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动救生床是一种平时供人睡眠和休息,地震发生时自动将坐在床沿上的人推倒、降低重心、关闭外壳,抵御低层或高层建筑坍塌打击,发出警报,具有防御火灾和水灾,保障生命安全能力的完全不用电的自动化家具。(*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救生设备。人类对地震的恐惧有时与对癌症不相上下。全世界每年发生破坏性地震近千次。一次7级地震的当量相当于500枚广岛原子弹爆炸。我国300多个城市一半位于7~7度以上地震区,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有70%在此区域。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印度等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都处于强烈地震的危害区域。有人错误认为凡是发生过9度以上地震的地方,将不会在近期重复发生大地震,这已被如四川炉霍地区等多次重复发生的大地震所否定。为了预报地震,减少生命损失,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科研机构,并支付巨额研究资金,这虽然也取得过极为罕见的预报成功的例子,但90%以上的地震却没有任何预报地突然发生,并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还有一些预报了而未发生的地震,反而由于误报本身给国民经济造成了许多损失。目前世界上各种形式的“地震报警器”只有当地震发生后才发出报警声,对挽救人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极其巨大的。通过对各国近500幅地震灾害照片分析表明,不管是土石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等均难真正地抗击强烈地震的袭击。而抗震好的钢结构等建筑因成本高、耗钢大等,短期内难于普及,更难全部代换数十亿人的全部住房。因此,强烈地震常使城市建筑大面积倒塌,造成巨大伤亡。对世界各国地震分析还表明,晚上发生地震比白天伤亡率高,凌晨1~4点,正是伤亡率的峰值时刻。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凌晨3点42分7.8级地震死亡24万人;墨西哥1985年9月19日早晨7时19分7.8级地震死0.35万人;日本关东1923年9月1日中午8.16级地震死0.1万人(排除火灾造成的死亡)。这就是说,如果有一种装置能为室内人们提供一有效的避难场所,不仅为醒着的人们,而且为熟睡的人们,还包括婴幼儿、孕妇、老人、伤残人、病人等均提供一种有效的自动化避难场所,那就可以很大部份地把人类从对地震的灾难中解放出来。-这正是本专利技术准备达到的目的。强烈地震突然发生时,人们的行为一般都是下意识的,地震的救生装置只有适应这种下意识行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人类从出生到去世,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人们闭上眼睛也能找到自己的床,而这三分之一时间,正是地震可能对人造成最大危害的时间。研究证明,地震发生时,最明智的办法是躲在床下而不是跑下楼去,因为,门框可能变形压坏,楼梯可能已塌落,而上面的砖、石、混凝土楼板可能正源源不断的砸落下来。按普通建筑层高,假设楼板从床面以上H=2.5m的高度自由落下,又假定床面与楼板是“硬碰硬”,因而碰撞持续时间t=0.01秒,且混凝土楼板重量按P=2吨计,则可算出应受到的平均冲击荷载P≈145吨,即R = P ( 1 +1t2Hg)]]>=2000 × 9.8 ( N / k g ) ( 1 +10.012 × 2.5 ( m )9.8]]>=1419628(N-牛顿)折算成吨为1419628(N)/9.8×103=145(吨)一般床是经受不住这么重的冲击荷载的。为什么有的人能躲在床下幸免呢?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1、床面上的被褥、弹性床垫等低弹性模数材料将“硬碰硬”变成了“硬碰软”,冲击荷载被其吸收,仅此一项,就可使碰撞力减少数十倍。2、地震使房屋剧烈摇晃时,承重墙不管是因水平剪力而逐渐粉碎坍塌,还是失去稳定而坍塌,楼板都不大可能在原有高度自由落下,这样,冲击荷载也不易达到145吨。以上两个原因往往是同时起作用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原因,或楼板再重几倍,后果也不堪设想,因此,用普通床防地震也是危险的。躲在床下防地震还可能遇到以下情况a)当床不是在底楼而是在楼上时,床将随着楼板的倾斜或塌落而滑离原地,或向下层塌落,躲在床下的人将无法受到床的保护;b)当床是在多层建筑的中间某层时,上面楼层可能压在床上,而床连同下面的楼板又可能落到更下层,躲在床下面的人后果也不堪设想;c)拌随地震而来的次生灾害-火灾往往也是造成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例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直接死于震害的不到1000人,而死于火灾的却高达15万人!普通床对火不但无防范作用,反将助火燃烧。