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518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主要基于应变率敏感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材料主线现象。包括以下步骤:将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剔除颈缩后的无效数据;利用颈缩点处的材料数据标定应变率模型参数;以准静态下颈缩前的材料信息曲线为基准,拟合得到外延模型参数,输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拟,确定理想的材料曲线数据;利用归一化方法对加权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外延后的材料主线;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能同时反映应变率效应和曲线外延的耦合模型。其有益效果为:可得到材料在高应变范围内的完备本构曲线,既包含了颈缩后的外延曲线段,又考虑了应变率效应以及应变、应变率的耦合。

A method of constitutive curve coupled epitaxy considering strain rat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
本专利申请属于材料应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可以针对任意应变塑率下,得到材料在高应变范围内的完备本构曲线,用以精确表征材料的大变形行为。
技术介绍
虚拟设计和数值仿真是提高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的开发质量、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例如碰撞模拟就已经成为整车设计中车体结构评估的必要环节。由于车体碰撞是一个高速、动态的复杂大变形过程,局部应变速率可能达到300-500/s,要获得准确的碰撞分析结果,必须综合考虑变形速度等各方面因素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高质量的材料性能数据与可靠的理论模型。本构关系是反映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在力学领域,人们最熟知的反映材料纯力学性质的本构关系,有胡克定律、牛顿粘性定律、圣维南理想塑性定律等。早期关于材料塑性变形的本构理论较少考虑应变率的影响。为表征应变速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人们提出了许多率相关的理论模型,可分为描述变形过程微观机理的物理模型以及纯经验性的唯象模型两大类型。其中,物理模型包括考虑晶体类型和位错运动的Zerilli-Armstrong模型、Brown-Anand模型等,而唯象模型有考虑了应变、应变率以及温度三方面因素的Johnson-Cook(JC)模型等。由于唯象模型的参数容易标定、便于有限元分析,实际应用更为广泛。随着近年来材料动态试验技术的发展,各种工程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得到了深入研究。但现有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大多基于拉伸试验,变形后期出现的颈缩现象(材料拉伸时发生的局部截面缩减现象)使得该部分的应力-应变曲线不再准确。这一方面是由于难以实时得到试样的最小截面,另一方面也因为颈缩的存在使得应力状态偏离了单向应力。为得到真实的应力-应变关系,目前对颈缩后本构曲线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使用经验性公式进行修正,如齐比尔修正以及Bridgman公式等,但由于需要输入颈缩处的实时曲率、截面面积等参数,实际操作难度较大;(2)利用硬化模型对颈缩前的数据进行拟合和外推,由于主要依赖于模型本身的表征特性,精度难以保证;(3)结合物理实验和有限元逆向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得到最优的材料曲线,对标精度相对较高。为了在车体碰撞模拟与结构评估等分析中得到可靠的结果,需要考虑应变速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拉伸变形后期出现的颈缩现象进行合理的处理。但目前在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还没有综合考虑应变率效应与本构曲线外延两种情况的解决方案,有必要研究和开发有效的本构表征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结合应变率效应与本构曲线外延的表征模型进行推导,可以针对任意应变塑率下,得到材料在高应变范围内的完备本构曲线,用以精确表征材料的塑性大变形行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考虑应变率效应和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基于以下原理:由于应变率敏感材料中普遍存在一种“材料主线”现象,即采用各应变率下的颈缩点对本构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会得到一条率无关的线型,其中,σT和εP为实验得到的真实应力与真塑性应变,σneck和εneck为颈缩处的真实应力与真塑性应变,σ*和为归一化的应力与塑性应变。然后,基于该材料主线将应变率效应和本构曲线外延综合考虑,假设材料主线在高应变范围内依然成立,提出一种新的模型表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低速到高速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将测得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真塑性应变曲线,剔除颈缩后的无效数据。2)利用各应变率下颈缩点处的材料数据,对应变率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3)以准静态下颈缩前的材料信息曲线为基准,拟合得到所选定的外延模型的参数,将外延模型加权后输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拟,采用逆向方法确定理想的材料曲线数据。4)利用归一化方法对加权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外延后的材料主线。通过数学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表征,最终推导得到能够同时反映应变率效应和曲线外延的耦合模型。采用本方法推导的模型既包含了颈缩后的外延曲线段,又考虑了应变率效应以及应变、应变率的耦合。