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力专利>正文

广谱杀菌无公害促生长新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113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叶青双锌ν型化合物,易于制备,能耗更低,具有更低的吸湿性、更好的存储稳定性和安全性或有效性等,具有广谱杀菌和无公害特点,该化合物或其组合物适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上各种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和或促进作物健康或生长发育的农药或用于保护工业材料不受病菌侵害的领域的药物中的应用。

New compound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for broad-spectrum sterilization and pollution-free growth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谱杀菌无公害促生长新化合物及其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地说是提供抗菌药物叶青双锌的稳定性更好的新化合物以及其农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叶青双锌,化学名称为N,N′-甲撑-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锌,分子式C5H4N6S4Zn,分子量341.75,叶青双锌是合成的有机锌广谱杀菌剂,兼具内吸、传导、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且其治疗作用的效果大于保护作用,是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一代高效、低毒、广谱杀菌剂,对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广泛用于作物多种细菌和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其中,主要防治对象包括: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柑橘溃疡病、袖溃疡病、黄瓜角斑病、棉花角斑病、大蒜叶枯病、甜瓜角斑病、白菜软腐病、柑橘疮痴病、袖疮痴病、香蕉叶斑病、西瓜枯萎病、龙眼叶斑病、花生叶斑病、葡萄黑痘病、果树轮纹病、炭疽病等;此外,还可以补充微量元素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维持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叶青双锌的作用机理:叶青双锌的结构由二个基团组成杀菌。一是叶青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叶青双锌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叶青双锌新化合物为叶青双锌结晶水合物,分子式为C

