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416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有第一镜片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镜片组,具有负光焦度;孔径光阑;第三镜片组,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镜片组,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镜片组,具有正光焦度,其中,从第一镜片组到第五镜片组均由球面镜片组成,所述的第二镜片组和第四镜片组均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两者沿着光轴移动来实现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的变倍,第五镜片组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第五镜片组沿着光轴移动以校正变倍过程和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全球面镜片存在清晰度低和变形等问题导致镜头的成像质素难以保证,镜头性能较难达到4M级别标准的问题,提供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

A global high magnification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
技术介绍
球面镜片的镜片表面呈球面的弧度,当不同波长的光线以平行光轴入射后镜片上不同的位置时,会形成像差的问题,影响影像的质素,进而出现清晰度下降和变形等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通过增加用于矫正的镜片,但这样会进一步削弱成像的质素,也会增加镜头的体积和重量。于是,现在市面上的高倍率镜头,为了达到较高清晰度,通常需要使用非球面镜片来提升性能,同时节省空间而缩减镜头体积,但是非球面镜片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检测较为复杂,在生产制造中由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此企业对量产数量不大、良率要求较高的镜头产品,往往采用全球面镜片作为光学镜头元件,然而由于全球面镜片存在清晰度低和变形等问题,使得镜头的成像质素难以保证,导致镜头性能较难达到4M级别标准。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在保持现有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具备前10倍红外共焦,具有低成本、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n第一镜片组(G1),具有正光焦度;/n第二镜片组(G2),具有负光焦度;/n孔径光阑(S);/n第三镜片组(G3),具有正光焦度;/n第四镜片组(G4),具有正光焦度;/n第五镜片组(G5),具有正光焦度;/n其中,从第一镜片组(G1)到第五镜片组(G5)均由球面镜片组成,所述的第二镜片组(G2)和第四镜片组(G4)均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两者沿着光轴移动来实现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的变倍,第五镜片组(G5)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第五镜片组(G5)沿着光轴移动以校正变倍过程和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镜片组(G1),具有正光焦度;
第二镜片组(G2),具有负光焦度;
孔径光阑(S);
第三镜片组(G3),具有正光焦度;
第四镜片组(G4),具有正光焦度;
第五镜片组(G5),具有正光焦度;
其中,从第一镜片组(G1)到第五镜片组(G5)均由球面镜片组成,所述的第二镜片组(G2)和第四镜片组(G4)均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两者沿着光轴移动来实现从广角端向望远端的变倍,第五镜片组(G5)为活动设置从而通过第五镜片组(G5)沿着光轴移动以校正变倍过程和物距变化带来的虚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镜片组(G1)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镜片(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镜片(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镜片(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镜片(4)、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镜片(5),其中所述的第一镜片(1)与第二镜片(2)组合成胶合镜片,所述的第四镜片(4)与第五镜片(5)组合成胶合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球面高倍率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镜片组(G2)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镜片(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镜片(7)、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镜片(8)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镜片(9),所述第七镜片(7)和第八镜片(8)组合成胶合镜片,所述第三镜片组(G3)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镜片(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镜片(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二镜片(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镜片(1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镜片(14),所述的第十一镜片(11)与第十二镜片(12)组合成胶合镜片,所述的第四镜片组(G4)从物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镜片(15)、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镜片(16)、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十七镜片(17)、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八镜片(18),所述的第十七镜片(17)与第十八镜片(18)组合成胶合镜片,满足条件式:
Nd6>1.85;Nd9>1.85;Nd15>1.85;Nd16>1.85
Nd12-Nd13<0.3
其中,Nd6、Nd9、Nd12、Nd13、Nd15、Nd16分别为第六镜片(6)、第九镜片(9)、第十二镜片(12)、第十三镜片(13)、第十五镜片(15)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穷龚俊强李建华全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