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用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26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用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拉头为一拉头本体,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接柱;设拉头本体对应其开合方向为前后向,与该前后向相垂直的为左右向;上翼板的外板面形成有凹弧面,该凹弧面的弧边沿具有高位设置的二高沿段,该二高沿段在上翼板上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相比现有技术,本案拉头不仅减少了产品的一主要组成部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操作中亦可避免现有拉片的随动性带来的不利抓握操作、图案呈现易动不显著问题。再有,本案拉头相对拉片来说面积更大,可以更好且相对静态的放置各种图案及logo标识,产品设计十分灵活多变,设计性强,大大增加产品卖点。

A zipper for zipper, zipper and products with z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用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
本技术涉及拉链拉头
,具体是指一种拉链用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
技术介绍
拉头是拉链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拉头常规结构设计中,拉头由拉头主体与拉片两部分组成,拉片主要用来手持提起以带动拉头开合操作。而为了提高拉链外观效果及满足客户要求,通常会在拉头上添加各种图案及客户logo等,由于拉头本体的结构局限性,通常添加的各种图案及logo等是设计在拉片上。现有所述拉头的结构,其中拉片作为拉头的组成部件之一,一则会增加拉头的生产成本,二者在拉链使用过程中,要先拉动拉片来带动拉头,而拉片处于自由随意晃动状态,时常出现不利于使用者操作的问题。而且拉片的随动性也会影响其上所设图案及logo的呈现显著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减少拉片组件设计,不仅保证拉头开合的简易有效性,而且还带来拉头结构简洁、造型新颖、可设计性强、成本降低等优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拉链用拉头,为一拉头本体,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接柱;设拉头本体对应其开合方向为前后向,与该前后向相垂直的为左右向;上翼板的外板面形成有凹弧面,该凹弧面的弧边沿具有高位设置的二高沿段,该二高沿段在上翼板上沿前后向相对设置。所述凹弧面的左右向延伸至上翼板的左右侧沿处,构成为左右向开口的开放式凹弧面结构。所述上翼板呈前后端等宽的四方形造型,凹弧面呈前后对称设置,则对应具有前后对称的高沿段结构。所述凹弧面在前后向上为圆弧造型。所述凹弧面在左右向上呈平直结构或者中部略下凹的弧式结构。所述上翼板的外板面上设有图案或者logo的标识。所述标识一体成型在上翼板的外板面上。所述凹弧面沿前后向依序分为前弧区、中间区及后弧区,中间区对应为凹弧面的弧底位置;标识以具备防滑摩擦的结构形式设在前弧区和/或者后弧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包括链带和设在链带上的拉头;拉头为上面所述的一种拉链用拉头。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拉链的产品,具有产品本体,该产品本体上设有上面所述的一种拉链。所述产品本体为服装、包袋、鞋材或者帐篷。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新型一种拉链用拉头、拉链及带拉链的产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案拉头是一种不带拉片的拉头结构,只设有拉头本体组件,该拉头本体的上翼板的外表面形成有特殊的凹弧面结构,凹弧面形成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二高沿段结构,该结构与手指头的内指面相互匹配贴合,使用时,手指头伸至与凹弧面的相互匹配并且进行前后向的限位,通过手指头用力即可直接简易地前后来回拉动拉头,简单又便捷。相比现有技术,本案拉头不仅减少了产品的一主要组成部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操作中亦可避免现有拉片的随动性带来的不利抓握操作、图案呈现易动不显著问题。再有,本案拉头上翼板的外表面为较简洁平整(与现有相比)的面结构,相对拉片来说面积更大,可以更好且相对静态的放置各种图案及logo标识,产品设计十分灵活多变,设计性强,大大增加产品卖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拉头的立体图;图2是本新型拉头的侧视图;图3是本新型拉头的主视图。