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62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包括:换热装置,真空冷却换热器,真空水罐,水环真空泵;所述换热装置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的末端与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末端与真空水罐连接;水环真空泵上设有真空泵管道、传输管道;真空泵管道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传输管道的末端与真空水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和真空冷却换热器,保证了对不凝气的降温效果,且保证了降温过程中的真空度,并且通过真空水罐和水环真空泵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真空度,提高了工作效果。

A vacuum device for evapo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发系统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
技术介绍
蒸发器是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加热至沸腾状况,使部分溶剂汽化并被移除,从而提高溶剂中溶质的浓度。而系统中的热交换的推动力就是温度差,即加热源与被受热源之间的温度差,受热段的温度越低对系统的换热越有利,能减低换热面积,减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增大系统的操作弹性。传统的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极限真空度低,不仅收到结构上的限制,还受到工作饱和蒸气压的限制,且流通口设置过多,真空效果不好。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冷却降温、工作稳定,又能提高真空度的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冷却降温、工作稳定,又能提高真空度的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包括:换热装置,真空冷却换热器,真空水罐,水环真空泵;所述换热装置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的末端与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末端与真空水罐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上设有真空泵管道、传输管道;所述真空泵管道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的末端与所述真空水罐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和真空冷却换热器,保证了对不凝气的降温效果,且保证了降温过程中的真空度,并且通过真空水罐和水环真空泵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真空度,提高了工作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进口;所述冷冻循环液进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一端与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通过冷冻循环液的作用,配合真空冷却换热器,进行同步降温。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上设有管道控制阀;所述管道控制阀上设有冷冻循环液进口管道。通过管道控制阀对冷冻循环液进口管道实施控制,保证冷冻循环液的流通,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的下端设有存液罐;所述存液罐的下端设有负压泵排液口;所述存液罐的上端设有抽气口。来自蒸发系统的夹带可凝水的不凝气,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可凝水得到冷凝,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存液罐,通过负压泵,从负压泵排液口排液口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上设有第二管道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控制阀上设有冷却循环液排出管道。通过第二管道控制阀的作用,保证冷冻循环液排出的稳定性,通过其控制,既能保证真空度的效果,也能保证冷冻循环液的降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上设有过渡管道;所述过渡管道的末端与所述水环真空泵连接。通过过渡管道,将过渡管道内的液体可以传输至水环真空泵内,进而来补充因水环真空泵拍出气体时随气体流出排气孔的水损失,这样的设置也进一步的保证了真空度,避免再设置一个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立式列管换热器。通过设置立式列管换热器,壳成走从蒸发系统抽取的不凝气含有的可凝水,管程走冷冻循环水,同步进行降温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的部件名称:1、换热装置;2、真空冷却换热器;3、真空水罐;4、水环真空泵;5、进气口;6、冷冻循环液出口;7、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8、连接管道;9、真空泵管道;10、传输管道;11、冷冻循环液进口;12、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13、管道控制阀;14、冷冻循环液进口管道;15、存液罐;16、负压泵排液口;17、抽气口;18、第二管道控制阀;19、冷却循环液排出管道;20、过渡管道;21、立式列管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冷却降温、工作稳定,又能提高真空度的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工作稳定,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包括:换热装置1,真空冷却换热器2,真空水罐3,水环真空泵4;所述换热装置1上端设有进气口5;所述换热装置1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6;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6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7;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7的末端与真空冷却换热器2连接;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2上设有连接管道8;所述连接管道8的末端与真空水罐3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4上设有真空泵管道9、传输管道10;所述真空泵管道9与所述换热装置1连接;所述传输管道10的末端与所述真空水罐3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换热装置2和真空冷却换热器3,保证了对不凝气的降温效果,且保证了降温过程中的真空度,并且通过真空水罐3和水环真空泵4的作用,进一步的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真空度,提高了工作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1上设有冷冻循环液进口11;所述冷冻循环液进口11上设有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12;所述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12一端与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2连接。通过冷冻循环液的作用,配合真空冷却换热器2,进行同步降温。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12上设有管道控制阀13;所述管道控制阀13上设有冷冻循环液进口管道14。通过管道控制阀13对冷冻循环液进口管道14实施控制,保证冷冻循环液的流通,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1的下端设有存液罐15;所述存液罐15的下端设有负压泵排液口16;所述存液罐15的上端设有抽气口17。来自蒸发系统的夹带可凝水的不凝气,经过换热装置1换热后,可凝水得到冷凝,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存液罐15,通过负压泵,从负压泵排液口排液口16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7上设有第二管道控制阀18;所述第二管道控制阀18上设有冷却循环液排出管道19。通过第二管道控制阀18的作用,保证冷冻循环液排出的稳定性,通过其控制,既能保证真空度的效果,也能保证冷冻循环液的降温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2上设有过渡管道20;所述过渡管道20的末端与所述水环真空泵4连接。通过过渡管道20,将过渡管道20内的液体可以传输至水环真空泵4内,进而来补充因水环真空泵4排出气体时随气体流出排气孔的水损失,这样的设置也进一步的保证了真空度,避免再设置一个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1上设有立式列管换热器21。通过设置立式列管换热器21,壳成走从蒸发系统抽取的不凝气含有的可凝水,管程走冷冻循环水,同步进行降温处理。在实际操作中,蒸发系统过来的的不凝气口接抽气口17,换热装置1的顶部设有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装置,真空冷却换热器,真空水罐,水环真空泵;/n所述换热装置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的末端与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末端与真空水罐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上设有真空泵管道、传输管道;所述真空泵管道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的末端与所述真空水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装置,真空冷却换热器,真空水罐,水环真空泵;
所述换热装置上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出口管道的末端与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上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末端与真空水罐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上设有真空泵管道、传输管道;所述真空泵管道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的末端与所述真空水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蒸发系统的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上设有冷冻循环液进口;所述冷冻循环液进口上设有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所述冷冻循环液流通管道一端与所述真空冷却换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蒸发系统的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治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乔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