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连杆机构的键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67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连杆机构的键盘装置,具体公开了:一种键盘装置,其具有琴键,所述琴键尽管被配置成长度短于大钢琴的琴键的长度,但能够获得足够触重。连杆机构各自设置在基部上,以用于从下方支撑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并且被配置成引起相关联琴键操作成使得当按下琴键的前端时,琴键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琴键的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每个连杆机构包括前侧和后侧琴键连杆条以及前侧和后侧连接连杆条。前侧和后侧连接连杆条分别被枢转地支撑,并且经由其相应的后端和前端枢转地和可滑动地彼此连接。

Keyboard device including linkag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连杆机构的键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键盘装置,其被应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等等并且通过使用长度相对短的琴键实现与原声大钢琴的琴键操作相同的琴键操作。
技术介绍
通常,在原声大钢琴的键盘装置中,琴键被配置得相对长(例如,50至60cm),使得它们各自绕位于其纵向中心附近的关联的平衡销摆动。当具有此类长琴键的键盘装置被应用于例如电子钢琴时,电子钢琴的纵深增加。因此,常规地,作为被配置成具有长度减小的琴键的键盘装置,已知例如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2010-286694中所公开的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包括:框架,其具有预定形状;基端部分,其设置在框架的后端处;多个琴键,其布置在基端部分的前侧而处于每一个琴键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左右方向并置;以及连杆部分,其设置在琴键和上文提到的基端部分之间。进一步地,电子电路板设置在框架上,并且在电子电路板上逐个琴键地布置了多个琴键开关。每个琴键放置于在该琴键的纵向中心附近的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的开关上。设置在每个琴键的后端和基端部分的前表面之间的连杆部分由树脂制成,并与琴键和基端部分一体地形成。具体地,连杆部分包括两个臂,每个臂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竖直地布置成处于沿左右方向彼此移位的状态。每个臂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板形状,并且具有与琴键连续的前侧连接部分和与基端部分连续的后侧连接部分,所述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中的每一个通过向下开放的半圆形凹部而形成为薄的。在如上文所配置的键盘装置中,当按下琴键的前端时,琴键绕相关联的连杆部分的两个臂的后侧连接部分而向下枢转地移动。进一步地,在这种情况下,臂的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充当铰链,借以与琴键绕其后端枢转地移动的情况相比,增加了琴键在其后部部分的预定位置处的向下移动量,以减小在其后部部分处的向下移动量和在其前端处的向下移动量之间的差值。结果,由上述连杆部分支撑的琴键操作成使得它绕假定位于连杆部分的后侧的虚拟枢轴枢转地移动,且因此有可能获得这样的键盘,即该键盘的琴键的移动密切类似于大钢琴的琴键的移动,即使键盘的每个琴键的长度短于大钢琴的每个琴键的长度也如此。然而,在上述常规键盘装置中,由于每个琴键使其后端由连杆部分中的相关联的一个支撑而处于悬臂状态,且此外连杆部分的每个臂由树脂制成,因此,在琴键按下期间琴键的移动容易变得不稳定。进一步地,连杆部分的每个臂容易变形,这是由于因长时间使用键盘装置等等引起的键盘装置老化所引起的,且特别地,由于每个臂的前侧连接部分和后侧连接部分形成为薄的,因此担心臂经受开裂或断裂。在此类情况下,不可能获得琴键的期望的移动。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在键盘装置(其中每个琴键的后端由上述树脂连杆部分支撑)中,不可能长时间地稳定地获得与大钢琴的琴键的琴键操作相同的琴键操作。进一步地,在上文所描述的键盘装置中,不可能获得当在原声钢琴(诸如,大钢琴)的键盘上执行琴键按下时由指尖所感受到的足够的触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不仅使得能够长时间地稳定地获得与大钢琴的键盘的琴键操作相同的琴键操作(不管每个琴键被配置成长度短于大钢琴的对应琴键),而且能够形成为在纵深上是紧凑的且进一步使得能够获得足够的触重。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其包括:基部;设置在基部上方的多个琴键,每个琴键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这些琴键布置成处于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彼此并置的状态;以及多个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设置在基部上,以用于从下方支撑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并且被配置成引起相关联琴键操作成使得当按下琴键的前端时,琴键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琴键的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其中,连杆机构各自包括:设置在基部上的前侧支撑部分和后侧支撑部分,其间沿前后方向具有预定间距;前侧琴键连杆条(linkbar),其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琴键的前部部分;后侧琴键连杆条,其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琴键的后部部分;前侧连接连杆条,其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前端枢转地连接到前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前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以及后侧连接连杆条,其短于前侧连接连杆条并且也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后端枢转地连接到后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后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并且其中,前侧连接连杆条和后侧连接连杆条经由前侧连接连杆条的后端和后侧连接连杆条的前端枢转地和可滑动地彼此连接。利用该键盘装置的构型,琴键布置在基部上方而处于沿左右方向并置的状态,每个琴键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进一步地,连杆机构布置在基部上,每个连杆机构用于从下方支撑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凭借这个,与其中琴键的后端被支撑而处于悬臂状态的常规键盘装置不同,有可能在琴键按下期间稳定地支撑琴键,由此确保琴键的稳定移动。进一步地,上述连杆机构被配置成使得当按下相关联琴键的前端时,琴键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琴键的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如上文中所描述的,一般大钢琴的键盘装置具有琴键,所述琴键中的每一个被配置得相对长(例如,50至60cm),使得它绕设置在琴键的纵向中心附近的平衡销摆动。进一步地,在此类键盘装置中,琴键的暴露于外部并且从演奏者可见的一部分是琴键的在平衡销的前侧的一部分的近似一半。由于这个原因,在大钢琴的键盘装置中,例如,当针对琴键按下而完全按下琴键从而引起其前端被按下近似10mm时,琴键的暴露部分的后端被向下移动近似5mm。