根据查阅的大量有关地震的书籍,尚未见各国有专用于地震救生的床,后又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国际联机检索,结果在WPI中,也没有见到有抗震生活用具(家具)的专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分析强烈地震在最危险的夜间发生时,房屋坍塌,楼板落下,发生火灾、水灾的不同情况,设计了这种平时用于睡眠休息,地震发生时能自动将坐在床沿上的人“掀”倒在床上,随即自动关闭壳罩、降低重心、自动报警,并能抵御上部或下部建筑塌落、房屋倾斜、火灾水灾发生等不同危害的地震自动救生床。该床所有自动控制和报警系统等一律不用任何电能。自控系统执行机构所需的能量均来自人体或某构件的自重,或由地震传感器触发某一根储集了能量的弹簧。(图1)是救生床的其中一种。该床上部是一个带有紧急入口(113)和弹性衬垫(103)的活动壳体(102),它悬挂或支撑在四根与床身(106)相联的支撑杆(104)上,在支撑杆(104)上部护罩(101)内,或在下部的某个部份设有一种将活动壳体锁合在上方开启位置的机械锁合装置,它可由地震传感-控制器(108)自动解锁触发,也可以由某种手动方式解锁触发;解锁触发后,活动壳体(102)将沿支撑杆(104)分两步向下降落,第一步,快速下降到使坐靠在床头上的人头部不至被击伤的位置(图7)(702);第二步,靠空气阻尼或一种机械缓速装置(112)使之缓慢地下降到床身(106)近似封闭的位置,并被一种可从内外开启的弹性门闩将其锁死。此时床内外的人可以从设在活动壳(102)或床身不同方向上的多个开孔处出入。床身(106)中供人睡觉的床板(105)是靠某种机械锁合装置支承在上部,地震发生后,地震传感器(108)自动将该锁合装置解锁触发,床板(105)便立即向下跌落一段距离,并被锁合在新的位置上;这样,降低了床的重心,增加了床的稳定,既可使坐在床沿上的人仰身倒在床上,又可防止当地震使床倾斜时,将睡在床上的人摔出床外;同时,当活动外壳(102)关闭后,也使床内有较大的安全空间。床板还将作为当床身严重倾斜后,抵抗侧向压力的构件。另外,也可使下跌的床板挤压设在下面的气囊使气流吹响间隙气笛报警器,便自动长时间地发出报警声,它的作用,是使外面的救援人员容易找到埋在瓦砾堆中的救生床。该床板(105)也可由手动触发,并且,它既可单独触发,也可与上部活动壳体(102)的降落实行联动触发,联动触发(包括自动触发)时,应使床板(105)先跌落,将坐在床沿上的人摔倒在床上,并降低坐在床沿上者的高度,然后壳体(102)再下降,并逐渐关闭。在床身底部,有一个能够承受床向下面楼层跌落遭受碰撞冲击的固定壳体(107)它与床身的联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好采用类似于活动外壳(102)下部边沿那种弹性构件(103)进行联结。下部壳体的作用不仅是防撞,同时也是防火与防水所需要的。壳体(107)与床身(106)形成的排水量应大于床和床上睡眠者的重量;为此,设在床身上的紧急出入口(114)在平时是以某种既防火又防水、防震的材料,如阻燃性塑料或金属薄板加以封闭,只有当活动外壳上的所有出入口均无法使用时才将其通开。同时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睡眠、休息和自动救灾的设备,其特征是,在其下部带有固定壳体的床身的上部,有一个带有缓速关闭装置的活动壳体,将该活动壳体固定在开启位置上的锁合机构与床身内部的活动床板相联,床板的锁合装置又与地震传感器相联,该地震传感器还直接或间接地与地震报警器相联;并且,由上述地震传感器触发锁合机构,使活动壳体通过缓速装置与床身和固定壳体锁合成的整体,系由抗震耐火材料构成;通过大功率储能装置如(图14)和缓速气缸使翻板运动的锁合机构,也与地震传感器呈机械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供睡眠、休息和自动救灾的设备,其特征是,在其下部带有固定壳体的床身的上部,有一个带有缓速关闭装置的活动壳体,将该活动壳体固定在开启位置上的锁合机构与床身内部的活动床板相联,床板的锁合装置又与地震传感器相联,该地震传感器还直接或间接地与地震报警器相联;并且,由上述地震传感器触发锁合机构,使活动壳体通过缓速装置与床身和固定壳体锁合成的整体,系由抗震耐火材料构成;通过大功率储能装置如(图14)和缓速气缸使翻板运动的锁合机构,也与地震传感器呈机械联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是,活动壳体上设有紧急出入口;活动壳体的边缘可以设抗压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是,床身上设有平时用耐火防水材料密封的紧急出入口和能承受较大弯矩的床腿管件。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设备,其特征是所说活动床板是可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再被锁合的床板,它依靠两端的小轮座落在转动臂上,床板下面设有报警气囊或一种机械报警装置。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壳体与床身和活动壳体锁合成的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中霖,
申请(专利权)人:邓中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