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包括底座、顶板和支撑柱,已达到体能训练需求,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央位置处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分别通过吊板和第一吊绳与第二吊绳固定安装有沙包与吊环,所述吊环下方的底座上铺设有弹簧垫,所述支撑柱靠近沙包的一侧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有拉力弹簧,且拉力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训练者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相应的训练部位进行全面强化训练作业,满足了训练者的正常体能训练需求,同时又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其整套训练系统的转移搬运,使其可以更好的运用在不同的训练年龄段,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
本实专利技术涉及体育训练
,具体为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
技术介绍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依据体能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作用,可将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个层次,健康体能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竞技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训练体能已是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综合下来需要通过相应的训练机构或者训练体统进行辅助完成。现有的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虽然到达了基本作业要求,例如现有的专利解决方案中CN208212461U、CN201710950U,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的体能训练系统整体过于零散,集中性较差,训练者在只能在特点情况的场合以及条件下才能对自身体能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作业,这样就导致了训练者的训练范围局限性增加,难以达到良好的强化效果;2、传统的能训练系统针对性较差,无法更好且综合训练者的自身体质情况对应性训练强化,导致训练者在长时间训练作业后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使整套系统的作业模式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了,降低了训练者的实际需求以及训练进度;3、多个训练项目训练位置分散且无法相互配合完成复杂综合项目训练,占地空间大;4、在训练计划内需要多种训练器材时,反复更换装载不方便,器材和训练人员多时,容易造成拥挤,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包括底座、条形顶板和支撑柱,已达到体能训练需求,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两者组成倒T型体,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平行于底座的条形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其中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分别通过第一吊绳与第二吊绳固定安装有沙包与吊环,所述吊环下方的底座上铺设有弹簧垫,所述支撑柱靠近沙包的一侧通过安装块固定安装有拉力弹簧,且拉力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环,所述手环下方的底座上通过电动推杆固定安装有坐板,所述坐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靠背;安装块上朝向支撑柱一侧设置有滑块,对应该安装块在支撑柱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安装块通过滑块和环形凹槽绕支撑柱环形转动;以该条形顶板的长度为直径还设置有一外圆环架,以支撑柱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在顶板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弧形凹槽,在支撑柱每一侧的多个弧形凹槽等间距布设,在该外圆环架内设置有多个同心内圆环架,位于顶板下方的每个圆环架的架体均内嵌于弧形凹槽中,在外圆环架与多个内圆环架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对应该环形滑轨在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在顶板底部还设置有一直线滑轨,该滑轨贯穿各个弧形凹槽;所述支撑柱靠近坐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且该第一滑槽通过导向滑块与坐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坐板配合作业的控制开关,在支撑柱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至第四滑漕,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呈等圆周角度的十字形布设于支撑柱上,在该支撑柱上的中间段上设置有一平行于地面的闭合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贯穿四个滑槽槽体,电动推杆通过一带有滚轮的底座支撑在地面上。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防水胶粘贴有脚垫,所述脚垫的表面均匀分布有防滑凸起,且防滑凸起与脚垫均为同一材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优选的,所述脚垫的顶部与靠背的内侧皆通过粘结层粘贴有底布,且底布上编织有坐垫与靠垫,所述坐垫与靠垫的材料皆为纤维织料。