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脱硫复合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65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脱硫复合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硫室、除尘室和灰斗,脱硫室上侧设有锅炉烟气出口管,除尘室下侧设有锅炉烟气进口管,脱硫室与除尘室之间设有花格板,脱硫室包括吸附罐和解吸罐,吸附罐、解吸罐内均设有活性焦,吸附罐与解吸罐连通,解吸罐上设有加热空气进口管和SO

Dedusting and desulfurization complex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尘脱硫复合塔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脱硫复合塔。
技术介绍
锅炉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SO2等有害成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分别设置干法布袋除尘系统和脱硫系统。除尘系统一般采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脱硫系统一般采用活性焦吸附烟气中的SO2。在烟道氧气、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SO2氧化为硫酸而吸附在活性焦的空隙内。吸附SO2后的活性焦在加热的情况下,释放出浓度大于20%的SO2混合气体,活性焦恢复吸附性能,重新投入吸附罐循环使用。活性焦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SO2混合气体通过成熟的工艺技术可用于生产硫酸等含硫化工产品。然而,现有的两个系统需分别设置,且占地面积广大、投资甚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细尘脱除率高、脱硫效率高、减少占地面积和空间的除尘脱硫复合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除尘脱硫复合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硫室、除尘室和灰斗,所述脱硫室上侧设有锅炉烟气出口管,所述除尘室下侧设有锅炉烟气进口管,所述脱硫室与除尘室之间设有花格板;所述脱硫室包括吸附罐和设置在吸附罐下方的解吸罐,所述吸附罐、解吸罐内均设有活性焦,所述吸附罐、解吸罐上侧均设有活性焦进料口、且下侧均设有活性焦出料口,所述吸附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的活性焦进料口连通,所述解吸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吸附罐的活性焦进料口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气力输送管道底部连接氮气入口管,所述解吸罐下端设有加热空气进口管、且上端设有SO2混合气体出口管,所述吸附罐上端设有氮气放散管;所述除尘室内设有滤袋,所述除尘室底部设有灰斗。所述吸附罐下部筒体为锥体结构,所述吸附罐筒体上均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直径小于活性焦粒径。所述解吸罐为双层灰斗,所述解吸罐的内层灰斗上均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直径小于活性焦粒径。所述氮气入口管上设有气动薄膜调节阀,所述氮气放散管上设有电动放散阀。所述吸附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的活性焦进料口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Ⅱ。所述解吸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气力输送管道连通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Ⅰ,所述吸附罐的活性焦进料口与气力输送管道连通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Ⅲ。所述灰斗上设有卸灰半球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除尘、脱硫一体化设计,减小设备体积,提高了设备可靠性;2、除尘室采用高效干法布袋滤料,对5um以上粉尘可以实现99%的脱除;3、吸附罐和解吸罐叠加设置,节约空间,活性焦完成SO2的吸附后丧失活性后可以在解吸罐中恢复,使活性焦可以循环使用;4、通过气动薄膜调节阀调节后端管道中的氮气流量,将氮气压力由0.7MPa降至0.05-0.1MPa,本输送系统属于浓相输送系统,氮气耗量小,输送介质多;5、本技术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兼具除尘、脱硫双重功能,占用空间小,安装、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卸灰半球阀,2、灰斗,3、锅炉烟气进口管,4、滤袋,5、花格板,6、气力输送管道,7、电动进料阀Ⅰ,8、电动进料阀Ⅱ,9、电动进料阀Ⅲ,10、氮气放散管,11、吸附罐,12、锅炉烟气出口管,13、脱硫室,14、SO2混合气体出口管,15、解吸罐,16、加热空气进口管,17、除尘室,18、