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81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20
一种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包含控制电路,及第一外部LED电路、第二外部LED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及控制电阻,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输入电压电性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该控制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与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接地端,该第一外部LED电路与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及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二外部LED电路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切换控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保健与美容保养,目前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种保健及美容方法,例如服用保健食品或在脸上涂抹各式保养品,使脸部肌肤维持在最佳状态,亦或是在特定部位注射肉毒杆菌、玻尿酸来消除脸部的皱纹等。再者,亦利用具有特殊波长光线来照射皮肤以达治疗、保养皮肤或改善肤质的功效,其为一种低能量的光疗技术(lowenergyphotontherapy;LEPT)。根据医学研究证实,不同颜色的光线照射人体细胞将会产生不同功效。而在人体美容方面,大多以脸部为重点,例如消除青春痘、皱纹及美白等功效。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多功能美容与皮肤治疗仪器来进行脸部的美容,操作方式为将光线发射罩先覆盖在脸部,然后根据所设定的光线、强度及时间对脸部实施美容。然而,上述的光疗仪器价格昂贵且体积庞大,一般人除了无力负担昂贵的设备购买外,亦不适合放置于家中日常之用,因此,有光疗需求的人需专程到特定医院,且每次费用动辄数千元以上,使得费用与时间成本代价极高,实非一般爱美人士所能负担。上述缺点都显现现有已知进行美容保养过程所衍生的种种问题,因此,确实有待提出更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电路上的控制电阻,使可见光的第一发光件的亮度低于不可见光的第二发光件,以达到非对称电流供给需求,再者,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交替闪烁,使其以脉冲的方式照射人脸皮肤,进而改善肤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包含控制电路、第一外部LED电路,及第二外部LED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及控制电阻,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分别具有源极(Source,简称为S),及漏极(Drain,简称为D),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输入电压电性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该控制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与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而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接地端。该第一外部LED电路与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及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发光件;该第二外部LED电路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二发光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第一偏压电路,其包括第一外部晶体管、第一外部电阻,及第二外部电阻,该第一外部晶体管具有集电极(Collector,简称为C)、发射极(Emitter,简称为E),及基极(Base,简称为B),而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更分别具有栅极(Gate,简称为G),该第一外部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及该第一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而该第一外部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二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第二偏压电路,其包括第二外部晶体管、第三外部电阻,及第四外部电阻,该第二外部晶体管具有集电极、发射极,及基极,该第二外部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及该第三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而该第二外部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四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与该第二外部电阻、第四外部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的控制器,用以控制该控制电路及该第一偏压电路、第二偏压电路,使该控制电路在第一导通模式,及第二导通模式间切换,当该第二偏压电路为低电位时,该控制电路位于该第一导通模式,该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导通,而该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不导通,电流由该第二晶体管流经该第二外部LED电路的多个第二发光件,再流至该第三晶体管,当该第一偏压电路为低电位时,该控制电路位于该第二导通模式,该第一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导通,而该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不导通,电流由该第一晶体管先流经该控制电阻,再流至该第一外部LED电路的多个第一发光件,再流向该第四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P型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而该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为N型的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第一外部晶体管、第二外部晶体管为双极接面晶体管(BJT)。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的第一发光件、第二发光件选自于不同波长、发光亮度或驱动条件的发光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上述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贴覆单元,其包括可供该第一外部LED电路、第二外部LED电路的多个第一发光件、第二发光件设置于其上的本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简化电路设计,进而节省整体面积。2、通过控制电路上的控制电阻,使可见光的第一发光件的亮度低于不可见光的第二发光件,以达非对称电流供给需求。3、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交替闪烁,使其以脉冲的方式照射人脸皮肤,进而改善肤质。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通模式中电流的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在第二导通模式中电流的流动方向的示意图;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外部LED电路、第二外部LED电路设置于贴覆单元上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控制电路42第一外部电阻11第一晶体管43第二外部电阻12第二晶体管5第二偏压电路13第三晶体管51第二外部晶体管14第四晶体管52第三外部电阻15控制电阻53第四外部电阻2第一外部LED电路6控制器21第一发光件7贴覆单元3第二外部LED电路71本体31第二发光件A第一导通模式4第一偏压电路B第二导通模式41第一外部晶体管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其包含︰/n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及控制电阻,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分别具有源极,及漏极,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输入电压电性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该控制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与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而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接地端;/n第一外部LED电路,与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及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发光件;及/n第二外部LED电路,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二发光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1 TW 1071334811.一种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其包含︰
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及控制电阻,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分别具有源极,及漏极,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输入电压电性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该控制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与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而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接地端,该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该第四晶体管的源极连接该接地端;
第一外部LED电路,与该控制电阻的另一端及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发光件;及
第二外部LED电路,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并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二发光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第一偏压电路,其包括第一外部晶体管、第一外部电阻,及第二外部电阻,该第一外部晶体管具有集电极、发射极,及基极,而该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更分别具有栅极,该第一外部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该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及该第一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而该第一外部晶体管的基极与该第二外部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非对称电流的切换控制装置,更包含第二偏压电路,其包括第二外部晶体管、第三外部电阻,及第四外部电阻,该第二外部晶体管具有集电极、发射极,及基极,该第二外部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该第二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玉许玉晶
申请(专利权)人:魔力欧生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