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支撑柱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固定,且支撑柱与顶板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垫由垫芯与弹簧组成,弹簧的钢丝线径为1.8mm,弹簧制成后以钢线连结成整张床垫,选用中钢高碳钢高热加温制作,能够折弯90度而不变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适应于各种训练计划中的多器材调配,无需反复安装;2、根据训练项目所需空间和训练人员,可以调整任一器材至任意位置;3、该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相对于传统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实现针对性器件的组合,实现了对应且集中性的训练作业,使训练者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对相应的训练部位进行全面强化训练作业,满足了训练者的正常体能训练需求,同时又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其整套训练系统的转移搬运,这样不但降低了训练者受到环境以及场合条件的影响,同时又降低了整套系统的采购资金,节省了后期的购买成本,使其可以更好的运用在不同的训练年龄段,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脚垫;3、坐板;301、靠背;4、沙包;401、第一吊绳;5、顶板;6、支撑柱;601、加强杆;7、吊环;701、第二吊绳;8、弹簧垫;9、电动推杆;10、拉力弹簧;501、安装块;502、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实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实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包括底座1、条形顶板5和支撑柱6,已达到体能训练需求,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6,两者组成倒T型体,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平行于底座1的条形顶板5,所述顶板5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其中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分别通过第一吊绳401与第二吊绳701固定安装有沙包4与吊环7,所述吊环7下方的底座1上铺设有弹簧垫8,所述支撑柱6靠近沙包4的一侧通过安装块501固定安装有拉力弹簧10,且拉力弹簧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环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包括底座(1)、条形顶板(5)和支撑柱(6),已达到体能训练需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6),两者组成倒T型体,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平行于底座(1)的条形顶板(5),所述顶板(5)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其中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分别通过第一吊绳(401)与第二吊绳(701)固定安装有沙包(4)与吊环(7),所述吊环(7)下方的底座(1)上铺设有弹簧垫(8),所述支撑柱(6)靠近沙包(4)的一侧通过安装块(501)固定安装有拉力弹簧(10),且拉力弹簧(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环(502),所述手环(502)下方的底座(1)上通过电动推杆(9)固定安装有坐板(3),所述坐板(3)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靠背(301);安装块(501)上朝向支撑柱(6)一侧设置有滑块,对应该安装块(501)在支撑柱(6)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安装块(501)通过滑块和环形凹槽绕支撑柱(6)环形转动;/n以该条形顶板(5)的长度为直径还设置有一外圆环架,以支撑柱(6)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在顶板(5)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弧形凹槽,在支撑柱(6)每一侧的多个弧形凹槽等间距布设,在该外圆环架内设置有多个同心内圆环架,位于顶板(5)下方的每个圆环架的架体均内嵌于弧形凹槽中,在外圆环架与多个内圆环架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对应该环形滑轨在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在顶板(5)底部还设置有一直线滑轨,该滑轨贯穿各个弧形凹槽;/n所述支撑柱(6)靠近坐板(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且该第一滑槽通过导向滑块与坐板(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6)正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坐板(3)配合作业的控制开关,在支撑柱(6)上还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平行的第二至第四滑漕,所述第一至第四滑槽呈等圆周角度的十字形布设于支撑柱(6)上,在该支撑柱(6)上的中间段上设置有一平行于地面的闭合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贯穿四个滑槽槽体,电动推杆(9)通过一带有滚轮的底座支撑在地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训练体能强化系统,包括底座(1)、条形顶板(5)和支撑柱(6),已达到体能训练需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央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6),两者组成倒T型体,所述支撑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平行于底座(1)的条形顶板(5),所述顶板(5)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其中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分别通过第一吊绳(401)与第二吊绳(701)固定安装有沙包(4)与吊环(7),所述吊环(7)下方的底座(1)上铺设有弹簧垫(8),所述支撑柱(6)靠近沙包(4)的一侧通过安装块(501)固定安装有拉力弹簧(10),且拉力弹簧(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环(502),所述手环(502)下方的底座(1)上通过电动推杆(9)固定安装有坐板(3),所述坐板(3)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靠背(301);安装块(501)上朝向支撑柱(6)一侧设置有滑块,对应该安装块(501)在支撑柱(6)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安装块(501)通过滑块和环形凹槽绕支撑柱(6)环形转动;
以该条形顶板(5)的长度为直径还设置有一外圆环架,以支撑柱(6)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在顶板(5)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对弧形凹槽,在支撑柱(6)每一侧的多个弧形凹槽等间距布设,在该外圆环架内设置有多个同心内圆环架,位于顶板(5)下方的每个圆环架的架体均内嵌于弧形凹槽中,在外圆环架与多个内圆环架架体的底部均设置有环形滑轨,对应该环形滑轨在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滑块,在顶板(5)底部还设置有一直线滑轨,该滑轨贯穿各个弧形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