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8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提供了一种支模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支模架包括:第一板支模架组,连接在底板与中板的板材之间;第二板支模架组,连接在中板与顶板的板材之间;第一梁支架模组,连接在底板的梁与中板的梁之间;第二梁支架模组,连接在中板的梁与顶板的梁之间;加强支架模组,与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其中,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各不相连。通过对各个模板的板的支架和梁的支架分离设置,避免了板梁之间的交错传荷,且可以进行板和梁的支模架安装后再通过加强支架模组连接板支模架和梁支模架,简化了支模架的安装和拆除。

Formwork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模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模架。
技术介绍
支模架用于固定和支撑建筑施工中的各类模板,在施工涉及的跨度较长和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对支模架的稳定性和支撑刚度的要求较高。为了加强支模架的稳定性和刚度,通常采用加密支模架的方式,从而增加了支模架的数量,由于支模架数量多且彼此之间互相连接,使得安装和拆除支模架的工作量巨大,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模架,以解决支模架安装和拆除工作量大,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模架,包括:第一板支模架组,连接在底板与中板的板材之间;第二板支模架组,连接在中板与顶板的板材之间;第一梁支架模组,连接在底板的梁与中板的梁之间;第二梁支架模组,连接在中板的梁与顶板的梁之间;加强支模架组,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各不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梁支架模组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的间距,所述第二梁支架模组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板支模架组的间距。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模架组包括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所述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模架组还包括:设置在底板和中板之间的第一斜拉杆组,和设置在中板和顶板之间第二斜拉杆组。进一步的,第一斜拉杆组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斜拉杆,所述第一斜拉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度;第二斜拉杆组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斜拉杆,所述第二斜拉杆与所述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60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和所述第一梁支模架组包括可调底座,所述可调底座用于与所述底板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用于放置在基坑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支模架组包括加强横杆,所述加强横杆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高低跨度部所对应的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和第二梁支架模组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横杆包括第一加强横杆和第二加强横杆,其中,第一加强横杆连接第一板支模架组和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加强横杆连接第二板支模架组和第二梁支架模组。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拐角处设置有异型钢模。本技术所提供的支模架,包括连接在底板与中板的板材之间的第一板支模架组、连接在中板与顶板的板材之间的第二板支模架组、连接在底板的梁与中板的梁之间的第一梁支架模组、连接在中板的梁与顶板的梁之间的第二梁支架模组,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各不相连。通过对各个模板的板的支模架和梁的支模架分离设置,避免了板梁之间的交错传荷,且可以进行板和梁的支模架安装后再通过加强支架模组连接板支模架和梁支模架,简化了支模架的安装和拆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板支模架组和第一梁支模架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板支模架组和第二梁支模架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横杆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板异型钢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中板;3、顶板;11、第一板支模架组;12、第一梁支架模组;13、第一斜拉杆组;14、异型钢模;21、第二板支模架组;22、第二梁支架模组;23、第二斜拉杆组;31、立杆;32、横杆;33、上碗扣;331、限位销;34、下碗扣;40、加强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在底板1(参见图6)、中板2和顶板3之间的支模架。其中,底板1直接设置在基坑中,而不需要在底板1下方再设置支模架对其支撑。基坑底面应基本平整,以使底板1的表面处于基本水平状态。为加强底板1,中板2和顶板3的强度,在重要受力位置均设置有梁;即:底板1,中板2和顶板3均包括板材部分和梁部分。支模架包括:第一板支模架组11,连接在底板1与中板2的板材之间;第二板支模架组21,连接在中板2与顶板3的板材之间;第一梁支架模组12,连接在底板1的梁与中板2的梁之间;第二梁支架模组22,连接在中板2的梁与顶板3的梁之间;加强支模架组,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11、第二板支模架组21、第一梁支架模组12、第二梁支架模组22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11、第二板支模架组12、第一梁支架模组21、第二梁支架模组22各不相连。通过上述设置,各个模板的板的支模架和梁的支模架分离设置,避免了板梁之间的交错传荷,且可以进行板和梁的支模架安装后再通过加强支架模组连接板支模架和梁支模架,简化了支模架的安装和拆除。需要说明的是,交错传荷是指在用于支撑梁和支撑梁之外的板材的支模架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加载在梁上的载荷和加载在板材上的载荷可以通过上述直接连接的支模架进行传递,从而使作用在梁和作用在板材的载荷互相传递和影响,因此载荷的交错和传递,互相影响。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梁支架模组12的间距小于第一板支模架组11的间距,第二梁支架模组的间距22小于第二板支模架组21的间距。即:通同一层的支模架中,支撑梁部分的支模架相对于支撑板材部分的支模架进行了加密,从而能够对承重相对较大的梁部分提供稳固的支撑。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支模架组内的支模架的设置可以是等间距的也可以是不等间距的,第一梁支架模组12的间距是指第一梁支架模组12中相邻的支模架之间的最大间距,第一板支模架组11的间距是指第一板支模架组11中相邻的支模架之间的最小间距,第二梁支架模组的间距22是指第二梁支架模组的间距22中相邻的支模架之间的最大间距,第二板支模架组21的间距是指第二板支模架组21中相邻的支模架之间的最小间距。具体的,加强支模架组包括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与第一板支模架组11、第二板支模架组21、第一梁支架模组12、第二梁支架模组22均连接。通过加强支模架组的设置,从而将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板支模架组,连接在底板与中板的板材之间;/n第二板支模架组,连接在中板与顶板的板材之间;/n第一梁支架模组,连接在底板的梁与中板的梁之间;/n第二梁支架模组,连接在中板的梁与顶板的梁之间;/n加强支模架组,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各不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支模架组,连接在底板与中板的板材之间;
第二板支模架组,连接在中板与顶板的板材之间;
第一梁支架模组,连接在底板的梁与中板的梁之间;
第二梁支架模组,连接在中板的梁与顶板的梁之间;
加强支模架组,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各不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支架模组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的间距,所述第二梁支架模组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板支模架组的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模架组包括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所述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与所述第一板支模架组、第二板支模架组、第一梁支架模组、第二梁支架模组均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模架组还包括:设置在底板和中板之间的第一斜拉杆组,和设置在中板和顶板之间第二斜拉杆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珺邓文全许颖儿赵余夫
申请(专利权)人: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