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13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包括播种箱,播种箱的正面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尾端连接有覆土板,播种箱的反面安装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滚珠螺母,滚珠螺母的圆周面设置有啮齿,保护壳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有齿轮,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手轮,保护壳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尾端固定有开沟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开沟犁、覆土板、手轮、滚珠丝杆、滚珠螺母、啮齿和齿轮结构,解决了现有设备不具有手动调节功能和实用性低的问题,并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开沟、播种和覆土一体化,有效提高播种的成活率。

A seeder for potato pla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马铃薯播种
,具体为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
技术介绍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目前,马铃薯播种大多是靠人工操作,由人工或牲畜或手扶拖拉机起好垄,再由人工施肥、点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现有的下种装置不具有开沟覆土功能,无法提高播种的效率,实用性低;2、现有的下种装置不具有手动调节开沟深度,进而无法根据马铃薯种子的大小进行开沟,影响其存货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解决了现有设备不具有手动调节功能和实用性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包括播种箱,播种箱的正面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尾端连接有覆土板,播种箱的反面安装有保护壳,保护壳的内部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滚珠螺母,滚珠螺母的圆周面设置有啮齿,保护壳的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安装有齿轮,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手轮,保护壳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的尾端固定有开沟犁。优选的,播种箱的底部设置为半球形状,播种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料斗。优选的,播种箱的反面对称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表面皆设置有安装孔。优选的,齿轮与滚珠螺母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啮齿与齿轮啮合连接。优选的,滚珠丝杆的顶端设置在滚珠螺母的内部,齿轮设置在滚珠螺母之间的保护壳内部。优选的覆土板设置为V型状,覆土板的张开端对准下料斗。(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开沟犁和覆土板,使得本技术具有开沟和覆土的功能,便于在播种的过程中实现开沟、播种、覆土一体化,有效提高播种的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孔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播种机上,进而当播种机运行时,使其带动开沟犁进行移动并实现开沟处理,并使播种箱内部的马铃薯种子通过下料斗掉入沟槽中,进而使覆土板在播种机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将沟槽上方的泥土拨进沟槽中,便于进行覆盖马铃薯种子,提高其存活率,进而使得本技术实现开沟、播种、覆土一体化,有效提高播种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手轮、齿轮、滚珠丝杆、滚珠螺母和啮齿,使得本技术具有手动调节的功能,便于进行调节开沟犁的高度,进而便于播种偏大的马铃薯种子,提高其存活率,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转动手轮,使得手轮通过连接杆带动齿轮进行转动,进而使齿轮通过啮合带动啮齿进行转动,进而使啮齿通过转动带动滚珠螺母进行转动,进而使滚珠螺母通过转动带动滚珠丝杆进行直线升降,方便滚珠丝杆通过升降带动开沟犁进行升降,进而便于调节开沟的深度,提高种子的存货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保护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覆土板顶部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播种箱;2、保护壳;3、固定块;4、开沟犁;5、覆土板;6、下料斗;7、安装块;8、安装孔;9、手轮;10、滚珠丝杆;11、固定杆;12、连接杆;13、轴承;14、滚珠螺母;15、啮齿;16、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包括播种箱1,播种箱1的底部设置为半球形状,播种箱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料斗6,播种箱1内部的马铃薯种子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向播种箱1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方便通过下料斗6实现播种,播种箱1的反面对称安装有安装块7,安装块7的表面皆设置有安装孔8,通过安装孔8方便使用者进行螺栓固定本装置至播种机上,播种箱1的正面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尾端连接有覆土板5,覆土板5设置为V型状,覆土板5的张开端对准下料斗6,覆土板5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泥土推向覆土板5的中间位置处,进而便于进行覆土处理,播种箱1的反面安装有保护壳2,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对称安装有滚珠螺母14,滚珠螺母14的圆周面设置有啮齿15,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安装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上安装有齿轮16,齿轮16与滚珠螺母1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啮齿15与齿轮16啮合连接,齿轮16设置在滚珠螺母14之间的保护壳2内部,齿轮16通过啮齿15带动滚珠螺母14进行转动,连接杆12的顶端安装有手轮9,保护壳2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珠丝杆10,滚珠丝杆10的顶端设置在滚珠螺母14的内部,滚珠丝杆10的尾端固定有开沟犁4,通过开沟犁4进行开沟处理。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安装孔8方便使用者进行螺栓固定本装置至播种机上,并将马铃薯种子投入播种箱1的内部,进而通过转动手轮9,使得手轮9通过连接杆12带动齿轮16进行转动,进而使齿轮16通过啮合带动啮齿15进行转动,进而使啮齿15通过转动带动滚珠螺母14进行转动,进而使滚珠螺母14通过转动带动滚珠丝杆10进行直线升降,方便滚珠丝杆10通过升降带动开沟犁4进行升降,进而便于调节开沟的深度,进而当播种机运行时,使其带动开沟犁4进行移动并实现开沟处理,并使播种箱1内部的马铃薯种子通过下料斗6掉入沟槽中,进而使覆土板5在播种机的带动下进行移动,并将沟槽上方的泥土拨进沟槽中,便于进行覆盖马铃薯种子。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开沟犁4、覆土板5、手轮9、滚珠丝杆10、滚珠螺母14、啮齿15和齿轮16结构,解决了现有设备不具有手动调节功能和实用性低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包括播种箱(1),其特征在于:播种箱(1)的正面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尾端连接有覆土板(5),播种箱(1)的反面安装有保护壳(2),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对称安装有滚珠螺母(14),滚珠螺母(14)的圆周面设置有啮齿(15),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安装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上安装有齿轮(16),连接杆(12)的顶端安装有手轮(9),保护壳(2)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珠丝杆(10),滚珠丝杆(10)的尾端固定有开沟犁(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包括播种箱(1),其特征在于:播种箱(1)的正面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底部安装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尾端连接有覆土板(5),播种箱(1)的反面安装有保护壳(2),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对称安装有滚珠螺母(14),滚珠螺母(14)的圆周面设置有啮齿(15),保护壳(2)的内部通过轴承(13)安装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上安装有齿轮(16),连接杆(12)的顶端安装有手轮(9),保护壳(2)的正下方设置有滚珠丝杆(10),滚珠丝杆(10)的尾端固定有开沟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用下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播种箱(1)的底部设置为半球形状,播种箱(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下料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新何进勤黄建成罗昀桂林国余帮强吴林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