活性焦,19、氮气入口管,20、气动薄膜调节阀,21、电动放散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除尘脱硫复合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硫室13、除尘室17和灰斗2,脱硫室13上侧设有锅炉烟气出口管12,除尘室17下侧设有锅炉烟气进口管3,脱硫室13与除尘室17之间设有花格板5;脱硫室13包括吸附罐11和设置在吸附罐11下方的解吸罐15,吸附罐11、解吸罐15内均设有活性焦18,吸附罐11、解吸罐15上侧均设有活性焦进料口、且下侧均设有活性焦出料口,吸附罐11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15的活性焦进料口连通,解吸罐15的活性焦出料口与吸附罐11的活性焦进料口通过气力输送管道6连通,气力输送管道6底部连接氮气入口管19,解吸罐15下端设有加热空气进口管16、且上端设有SO2混合气体出口管14,吸附罐11上端设有氮气放散管10;除尘室17内设有滤袋4,除尘室17底部设有灰斗2。吸附罐11下部筒体为锥体结构,吸附罐11筒体上均匀设有小孔,小孔直径小于活性焦18粒径,烟气通过小孔与吸附罐11内的活性焦18产生接触,在烟道氧气、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SO2氧化为硫酸并吸附在活性焦18的空隙内,去除SO2后的烟气从烟气出口管12重排出。解吸罐15为双层灰斗,解吸罐15的内层灰斗上均匀设有小孔,小孔直径小于活性焦18粒径。热空气通过小孔与解吸罐15内的活性焦18产生接触,吸附SO2后的活性焦18在加热空气进口管16输入的加热空气的加热的情况下,释放出浓度大于20%的SO2混合气体,活性焦18恢复吸附性能,混合气体通过解吸罐15上端的SO2混合气体出口管14送至SO2储罐,通过后续成熟的工艺技术可用于生产硫酸等含硫化工产品。氮气入口管19上设有气动薄膜调节阀20,氮气放散管10上设有电动放散阀21。吸附罐11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15的活性焦进料口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Ⅱ8。解吸罐15的活性焦出料口与气力输送管道6连通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Ⅰ7,吸附罐11的活性焦进料口与气力输送管道6连通之间设有电动进料阀Ⅲ9。灰斗2上设有卸灰半球阀1。工作过程中,先依次打开电动放散阀21、电动进料阀Ⅲ9、气动薄膜调节阀20,氮气进入输送管道;然后依次开启电动进料阀Ⅰ7、电动进料阀Ⅱ8,开始活性焦在系统内部的输送;输送完成后,然后依次关闭电动进料阀Ⅰ7、电动进料阀Ⅱ8、气动薄膜调节阀20,气动薄膜调节阀20的关闭以输送管内活性焦输干净为准。然后再关闭电动进料阀Ⅲ9、电动放散阀21。如此完成了活性焦输送的一个循环。工作一段时间后,继续上述工作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除尘脱硫复合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硫室、除尘室和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室上侧设有锅炉烟气出口管,所述除尘室下侧设有锅炉烟气进口管,所述脱硫室与除尘室之间设有花格板;所述脱硫室包括吸附罐和设置在吸附罐下方的解吸罐,所述吸附罐、解吸罐内均设有活性焦,所述吸附罐、解吸罐上侧均设有活性焦进料口、且下侧均设有活性焦出料口,所述吸附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的活性焦进料口连通,所述解吸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吸附罐的活性焦进料口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气力输送管道底部连接氮气入口管,所述解吸罐下端设有加热空气进口管、且上端设有SO

【技术特征摘要】
1.除尘脱硫复合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硫室、除尘室和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室上侧设有锅炉烟气出口管,所述除尘室下侧设有锅炉烟气进口管,所述脱硫室与除尘室之间设有花格板;所述脱硫室包括吸附罐和设置在吸附罐下方的解吸罐,所述吸附罐、解吸罐内均设有活性焦,所述吸附罐、解吸罐上侧均设有活性焦进料口、且下侧均设有活性焦出料口,所述吸附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解吸罐的活性焦进料口连通,所述解吸罐的活性焦出料口与吸附罐的活性焦进料口通过气力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气力输送管道底部连接氮气入口管,所述解吸罐下端设有加热空气进口管、且上端设有SO2混合气体出口管,所述吸附罐上端设有氮气放散管;所述除尘室内设有滤袋,所述除尘室底部设有灰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脱硫复合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下部筒体为锥体结构,所述吸附罐筒体上均匀设有小孔,所述小孔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子明关文强黄燕吴世东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