标号说明上翼板1,凹弧面11,高沿段111,侧弧边沿112,前弧区11a,中间区11b,后弧区11c,下翼板2,连接柱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案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如图1-3所示,为一不带拉片的拉头本体组件,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板1、下翼板2,及连接该上翼板1和下翼板2的连接柱3。设拉头本体对应其开合方向为前后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与该前后向相垂直的为左右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翼板1的外板面形成有凹弧面11,该凹弧面11具有中间的弧形凹陷区和位于弧形凹陷区四周的弧边沿,该弧边沿具有相对(中间)呈高位设置的二高沿段111,该二高沿段111在上翼板1上沿前后向相对设置。所述凹弧面11结构设计,其中一主要目的是用来代替传统的拉片组件,来实现对拉头的简易拉动操作。凹弧面11使用中供手指头的内指面对应放置并且二者相互匹配贴合。操作时,手指头对应伸至与凹弧面11上相匹配贴合,由凹弧面11的二高沿段111对手指头的两侧进行适当挡限,通过手指头用力即可直接简易地前后来回拉动拉头,简单又便捷。优选的,为了提升凹弧面11与手指头内指面的匹配贴合度,将凹弧面11的左右向的二侧弧边沿112各自延伸至上翼板1的左右侧沿处,于此构成为左右向开口的开放式凹弧面结构。如此使凹弧面11的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与手指的配合度更佳,而且使用中,不仅限于手指头指端部位与凹弧面11配合,不同使用者根据自身手指特点,自适应地调节与凹弧面11接触贴合的手指的前后位置,从而提升操作的舒适性及产品实用性。优选的,拉头本体的造型区别于传统的箭头型设计,将上翼板1呈前后端等宽的四方形造型,具体为棱角圆滑的四方形造型。凹弧面11呈前后对称设置,则对应具有前后对称的高沿段111结构。如此设计使凹弧面11与手指对称的两侧更加匹配,以及二高沿段111均发挥优异的限位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大上翼板1外板面的面积,利于图案或者logo标识的显著设计。关于凹弧面11的弧度设计,较佳的,凹弧面11在前后向上为圆弧造型,另外在左右向上呈平直结构,如此凹弧面11构成为部分圆柱面结构;或者左右向上呈中部略下凹(下凹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0度以内)的弧式结构,如此设计,使凹弧面11对手指的贴合紧密度以及限位性能更佳,使拉动拉头操作更加简单、有效。优选的,所述上翼板1的外板面上设有图案或者logo的标识,该标识可以复合、黏贴或者一体成型在上翼板1的外板面上均可,可以根据拉头本体的材质以及客户的需求灵活变换设计。由于凹弧面11占据上翼板1外板面的大部分面积,所述图案或者logo的标识优选地设在凹弧面11上。所述标识在凹弧面11上设置,以不影响凹弧面11与手指配合使用功能为前提,一优选实施例,将凹弧面11沿前后向依序分为前弧区11a、中间区11b及后弧区11c,中间区11b对应为凹弧面11的弧底位置,前弧区11a和后弧区11c为分别靠近各自高沿段111的位置。标识以具备防滑摩擦的结构形式设在前弧区11a和/或者后弧区11c。所述具备防滑摩擦的结构形式,具体可以采用凹凸结构形式,比如一体成型在凹弧面11上的凹槽式标识,或者凸设在凹弧面11上的凸粒式标识,标识本身构成为凹弧面11上的一非平滑(具备一定摩擦力)的磨纹区域,并且该磨纹区域避开中间区11b设置,具体可以设在前弧区11a,或者设在后弧区11c,或者同时设在前弧区11a和后弧区11c。如此标识在凹弧面11上的设计,不仅不会影响凹弧面11的功能作用,反而在拉头前后拉动操作中,带来适中的前后摩擦向摩擦效果,避免操作中可能发生打滑问题。本技术还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为一拉头本体,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接柱;设拉头本体对应其开合方向为前后向,与该前后向相垂直的为左右向;上翼板的外板面形成有凹弧面,该凹弧面的弧边沿具有高位设置的二高沿段,该二高沿段在上翼板上沿前后向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为一拉头本体,该拉头本体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及连接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接柱;设拉头本体对应其开合方向为前后向,与该前后向相垂直的为左右向;上翼板的外板面形成有凹弧面,该凹弧面的弧边沿具有高位设置的二高沿段,该二高沿段在上翼板上沿前后向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面的左右向延伸至上翼板的左右侧沿处,构成为左右向开口的开放式凹弧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板呈前后端等宽的四方形造型,凹弧面呈前后对称设置,则对应具有前后对称的高沿段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面在左右向上呈平直结构或者中部略下凹的弧式结构。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键荣蔡清芳高秀忠张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