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8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门领域,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包括阀体,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流体介质进口与流体介质出口之间构成介质通道;单向阀组件,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其开启角度;流量传感器,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参数;所述流量传感器包括叶轮,叶轮的轮心与介质通道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在开启状态下,将流体倾斜导向于叶轮的叶片外缘。该智能防漏补水阀能够自动调节介质通道的有效管径,从而集中介质流向叶轮的叶片外缘,在微小流量下也能够准确测量,正确度高。

A kind of intelligent leakage proof make-up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
技术介绍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目前,阀门中的流量测定方式是叶轮或涡轮式流量测量依靠流体或气体的动力推动叶轮或涡轮旋转,从而产生电信号的变化进行测量。为了在微小流量时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叶轮或涡轮的旋转,测量装置会在叶轮或涡轮前加一个档流板,使流体有限的动力作用于其边缘以推动其旋转。档流板的位置通常只能是固定在某一点,档流板面积较大时能较好地测量小流量数据但在大流量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档流板面积较小时阻力很小,但不能很好地测量小流量数据。此外,现有阀门中的压力测量是在管道壳体上设置取压孔,由取压孔对流体或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该取压方式存在二个必须条件:1、管道流体是充满的;2、取压点前后流体或气体是非紊乱的。所以,低压力(动力)的流体和有较大紊流存在的流体或气体,测量正确度明显达不到期望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该智能防漏补水阀能够自动调节介质通道的有效管径,从而集中介质流向叶轮的叶片外缘,在微小流量下也能够准确测量,正确度高。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流体介质进口与流体介质出口之间构成介质通道;单向阀组件,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其开启角度;流量传感器,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参数;所述流量传感器包括叶轮,叶轮的轮心与介质通道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在开启状态下,将流体倾斜导向于叶轮的叶片外缘。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片和扭簧,阀体内部设有单向阀阀口;单向阀片的一端铰接在单向阀阀口一侧,扭簧设置于单向阀片的铰接端上;所述扭簧对于单向阀片的作用力驱使单向阀片关闭单向阀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单向阀片由扭簧所驱动,但扭簧的弹性较小,故在单向阀阀口的流体压力差情况下,流体会作用于单向阀片,从而自动化调节开度;当单向阀阀口下游的流体压力小于或等于单向阀阀口上游的流体压力时,由流体的动力推动单向阀片转动打开。当单向阀阀口下游的流体压力大于或等于单向阀阀口上游的流体压力时,流体反向压力或扭簧的弹力会驱使单向阀片关闭单向阀阀口;从而可防止流体倒流,限制介质仅可以单向流动。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片的最大开启角度为75°。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阀口下游的阀体内部设有流量腔,叶轮转动设置于流量腔内。作为优选,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用于检测流体压力参数,该流体压力参数能够表征闭式循环系统中的介质特性。该技术方案中,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流体压力参数为流体压力;当流体压力处于正常压力值时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流体压力值快速变小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处于漏水状态;而流体压力值频繁多次微降时,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处于微漏状态。作为优选,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取压点布置于阀芯组件和单向阀下游侧的非紊流区;进一步,压力传感器的取压点处于单向阀片的开启内径内。该方案中,当单向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压力传感器的取压点处于闭式循环系统中,可以监测闭式循环系统中的流体介质压力;而当单向阀片处于开启状态时,压力传感器的取压点处于单向阀片对于介质的引导区域内,能够实时准确监测流体介质的性能参数。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该智能防漏补水阀中的单向阀组件能够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其开启角度,具体是在单向阀阀口的流体压力差情况下,流体会作用于单向阀片,从而自动化调节开度。而单向阀片在开启状态下对于流体具有导向作用,使流体聚焦于介质通道一侧,并同时引导其流向叶轮的叶片外缘,增加推动叶轮转动的动力。因此,该方案中的智能防漏补水阀能够自动调节介质通道的有效管径,从而集中介质流向叶轮的叶片外缘,在微小流量下也能够准确测量,正确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防漏补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漏补水阀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防漏补水阀的底面剖视图。图4为防漏补水阀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4所示的一种闭式循环系统的防漏补水阀,包括阀体1、阀芯组件2、压力传感器3、单向阀组件4、流量传感器5和控制器6。所述的闭式循环系统是指工作时介质处于一个封闭循环回路中,该防漏补水阀适用的闭式循环系统包括空调系统中的载冷(热)剂系统。该防漏补水阀中,阀体1上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口11和流体介质出口12,流体介质进口11与流体介质出口12之间构成介质通道13;流体介质进口11与流体介质出口12的管口侧壁上通常配置有连接螺纹,便于管道连通。而防漏补水阀接入水路后,流体介质出口12下游为闭式循环系统,流体介质进口11上游为外接补给系统。所述阀体1的流体介质进口11上设有过滤网14,作用是防止异物进入闭式循环系统中。所述的阀芯组件2,置于阀体1内,并控制介质通道13的流通和断开。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组件2包括球形阀芯、驱动杆、以及与所述驱动杆相连接的减速器、驱动电机、控制板、球形阀芯两侧密封圈等。其中球形阀芯可360℃旋转,此球阀旋转到不同位置可控制介质的流通与断开。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阀芯组件2还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结构、闸阀结构、三通球阀结构等;如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球阀膜片,以及与所述球阀膜片相连接的阀杆,以及驱动所述阀杆及膜片芯体的线圈、弹簧和磁铁。所述压力传感器3,置于阀芯组件2下游的介质通道13上,用于检测流体压力参数,该流体压力参数能够表征闭式循环系统中的介质压力。具体来说,在恒定的工作状态下,可以通过介质压力来表征介质的特性。该技术方案中,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流体压力参数为流体压力;当流体压力处于正常压力值时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流体压力值快速变小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可能处于漏水状态;而流体压力值频繁多次微降时,代表闭式循环系统可能处于微漏状态;进一步结合阀芯组件的动作可以判定系统是否真正漏水。所述单向阀组件4,置于阀芯组件2下游的介质通道13内,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其开启角度。所述单向阀组件4包括单向阀片41和扭簧42,阀体1内部设有单向阀阀口15;单向阀片41的一端铰接在单向阀阀口15一侧,扭簧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流体介质进口与流体介质出口之间构成介质通道;/n单向阀组件,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器开启角度;/n流量传感器,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参数;所述流量传感器包括叶轮,叶轮的轮心与介质通道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在开启状态下,将流体倾斜导向于叶轮的叶片外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设置有流体介质进口和流体介质出口,流体介质进口与流体介质出口之间构成介质通道;
单向阀组件,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根据其上下游的介质压力自动调节器开启角度;
流量传感器,置于阀芯组件下游的介质通道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参数;所述流量传感器包括叶轮,叶轮的轮心与介质通道的中心线偏心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在开启状态下,将流体倾斜导向于叶轮的叶片外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防漏补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片和扭簧,阀体内部设有单向阀阀口;单向阀片的一端铰接在单向阀阀口一侧,扭簧设置于单向阀片的铰接端上;所述扭簧对于单向阀片的作用力驱使单向阀片关闭单向阀阀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真健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晶鑫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