【技术特征摘要】
1.叶青双锌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叶青双锌新化合物为叶青双锌结晶水合物,分子式为C5H4N6S4Zn·H2O。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叶青双锌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
在反应容器中加叶青双,加水和/或有机溶剂C1-C6的低分子醇、C2-C8的低分子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搅拌,加碱,譬如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氢钾、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水溶液,搅拌使溶解,加锌盐或其溶剂化合物,锌盐或其溶剂化合物选自但不仅限于硫酸锌、七水硫酸锌、氯化锌、醋酸锌、二水醋酸锌、硝酸锌、硝酸锌四水合物、六水合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水溶液,搅拌,待固体充分析出,过滤,用水、C1-C6的低分子醇、C3-C8的低分子酮、C2-C8的低级醚、C2-C6的低分子腈、C1-C6的低分子卤代烃中的一种或几种洗一次到数次,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得新型叶青双锌化合物——叶青双锌结晶水合物;
其中,反应中所使用的叶青双:碱的一种的当量比约为1:1~1.2;反应中所使用的叶青双与水、或C1-C6的低分子醇、或C2-C8的低级醚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重量体积比为:1(g):3.5~60(ml),较优选的比为:1(g):5~40(ml);叶青双与锌盐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当量比约为1:0.98~1.1;
其中,有机溶剂C1-C6的低分子醇,选自但不仅限于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C2-C6的低分子腈选自但不仅限于乙腈;C2-C8的低分子醚或低分子醚选自但不仅限于乙醚、异丙醚、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C1-C6低级卤代烃选自但不仅限于二氯甲烷、氯仿;C2-C8低分子酯选自但不仅限于醋酸丁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C3-C8的低分子酮选自但不仅限于丙酮,丁酮、异己酮。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叶青双锌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剂量的叶青双锌新化合物与有效剂量的杀菌药物或和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和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有效剂量的农药上可接受的杀虫剂组成的药物组合物或农药组合物,即有效剂量的活性成分A——叶青双锌新化合物和有效剂量的活性成分B制备新的药物组合物,并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药学上可接受的农药制剂;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较优选为1︰180~100︰1,所述的活性成分B选自但不仅限于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选自B.1)-B.13)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可较优选自为100∶1~1∶100;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也还可较优选自为80∶1~1∶80;
其中,B.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抗病毒药,选自但不仅限于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唑菌酯、氟嘧菌酯、啶氧菌酯、苯醚菌酯、烯肟菌胺或苯氧菌胺、氰烯菌酯、Picarbutrazox、肟醚菌胺、唑菌胺酯、丁香菌酯、氯啶菌酯、苯噻菌酯、UBF307、KZ165、烯丙苯噻唑、双氯氰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B.2)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氟环唑、腈苯唑、氟硅唑、粉唑醇、戊唑醇、己唑醇、腈菌唑、戊菌唑、丙环唑、四氟醚唑、三唑醇、联苯三唑醇、三唑酮、叶菌唑、种菌唑、丙硫菌唑、亚胺菌唑、灭菌唑、环丙唑醇、mefentrifluconazole、ipfentrifluconazole、糠菌唑、腈苯唑、氟喹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B.3)酰胺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甲霜灵、精甲霜灵、氟酰胺、双炔酰菌胺、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萎锈灵、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酰胺、吡噻菌胺、噻呋酰胺、氟啶酰菌胺和吡唑萘菌胺、氟苯醚酰胺、氟醚菌酰胺、环己磺菌胺、甲噻诱胺、高效苯霜灵、噻氟菌胺、噻酰菌胺、噻唑菌胺、硅噻菌胺、呋吡菌胺、环氟菌胺、氟吡菌胺、苯酰菌胺、环酰菌胺、环丙酰菌胺、磺菌胺、甲磺菌胺、引唑磺菌胺、稻温酰胺、Bixafen、Fluxapyroxad、Sedaxane中的一种或几种;
B.4)咪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选自但不仅限于氰霜唑、氟菌唑、高效抑霉唑、咪唑菌酮、噁咪唑、稻温酯、丙硫咪唑、苯硫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B.5)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腐霉利、异菌脲、乙烯菌核利、克菌丹、菌核净、甲基立枯磷中的一种或几种;
B.6)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霜霉威盐酸盐、乙霉威、苯菌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缬霉威、苯噻菌胺、Valifenalate中的一种或几种;
B.7)抗菌素类杀菌剂或抗病毒药,选自但不仅限于井冈霉素、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梧宁霉素、申嗪霉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硫酸链霉素、中生菌素、农抗120、金核霉素、长川霉、四霉素、春日霉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B.8)噁唑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恶霜灵、恶霉灵、噁唑菌酮、啶菌噁唑、氟噻唑吡乙酮、苄氟噁唑砜、二氯噁菌唑和甲磺酰菌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B.9)吗啉类杀菌剂或抗病毒药,选自但不仅限于十三吗啉、烯酰吗啉、氟吗啉、盐酸吗啉胍中的一种或几种;
B.10)嘧啶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嘧菌环胺、嘧霉胺、乙嘧酚、嘧菌胺、氟嘧菌胺、双苯菌胺、SYP-3773、SYP-3810中的一种或几种;
B.11)喹啉类杀菌剂,选自但不仅限于二氰蒽醌、丙氧喹啉、苯氧喹啉、喹诺氟美林中的一种或几种;
B.12)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或抗病毒药,选自但不仅限于代森联、福美双、福美锌、代森铵、代森锌、代森锰、代森锰锌、丙森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B.13)其他杀菌剂或抗病毒药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选自但不仅限于敌瘟磷、三乙膦酸铝、百菌清、稻瘟灵、咯菌腈或者氢氧化铜、松脂酸铜、去氢松脂酸铜、拌种咯、氟咯菌氰、异长乙烯酮肟内酰胺、蛇床子素、毒氟磷、酚菌酮、甲噻诱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溴菌腈、吲唑磺菌胺、王铜、壬菌铜、喹啉铜、盐酸吗啉胍、琥胶肥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噻霉酮、乙蒜素、烯丙苯噻唑、双氯氰菌胺、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氟唑活化酯、S-诱抗素、氨基寡糖素、吡啶硫酸锌、小檗碱及药学可接受的盐(譬如盐酸小檗碱、硫酸氢小檗碱、硫酸小檗碱等)、丁子香酚、硫磺、硫酸铜、五水硫酸铜、碱式硫酸铜、叶枯唑、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大蒜素、愈创木酚、Quinolactacide、脱氢乙酸、氯溴异氰尿酸、香芹酚、塞唑锌、塞唑锌水合物、辛唑嘧菌胺、Pyribencarb、Flutianil、Meptyldinocap、Pyriofenone、Fenpyrazamine、Tolprocarb、Isofetamid、Isopy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
申请(专利权)人:刘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