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13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包括减震底座和位于减震底座上方且倾斜设置的调向振动台,所述调向振动台通过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与减震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平台角度调控装置实现了调向振动台倾斜角度的调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减震底座实现了对振动的缓冲,避免影响环境;通过振动电机的工作实现了蒜种定向,同时通过在振动作业板上设置大蒜方向引流装置,实现了蒜种定距。

Garlic vibration adjust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
技术介绍
大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产品,用途广法、社会的需求量大。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广东、广西等地区。但是由于大蒜的蒜瓣的外部形状不规则,而且在栽种的过程中,为了实现高产量蒜瓣的种植情况需要直立栽种,因此导致国内的大蒜种植机械的研究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人力去逐颗蒜瓣的种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较高。虽然全国各地均对大蒜调向的机械结构有所研究,但是最终的作业效果均未达到高速的作业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不但能够提高蒜种的定向率,还能够在定向的同时实现定距,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大蒜调向效率。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包括减震底座和位于减震底座上方且倾斜设置的调向振动台,所述调向振动台通过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与减震底座连接。本方案在使用时,将蒜种放于调向振动台上,利用调向振动台的振动使蒜种完成方向调整,通过设置减震底座实现了对振动的缓冲,以免对环境造成影响,通过设置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使调向振动台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大蒜调向要求。作为优化,所述平台角度调控装置包括与减震底座铰接的第一角度调节臂、与调向振动台铰接的第二角度调节臂,以及与其中一个角度调节臂固接、与另一角度调节臂铰接的角度调节盘,所述角度调节盘上设有将角度调节盘与两角度调节臂相固定的紧固装置。通过本优化方案的设置,在需要对调向振动台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时,松开紧固装置,角度调节臂与角度调节盘之间转动至需要的角度,再通过紧固装置将角度调节臂与角度调节盘相对固定,操作方便,减少了调节占用时间。作为优化,所述角度调节盘上开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铰接孔,与角度调节盘铰接的角度调节臂上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孔的铰轴。本优化方案通过铰轴穿入铰接孔实现角度调节臂与角度调节盘的铰接,结构简单,而且方便更换铰轴穿入的铰接孔。作为优化,相邻铰接孔之间沿周向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5°~20°。本优化方案的角度范围设置,保证了每次调整后具有明显效果,并且避免了由于该夹角过大而导致调节可用角度较少的问题。作为优化,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依次穿过与角度调节盘铰接的角度调节臂、角度调节盘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紧固螺母。本优化方案通过螺杆穿过角度调节臂和角度调节盘,将螺母拧紧时,利用摩擦力实现角度调节臂和角度调节盘的相对固定,从而避免在作业时调向振动台的倾角自行变化,螺杆可以是螺栓上的螺杆,利用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紧固,使用更加方便。作为优化,所述减震底座包括沿竖向固定设置的减震弹簧和固接于减震弹簧上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臂与支撑板铰接。本优化方案利用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支撑板的设置可以提高整体工作的稳定性。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板上还固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与调向振动台铰接。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立柱,增加了对调向振动台的支撑点,也使调向振动台有两处与铰接点,提高了稳定性。作为优化,所述调向振动台包括与第二角度调节臂铰接的振动作业板和安装在所述振动作业板上的振动电机,所述振动作业板上设有大蒜方向引流装置。本优化方案通过振动电机的工作带动振动作业板振动,振动作业板作为大蒜振动工作台中的执行端,尼龙板与大蒜直接接触,振动作业板可以为尼龙板,材质轻,易加工,方便在其表面加工,大蒜方向引流装置位于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的边侧,其作用是将通过振动操作已完成方向调整的大蒜进行固定,方便对大蒜进行下一步的栽植操作,大蒜方向引流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平台角度调控装置实现了调向振动台倾斜角度的调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设置减震底座实现了对振动的缓冲,避免影响环境;通过振动电机的工作实现了蒜种定向,同时通过在振动作业板上设置大蒜方向引流装置,实现了蒜种定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台角度调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向振动台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减震底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角度调节盘,2、第一角度调节臂,3、第二角度调节臂,4、振动电机,5、挂接架,6、振动作业板,7、立柱,8、大蒜方向引流装置,9、减震弹簧,10、支撑板,11、支撑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包括减震底座和位于减震底座上方且倾斜设置的调向振动台,所述调向振动台通过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与减震底座连接。减震底座包括沿竖向固定设置的减震弹簧9和固接于减震弹簧9上端的支撑板10,弹簧下端固接有支撑底板11,支撑板的顶面固接有铰支座和立柱7,弹簧设置在铰支座和立柱的正下方,第一角度调节臂2与支撑板铰接。调向振动台包括与第二角度调节臂3铰接的振动作业板6和安装在所述振动作业板6底面的振动电机4,所述振动作业板的出料端设有大蒜方向引流装置8。振动作业尼龙板是振动台的主体,其下方设有调整振动电机安装位置的槽孔;大蒜方向引流装置位于调向工作台的边侧,其结构为引流槽结构,与振动作业尼龙板安装成一个平面,共同组成调向工作台。振动电机通过挂接架5与振动作业板固接,挂接架与振动作业板接触的面为平面,挂接架的侧面也为平面,振动电机是整个工作台的动力核心,挂接架通过紧定螺钉与振动电机相连接,挂接架上的多平面结构有助于振动源结构与振动作业尼龙板相挂接,实现振动的同步性,避免了振动紊乱现象的发生。振动作业板与立柱7铰接,振动作业板上与第二角度调节臂、立柱铰接处的铰轴均采用螺栓,方便安装和紧固,提高振动时的整体性,且振动作业板上与第二角度调节臂、立柱的铰接点沿其倾斜方向布置。振动作业板为尼龙板,材质轻,易加工,方便在其表面加工。振动电机外购获得,大蒜方向引流装置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其结构。平台角度调控装置包括与减震底座支撑板上的左侧铰支座铰接的第一角度调节臂2、与调向振动台振动作业板铰接的第二角度调节臂3,以及与第一角度调节臂一体式固接、与第二角度调节臂铰接的角度调节盘1,所述角度调节盘1上设有将角度调节盘与两角度调节臂相固定的紧固装置。角度调节盘上开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铰接孔,相邻铰接孔之间沿周向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5°,第二角度调节臂上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孔的铰轴,此处铰轴可以是螺钉,平台角度的调节是通过改变螺钉的安装位置,进而实现第一角度调节臂与第二角度调节臂之间的夹角关系来实现工作台倾斜角度的变化。紧固装置包括依次穿过第二角度调节臂3、角度调节盘1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紧固螺母。本实施中的螺杆为紧固螺栓,第二角度调节臂和角度调节盘上开设有供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工作前,调整大蒜振动工作平台的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使调向振动台处于一个合适的工作角度下;开启振动电机使其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座和位于减震底座上方且倾斜设置的调向振动台,所述调向振动台通过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与减震底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座和位于减震底座上方且倾斜设置的调向振动台,所述调向振动台通过平台角度调控装置与减震底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角度调控装置包括与减震底座铰接的第一角度调节臂(2)、与调向振动台铰接的第二角度调节臂(3),以及与其中一个角度调节臂固接、与另一角度调节臂铰接的角度调节盘(1),所述角度调节盘(1)上设有将角度调节盘与两角度调节臂相固定的紧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盘上开设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铰接孔,与角度调节盘铰接的角度调节臂上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铰接孔的铰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蒜振动调向工作台,其特征在于:相邻铰接孔之间沿周向的弧长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继周韩翔刘艺王永贤高冲古玉琪郭浩然周士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