为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建议试验时材料的应变率跨度尽可能大。应用本专利技术进行相关耦合模型推导时,模型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变化形式,但要求具备三个核心函数:(1)颈缩起始点流动应力;(2)颈缩起始点塑性应变;(3)外延后的材料主线表征方程。颈缩起始点流动应力表征模型可选用以下几种(不仅限于):Johnson-Cook模型:CowperandSymonds模型:对数线型模型:颈缩起始点塑性应变可选用以下几种(不仅限于):KHL模型:CowperandSymonds模型:材料的外延模型(外延后的材料主线表征方程)可选用以下几种(不仅限于):Swift模型:σ(εP)=k·(ε0+εP)m;Voce模型:Gosh模型:Hockeet/Sherby模型:具体操作时可采用材料在针对以上模型时拟合精度较高的一组或者某几组的加权模型进行具体的模型推导。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仅需少量物理试验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即可得到各种应变速率下的材料曲线信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主要适用于具有材料“主线”现象的速率敏感材料。提出的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通过对颈缩点对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试验曲线进行归一化缩放,得到一条率无关的材料本构主线,然后结合有限元逆向法将该主线外延,推导出率相关的本构曲线外延耦合模型,该模型对速率敏感材料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保证物理试验与仿真结果的良好对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型推导过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单向拉伸试样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l6016材料数据处理结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l6016材料主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Al6016材料颈缩点处CowperandSymonds模型拟合结果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外延模型数据曲线;图7为本专利技术准静态下模拟与试验对标结果;图8为本专利技术Al6016材料归一化外延曲线;图9为本专利技术耦合模型表征结果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各应变速率下的仿真对标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结合具体的操作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中,试验材料选用某批次Al6016合金,单向拉伸试样如图2所示,具体比例如下:长160mm,宽30mm,中间凹陷处的水平条长为20mm、宽10mm、弧形边角度为R10、左右两侧直边分别为40mm和80mm。结合“材料主线”现象,利用相应的应变率模型及外延表征方程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应变率敏感材料中的材料主线现象,基于该材料主线将应变率效应和本构曲线外延综合考虑,假设材料主线在高应变范围内依然成立,然后实施以下步骤:/n步骤一、进行低速到高速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将测得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真塑性应变曲线,剔除颈缩后的无效数据;/n步骤二、利用各应变率下颈缩点处的材料数据,对应变率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n步骤三、以准静态下颈缩前的材料信息曲线为基准,拟合得到所选定的外延模型的参数,将外延模型加权后输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拟,采用逆向方法确定理想的材料曲线数据;/n步骤四、利用归一化方法对加权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外延后的材料主线。通过数学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表征,最终推导得到能够同时反映应变率效应和曲线外延的耦合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应变率敏感材料中的材料主线现象,基于该材料主线将应变率效应和本构曲线外延综合考虑,假设材料主线在高应变范围内依然成立,然后实施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低速到高速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将测得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真实应力-真塑性应变曲线,剔除颈缩后的无效数据;
步骤二、利用各应变率下颈缩点处的材料数据,对应变率模型的参数进行标定;
步骤三、以准静态下颈缩前的材料信息曲线为基准,拟合得到所选定的外延模型的参数,将外延模型加权后输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进行模拟,采用逆向方法确定理想的材料曲线数据;
步骤四、利用归一化方法对加权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外延后的材料主线。通过数学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表征,最终推导得到能够同时反映应变率效应和曲线外延的耦合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本构曲线耦合外延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材料的应变率范围为0.01/s、0.1/s、1/s、10/s、100/s、500/s、1000/s。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斌张龙柱温彤李俊生杨西鹏王连轩火小畅马德松操志博李晓广贾彩霞石建强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重庆大学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