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护理
,特别是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脊柱病患中,脊柱的恢复期较长,在治疗完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恢复性适应训练,保证治疗效果,因此需要经常对脊柱进行按摩运动,但是现在的一些采用人工按摩不能做到时刻进行,同时一些机械设备的辅助训练装置也不能很好的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脊柱在恢复期需要进行适当拉/压力的舒展动作,因此需要一套可以方便调整的康复装置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可以有效的提高按摩的时效性,减少人工劳累,提高治疗效果。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床体,床体的两侧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上分别设有竖向槽,两个竖向槽内穿插有可上下移动的销轴,销轴与竖向槽的底壁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销轴的外缘上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杆,两个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床板上开设有置于连杆正上方的通槽,两个连杆的自由端均铰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转杆,转杆的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支杆,支杆与盲孔的 ...
【技术保护点】
1.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包括床体(1),床体(1)的两侧设有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板(2)上分别设有竖向槽(3),两个竖向槽(3)内穿插有可上下移动的销轴(4),销轴(4)与竖向槽(3)的底壁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销轴(4)的外缘上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杆(5),两个连杆(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床板上开设有置于连杆(5)正上方的通槽(8),两个连杆(5)的自由端均铰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转杆(7),转杆(7)的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支杆(9),支杆(9)与盲孔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支杆(9)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与滚筒(11),滚筒( ...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包括床体(1),床体(1)的两侧设有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撑板(2)上分别设有竖向槽(3),两个竖向槽(3)内穿插有可上下移动的销轴(4),销轴(4)与竖向槽(3)的底壁之间连接有拉紧弹簧,销轴(4)的外缘上铰接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连杆(5),两个连杆(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床板上开设有置于连杆(5)正上方的通槽(8),两个连杆(5)的自由端均铰接有一个可转动的转杆(7),转杆(7)的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支杆(9),支杆(9)与盲孔的底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0),支杆(9)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与滚筒(11),滚筒(11)的前后两端均铰接在通槽(8)的侧壁上,销轴(4)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两个滚动在通槽(8)内相对或相向滑动,每个转杆(7)与连杆(5)的铰接部位设有第一齿轮(12),左右两个齿轮前后方向错开布置,左右两个连杆(5)上分别固定有与其对应侧第一齿轮(12)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3),左右两个第二齿轮(13)可同步转动并带动左右两个转杆(7)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2)的外侧设有一个置于销轴(4)下方的凸轮(14),凸轮(14)的凸轮(14)面与销轴(4)的下端在拉紧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接触,凸轮(14)的转动中心连接至驱动装置,凸轮(14)的转动可带动销轴(4)沿竖向槽(3)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8)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15),滚筒(11)的前后两端分别经过连接轴置于滑槽(15)内,滑槽(15)的宽度大于连接轴直径的三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护理康复运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5)的外侧一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留巧,张月娟,刘晓辉,马孟婕,王向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