的入水口前端,节温器设置在节温器盖中,冷却液散热器设置在缸体到散热器管路与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之间,还包括增压器和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增压器的冷却入水口与发动机水套连接,增压器的冷却出水口与缸盖出水管路连接,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进水管路前端与缸盖出水管路连接,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出水管路后端同时与小循环管路后端及缸盖到散热器管路前端连接,小循环管路前端与节温器盖另一个入水口连接,暖风机进水管路前端与缸盖出水管路连接,暖风机回水管路后端连通至节温器盖中。

Integrated engine cooling system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transmission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仅考虑发动机本体的冷却,或有的发动机考虑对发动机机油的冷却,但随着发动机结构复杂化,匹配传动系统的多样化,仅仅对发动机本体进行冷却是不够的。如涡轮增压发动机还需要对增压器轴承进行冷却,必需设置配套的增压器冷却器,带自动变速器的发动机还需要对变速器油进行冷却及加热,使变速器油处于稳定的工况运行,需要设置变速器油恒温控制系统。这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增压器冷却、变速器油恒温控制系统是分开的,需要另外的辅助泵或散热器对增压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通过设置不同冷却管路上的水温传感器进行监测,通过ECU或VCU进行控制泵的工作,控制逻辑繁锁,增加了冷却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及降低了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增压器冷却、变速器油恒温控制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冷却系统,可减少辅助的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散热器(1)、节温器(2)、水泵(3)、膨胀水壶(4)、暖风机(6)、发动机水套(8),水泵(3)设置在发动机水套(8)的入水口前端,节温器(2)设置在与水泵(3)入水口连接的节温器盖(10)中,冷却液散热器(1)设置在缸体到散热器管路与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之间, 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前端与节温器盖(10)一个入水口连接,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后端与冷却液散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缸体到散热器管路前端与缸盖出水管路(101)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器(5)和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7),增压器(5)的冷却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控制变速器油恒温的集成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散热器(1)、节温器(2)、水泵(3)、膨胀水壶(4)、暖风机(6)、发动机水套(8),水泵(3)设置在发动机水套(8)的入水口前端,节温器(2)设置在与水泵(3)入水口连接的节温器盖(10)中,冷却液散热器(1)设置在缸体到散热器管路与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之间,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前端与节温器盖(10)一个入水口连接,散热器到节温器管路(103)后端与冷却液散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缸体到散热器管路前端与缸盖出水管路(101)后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器(5)和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7),增压器(5)的冷却入水口与发动机水套(8)连接,增压器(5)的冷却出水口与缸盖出水管路(101)连接,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7)的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进水管路(301)前端与缸盖出水管路(101)连接,变速器润滑油散热器出水管路(302)后端同时与小循环管路(303)后端及缸盖到散热器管路(102)前端连接,小循环管路(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富雄陈小波蒙亦光张玉杜雄雄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