也就是说,在琴键按下期间,琴键的暴露部分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琴键的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因此,即使本专利技术的每个琴键具有与大钢琴的琴键的暴露部分的长度几乎相同的长度(即,被配置得相对短),通过连杆机构中的相关联的一个,也使琴键的后端的由琴键按下引起的向下移动量为琴键的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且因此当按下琴键时,有可能实现与大钢琴的琴键的琴键操作相同的琴键操作。支撑相关联琴键的每个连杆机构包括如上文所配置的前侧琴键连杆条、后侧琴键连杆条、前侧连接连杆条和后侧连接连杆条。具体地,前侧琴键连杆条和后侧琴键连杆条的上端分别连接到琴键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进一步地,前侧连接连杆条使其前端枢转地连接到前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前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另一方面,后侧连接连杆条使其后端枢转地连接到后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后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进一步地,前侧连接连杆条的后端和后侧连接连杆条的前端枢转地和可滑动地彼此连接。琴键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由如上文所配置的连杆机构从下方支撑,借以当在琴键按下中按下琴键的前端时,琴键的后端以与琴键按下联锁的方式向下移动,同时保持与琴键的前端的恒定关系。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有可能长时间地稳定地获得与大钢琴的键盘的琴键操作相同的琴键操作(不管琴键被配置成使得其长度短于大钢琴的琴键)。进一步地,由于琴键被配置得短,因此有可能将键盘装置和键盘乐器(键盘装置被应用于该键盘乐器)配置成使得它们在纵深尺寸上是紧凑的。优选地,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键盘装置,包括:/n基部;/n设置在所述基部上方的多个琴键,每个琴键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琴键布置成处于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彼此并置的状态;以及/n多个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以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并且被配置成引起相关联的琴键操作成使得当按下所述琴键的前端时,所述琴键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所述琴键的所述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n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各自包括:/n设置在所述基部上的前侧支撑部分和后侧支撑部分,其间沿所述前后方向具有预定间距,/n前侧琴键连杆条,其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所述琴键的前部部分,/n后侧琴键连杆条,其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所述琴键的后部部分,/n前侧连接连杆条,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前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前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所述前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以及/n后侧连接连杆条,其短于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并且也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后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所述后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并且/n其中,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经由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的后端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的前端枢转地和可滑动地彼此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JP 2018-174475;20190628 JP 2019-1212691.一种键盘装置,包括:
基部;
设置在所述基部上方的多个琴键,每个琴键沿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所述琴键布置成处于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彼此并置的状态;以及
多个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基部上,以用于从下方支撑所述琴键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并且被配置成引起相关联的琴键操作成使得当按下所述琴键的前端时,所述琴键的后端的向下移动量变为所述琴键的所述前端的向下移动量的近似一半,
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各自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部上的前侧支撑部分和后侧支撑部分,其间沿所述前后方向具有预定间距,
前侧琴键连杆条,其沿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所述琴键的前部部分,
后侧琴键连杆条,其沿所述竖直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使其上端连接到所述琴键的后部部分,
前侧连接连杆条,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前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前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所述前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以及
后侧连接连杆条,其短于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并且也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预定长度、使其后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后侧琴键连杆条的下端,并且使朝向其纵向中心的预定部分由所述后侧支撑部分枢转地支撑,并且
其中,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经由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的后端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的前端枢转地和可滑动地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所述前侧琴键连杆条和所述后侧琴键连杆条不可移动地固定到所述琴键,并且
其中,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中的一个也由所述前侧支撑部分或所述后侧支撑部分可滑动地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所述前侧琴键连杆条和所述后侧琴键连杆条中的至少一个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琴键,并且
其中,所述前侧连接连杆条和所述后侧连接连杆条分别仅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井康志MV普莱特内夫AA尼基丁石田秀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