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93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蜗杆、蜗轮、驱动板、磁钢和壳体,所述电机和蜗轮均安装在壳体上,所述电机与蜗杆相连接,所述蜗杆和驱动板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磁钢安装在蜗轮上,所述驱动板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钢的磁场变化的感应器,所述驱动板与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蜗轮在转动时,则磁钢会随蜗轮的转动而转动,从而驱动板上的感应器能通过感应磁钢的磁场变化,来获取当前磁钢的位置信息,根据此信息来对应控制电机的转动和制动,从而保证蜗轮转动精度,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电子锁的开启或者关闭的可靠性,减少电子锁内的锁舌及传动部件的磨损,提高电子锁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锁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和安保等行业中,而随着人们对锁具的需求的变化,传统锁具受限于其开启便捷性、安全性和扩展性,已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锁已渐渐的在锁具中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锁,多是依靠动力装置来改变锁舌于锁体内的位置以此实现电子锁的开启或者关闭的。但是,常见的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其动作精度较低,容易导致锁舌的位置发生偏离,造成锁舌及内部传动件的摩擦损耗较大,影响电子锁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造成电子锁无法正常开启或者关闭,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蜗杆、蜗轮、驱动板、磁钢和壳体,所述电机和蜗轮均安装在壳体上,所述电机与蜗杆相连接,所述蜗杆和驱动板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所述磁钢安装在蜗轮上,所述驱动板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钢的磁场变化的感应器,所述驱动板与电机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蜗轮能与电子锁的锁舌相连,而电机能带动蜗杆转动,从而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以此改变锁舌于电子锁内的位置,实现电子锁的开启或者关闭。而蜗轮在转动,则磁钢会随蜗轮的转动而转动,使得磁钢所发出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驱动板上的感应器能通过感应磁钢的磁场变化,来对应获得当前磁钢的位置信息,即获取到蜗轮的位置信息,根据此信息来对应控制电机的转动和制动,从而保证蜗轮转动精度,即保证锁舌的动作精度,由此,本技术能保证电子锁的开启或者关闭的可靠性,减少电子锁内锁舌及内部传动件的磨损,提高电子锁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套装在蜗杆的一端,所述下轴承套装在蜗杆的另一端,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均嵌装在壳体内。上轴承和下轴承的设置能便于对蜗杆于壳体内的位置进行固定,并能不影响蜗杆的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蜗轮上设有前凸出端和后凸出端,所述前轴承套装在前凸出端上,所述后轴承套装在后凸出端上,所述前轴承和后轴承均嵌装在壳体内。前轴承和后轴承的设置能便于对蜗轮于壳体内的位置进行固定,并能不影响蜗轮的转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凸出端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凸出,所述第一凸出位于第一缺口内。由此,当蜗轮在转动到设定的极限位置时,会受到第一凸出的限制,避免蜗轮的继续转动造成本技术的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凸出端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凸出,所述第二凸出位于第二缺口内。由此,当蜗轮在转动到设定的极限位置时,会受到第二凸出的限制,避免蜗轮的继续转动造成本技术的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凸块,所述电机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卡于凹槽内。由此,能增加电机和壳体的接触面积,提高电机的安装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相连接。由此,能便于其他部件于壳体内的安装,同时,还能方便壳体内孔,槽或者凸起等结构的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器为霍尔传感器或者干簧管。由此,霍尔传感器或者干簧管均可以通过感应磁钢的磁场变化,以对应获得磁钢的位置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蜗轮上设有轮齿,所述轮齿为Pom(Polyoxymethylene,即聚甲醛)工程塑料轮齿。由此,在保证了轮齿的强度的同时,能有效减少传动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蜗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子锁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包括电机1、蜗杆2、蜗轮3、驱动板4、磁钢5、壳体6、上轴承7、下轴承8、前轴承9和后轴承10。壳体6包括前壳体61和后壳体62,前壳体61和后壳体6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前壳体61上设有前半凸块,后壳体62上设有后半凸块,当前壳体61和后壳体62在连接后,前半凸块和后半凸块会于壳体6上组成凸块603,而电机1可以为市售的减速电机,电机1的机身上设有凹槽11,凸块603卡于凹槽11内,使得电机1的机身被固定安装在壳体6上。电机1的输出轴与蜗杆2相连接,蜗杆2上设有螺纹,蜗轮3上设有轮齿30,通过螺纹和轮齿30的啮合,使得蜗杆2和蜗轮3啮合连接,而蜗轮3的轮齿30为Pom工程塑料轮齿。上轴承7则套装在蜗杆2的一端上,下轴承8套装在蜗杆2的另一端上,上轴承7和下轴承8均嵌装在壳体6内,使得蜗杆2安装在壳体6内,且蜗杆2能于壳体6内转动。蜗轮3上还设有前凸出端31和后凸出端32,前轴承9套装在前凸出端31上,后轴承10套装在后凸出端32上,前轴承9和后轴承10均嵌装在壳体6内,使得蜗轮3安装在壳体6上,且蜗轮3能进行转动,另外,蜗轮3的轮齿30位于壳体6内,而蜗轮3的前凸出端31的端部和后凸出端32的端部均从壳体6上露出,以便于与其他结构如锁舌或者机械锁芯等的相连。磁钢5则固定安装在蜗轮3上,使得蜗轮3在转动时,磁钢5能随蜗轮3的转动而转动,驱动板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壳体6内,且驱动板4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钢5磁场变化的感应器,感应器可以为市售的霍尔传感器或者干簧管,本实施例中,感应器优选为霍尔传感器。而驱动板4通过导线与电机1电性连接,使得驱动板4可以控制电机1的工作。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技术可以安装于电子锁内,且蜗轮3可与手柄主轴等结构与电子锁的锁舌固定连接。当需要开启或者关闭电子锁时,即需要改变锁舌于电子锁内的位置时,此时,可以启动电机1,使得电机1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的转动带动蜗轮3的转动,从而使得与蜗轮3相连的锁舌能随着蜗轮3的转动而发生位置变化,同时,蜗轮3在转动时,则安装在蜗轮3的磁钢5也会随其转动,从而磁钢5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而驱动板4上的感应器能通过感应磁钢5的磁场变化,从而对应出当前磁钢5的位置,即对应出蜗轮3的位置,当蜗轮3转动到位时,即电子锁的开启或者关闭到位时,则驱动板4对电机1发出制动指令,使得电机1制动,从而使得蜗轮3停止,以保证蜗轮3和锁舌的动作精度。另一方面,蜗轮3的前凸出端31上还设有第一缺口311,壳体6的前壳体61上则设有第一凸出601,第一凸出601位于第一缺口311内,而蜗轮3的后凸出端32上还设有第二缺口321,壳体6的后壳体62上则设有第二凸出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蜗杆(2)、蜗轮(3)、驱动板(4)、磁钢(5)和壳体(6),所述电机(1)和蜗轮(3)均安装在壳体(6)上,所述电机(1)与蜗杆(2)相连接,所述蜗杆(2)和驱动板(4)均安装在壳体(6)内,所述蜗杆(2)与蜗轮(3)啮合连接,所述磁钢(5)安装在蜗轮(3)上,所述驱动板(4)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钢(5)的磁场变化的感应器,所述驱动板(4)与电机(1)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蜗杆(2)、蜗轮(3)、驱动板(4)、磁钢(5)和壳体(6),所述电机(1)和蜗轮(3)均安装在壳体(6)上,所述电机(1)与蜗杆(2)相连接,所述蜗杆(2)和驱动板(4)均安装在壳体(6)内,所述蜗杆(2)与蜗轮(3)啮合连接,所述磁钢(5)安装在蜗轮(3)上,所述驱动板(4)上设有用于感应磁钢(5)的磁场变化的感应器,所述驱动板(4)与电机(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轴承(7)和下轴承(8),所述上轴承(7)套装在蜗杆(2)的一端,所述下轴承(8)套装在蜗杆(2)的另一端,所述上轴承(7)和下轴承(8)均嵌装在壳体(6)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锁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轴承(9)和后轴承(10),所述蜗轮(3)上设有前凸出端(31)和后凸出端(32),所述前轴承(9)套装在前凸出端(31)上,所述后轴承(10)套装在后凸出端(32)上,所述前轴承(9)和后轴承(10)均嵌装在壳体(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坚朗海贝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